第九十三章 戰遼東(下)
貞觀時期是中國五千年中最為輝煌的一段歷史,那時候出兵打仗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動輒就是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取得大勝。數千打敗數萬都是尋常事,甚至幾百人對上萬人,也能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漢人用兵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兵行詭道,拿現在的話講,玩的是技術流,而古代西方人打仗,多數都是兩邊群毆,說白了,就是二話不說,上來就干,用人數和武器碾壓,簡單粗暴。那麼他們跟漢人比,差在什麼地方呢?兩個字:智商。
當然,人家後來有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智商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中國到了宋朝,程頤和朱熹搞了個理學,一下禍害了上千年,漢人自打學了理學以後,禁慾裹小腳,寫八股文,智商便開始一路退化。
到了清末,人都傻得不成樣子了,除了當奴才,別的什麼都不會了,不信,大家搜搜老照片,看看那時候的人,一個個目光獃滯,獃頭獃腦地。
當然也不是沒有聰明人,嚴復、魏源、林則徐等人一看國人都跟橫路敬二似的,受不了了,那怎麼能行?於是乎開始啟蒙民智。
時至今日,國人的智商比清末的人肯定是高了不少,但是要恢復到大唐人的程度,我覺得還是有差距,畢竟祖先學了幾百年八股文,基因都成型了。
綜上所述,現代人就別總幻想穿越到大唐炫耀優越感了,你要是真穿越回去了,搞不好智商都不夠用啊!
那位看官說,我怎麼智商就不夠用啊?我掌握核心科技,我會玩手機,會打電腦,會看電視,還會使用各種電器,大唐的人也不會呀!
可歸根到底,你得會造才行,光會用有個屁用啊!
閑篇扯得有點多,咱們言歸正傳。
李世民在六山設伏兵,擊潰了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將他的殘兵包圍在了一個山頭上。
高延壽從山上往下望去,不禁心驚肉跳,儘管他如今的兵力依然比唐/軍要多,但是此時此刻,他卻再無鬥志了,剛剛唐/軍瘋狂攻殺的一幕幕,猶如一場噩夢,使他幾近崩潰,「這些漢人怎麼會這麼厲害?簡直不是人,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山下,唐/軍眾將等了一會兒,也不見高延壽來降。
張小七向李世民請命道:「皇上,高延壽那賊廝侮辱咱們漢人,囂張得不得了,不會輕易投降的,我看您還是不要再等了,給我一支人馬,我殺上去將他們一鍋端算了!」
李世民想了一下,「也好,朕給你五千精兵,助你殺上山去,剿滅逆賊,記住,如若高延壽主動投降,不得傷害他的性命!」
「遵旨!」
張小七帶兵向山頭髮起了衝鋒。
高延壽慌亂之下,忙命軍兵放箭抵抗。
張小七用盾牌遮擋身體,施展輕功,飛身而起,躍上山頂,一頭扎進敵軍之中,大殺起來。
敵軍又是一陣大亂。
唐兵們趁機加快腳步,也跟著沖了上來,加入戰鬥。
眼看大勢已去,高延壽躲在一塊巨石後面,瑟瑟發抖,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煮熟的鴨子嘴硬,對張小七罵道:「小崽子!別高興得太早!本將軍這次無非就是一時大意,中了你們的奸計而已,你們漢人都是些只知內鬥,對外卑躬屈膝的無恥之徒!我才不怕你們!」
「好好!狗雜種!你先罵吧!爺爺一會兒就讓你見閻王!」
「哼!放心!你們這些漢人就是賤,有人殺我,還會有人救我的!」高延壽說著,一扭頭,正瞧見兩個人站著不遠處的山石上,他們正是單懷義和宇文霞!
高延壽大喜,大叫道:「老城主!快來救我!我幫你發兵攻唐啊!」
單懷義面色陰冷,哼了一聲,「慫貨!」轉過來對宇文霞道:「我們走吧!離開這裡。」
「師父,我們去哪兒?」
「薛延陀!」
「好!」
兩個人一晃身形,飛身離去。
「哎!」高延壽絕望地大叫起來,「老城主!你不能見死不救!沒有我們高句麗,你能攻唐嗎?」
可單懷義頭也沒回,徑直飛走了。
高延壽傻眼了,戰戰兢兢地看向張小七,心中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懼。
片刻后,張小七殺出重圍,跳到他的面前,用腰刀一指,「高延壽,是時候算算賬了,你不是說會在戰場上將我們殺得片甲不留嗎?來吧!拔出你的刀來,看看咱們誰是慫貨!」
高延壽臉色煞白,魂不附體,支支吾吾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了。
「來呀!拔刀啊!動手啊!你不動手,我可要動手了!狗雜種,納命來!」張小七揮刀就砍了過去。
高延壽終於嚇破了膽,「啊!」他尖叫了一聲,腿一軟,跪在了地上。
張小七一刀砍掉了他的頭盔,「誒我去,身法挺快呀!呸呸!狗雜種,這次看你還怎麼躲?」他舉刀又砍。
「啊!不,不!別殺我,我、我、我投降!」高延壽徹底服軟了,趴在了地上,抖成一團。
張小七放下刀,一臉輕蔑,冷冷地說了句,「慫貨,爬下山去,向我家皇上磕頭請罪!」
「是、是!」
須臾,高延壽跪爬下山,拜倒了在李世民的腳邊。
唐/軍大獲全勝,殺敵兩萬多餘人,繳獲戰馬一萬匹,牛五萬頭,明光戰鎧萬領,各種軍械不計其數。
李世民在俘虜中擇選酋長三千五百名,授以軍職,令其遷入內地,坑殺助紂為虐的靺鞨人三千三百人,其餘俘虜全部釋放。
至此,高句麗舉國震恐,后黃、銀城兩城守軍自拔逃遁,數百里內無復人煙。
七月初,李世民引兵繼續攻打安市城。
安市城主楊萬春率兵憑險據守。
唐/軍苦戰旬月未果,戰事遇挫,眾將在中軍帳中商議。
李世民提議道:「安市城險,極難攻克,我軍兵力又有些捉襟見肘,朕以為,不如先南去建安,與張亮合兵,拿下建安城后,再回軍進攻安市,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勣言道:「不可,皇上,如今我軍糧草皆由遼東城供給,建安偏遠,糧草運送困難,一旦建安城久攻不下,而楊萬春又出兵斷我糧道,則形勢危矣!」
「那麼,烏骨城兵力空虛,可以朝至夕克,我們繞過安市,先拿下烏骨,再直撲平壤,你們看如何?」
李勣想了想,「恩,此計倒是可行!」
李道宗也道:「皇上此計甚好,你可以下旨令張亮放棄攻打建安城,去烏骨與我軍匯合,那樣我們就又有了七萬多人馬,而平壤的十五萬精銳已被我軍消滅於六山,此時必然城中空虛,我軍再以雷霆之勢攻之,則平壤唾手可得!」
李世民頻頻點頭,剛要做決定。
長孫無忌竭力阻止道:「皇上,萬萬不可呀!」
「輔機為何阻朕?」
「皇上,此舉太過危險了,您想過沒有,盤踞在新城、安市、建安的敵兵加在一起,有近二十萬眾,若我們兵發平壤,他們很可能尾隨而至,斷我們的歸路,使我們腹背受敵,而且即便我們攻克了平壤,抓住了蓋蘇文,也不一定能保證讓他們放下武器。萬一我們作戰失利,被困在敵境中,里無糧台,外無救兵,再想全身而退可就難了!」
「長孫大人的觀點,我不敢苟同!」李道宗憤然道,「皇上,我軍一路所向披靡,士氣正盛,就不怕與敵軍野戰,如果那十多萬敵軍膽敢出城追來,我們正好將他們一舉擊潰!現在正是咱們攻下平壤的最好時機,一味地瞻前顧後,只能貽誤戰機呀!皇上!」
張小七也插了一句,「皇上,江夏王所言甚是,這高句麗的城池修得跟鐵桶似的,咱們要是挨個打,得打到什麼時候?再過一個多月就該入秋了,到時天寒地凍,這仗就更沒法打了!」
這時,長孫無忌突然起身,跪了下來,「皇上!聽臣一言吧,您是萬金之軀,怎能親臨險地呀?仗打不了,我們大不了撤兵,可您的安危勝過一切呀!還有你們這些將軍,保護好皇上是你們的責任,你們怎麼能只顧著自己立功,不為皇上著想啊?」
張小七不服,還想說話,一旁的程懷亮忙把他拉住了,給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多言。
李世民皺緊了眉頭,思忖再三,「唉,方今太子年幼,西邊的吐蕃和北邊的薛延陀都虎視眈眈,觀望咱們的戰事,欲圖不軌,朕確實不能出事,景仁現在情況如何了?」
長孫無忌回道:「情況不太樂觀哪!岑大人連日隨軍奔波,忙于軍需調度,操勞過度,病勢愈發沉重了,吳王殿下一直在他身邊陪護。」
「恩,也罷,不必冒險了,且加緊攻打安市城!」
「臣等遵旨!」
數日後,李世民心情煩躁,又帶著眾將來到城下觀察戰況。
李勣就說:「這些日子,敵軍一直龜縮在城中,連頭都不敢露,任憑臣等討敵罵陣,就是不出來,士兵們有勁使不上,都很憤懣。」
「其實朕何嘗不是如此,這群鼠輩真真可惡!」
他們正說話間,忽而城頭上敵兵們大聲鼓噪起來,「啊!殺了大唐的皇帝老兒,讓他有來無回!殺啊!」「啪啪啪啪啪!」射下一堆箭來。
李世民勃然大怒,「狗賊!竟敢欺辱於朕!」
李勣也氣得火冒三丈,對李世民施禮道:「皇上!這群賊子大逆不道,臣請皇上准許臣,破城之日殺光城中所有男子!」
「不必多言,給朕攻城!」
之後,唐軍又猛攻了月余,可安市城中的士兵唯恐城破被殺,愈發眾志成城,死命堅守,直到九月中旬,唐軍依舊沒有攻下城池。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唐軍糧草也快要用完了。
長孫無忌便建議李世民撤軍。
李世民心有不甘,向李勣抱怨道:「懋功,你不該說殺光城中百姓的話呀,如此一來,堅定了他們守城的決心,我們便更難打了!」
李勣忙跪下來,「是,臣一時激憤,胡言亂語,壞了大事,請皇上降罪!」
「唉,罷了!建安那邊的戰況如何?張亮可拿下城池了?」
長孫無忌回道:「皇上,那邊傳來的消息說,張亮也在晝夜攻城,只是至今還未攻克。」
「這個廢物!朕給了他那麼多軍隊,他打了快三個月了,連個小小的建安都拿不下!氣煞朕也!」
正這時,李恪哭著走進帳中,聲音哽咽,「父皇!岑師父他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