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第514章 元明革命論

519.第514章 元明革命論

第514章元明革命論

七月,請求蘇澤進位為王的請願書送到了定州,面對密密麻麻的名字,蘇澤知道這是麾下全體臣子的共同意願。

這時候蘇澤只能大喊一句「群臣誤我!」然後接受群臣的請求了。

不過這稱王也要是遵循基本法的。

首先蘇澤要三辭三讓,這個倒是容易,就是走個過場就行了。

喊來身邊的文吏,寫了一篇四六駢文的辭謝奏章,蘇澤親自謄抄下來,派遣人送往永樂城。

這不過是走個程序就行了,估計就政務堂那邊已經幫著皇帝把下一個封王的詔書都準備好了。

在禮儀上,王爵的祭祀禮儀和公爵不同,也要建立家廟,這個蘇澤就交給蘇通去辦了。

而官員架構上,原本郡公府的幕府改為王府的幕府,政務堂本身就是蘇澤操縱朝政的工具,底子和裡子都不要換。

這麼說來,最重要的就是兩個,王號和宮室了。

這個王號,其實就等於是國號。

比如當年曹操稱魏王,後來曹丕篡位后就改國號為魏。

桓玄當年稱楚王,後來滅了東晉之後國號就是楚國,史學家因為楚國容易和先秦的楚國混淆,所以稱之為桓楚。

周,齊?蘇澤都搖頭,這兩個聽起來都不太吉利。

唐?但是人家大唐是因為自己的封地是古唐國,也就是并州地區,所以才以此為國號的。

并州是爾朱榮發家的地方,總有點怪怪的。

其實群臣的建議比較一致,那就是——秦。

原因也很簡單,蘇澤的根據地是關中,也就是古秦國的地盤,以秦為國號實在是太順理成章了。

但是秦這個國號實在是太不吉利了。

秦帝國二世而亡,在五胡亂華時期還有一個前秦後秦,前秦就是苻堅那個,享國四十四年。

後秦是前秦崩潰后,姚萇建立的,享國三十四年。

如果將秦二世而亡來算,不計算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這三個秦加起來還不到百年。

太晦氣了。

這也是日後幾乎沒有政權再用秦為國號的原因。

群臣還有一個意見,那就是「漢」。

但是這個漢也同樣彆扭。

時至今日,依然不少百姓思漢,這也說明了大漢的影響力。

劉貴的祖先,趙漢皇帝劉淵明明是個匈奴人,卻要自稱漢朝,足以說明漢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但是稱漢的,基本上都是姓劉的,你一個姓蘇的稱漢,總有些怪怪的。

蘇澤還是下不了決定,他還是讓隨行的書吏再起草一封信,交給禮部曹去討論吧。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新建立王國的宮室了。

稱王建制,蘇澤其實早就已經在開府的時候建制了。

但是建立宮室的意義還是不一樣的。

宮室,不僅僅是王府宮殿。

這還包含了一系列的王國所屬的機構,而這些機構都是可以和朝廷并行的。

這些機構只要建立起來以後,蘇澤就可以通過王府自行任命官員,而不需要經過皇帝的確認了。

這等於進一步的削弱皇帝的權威性。

當年曹操就是這麼乾的,一步步的增加魏國的封地,最終化家為國,蛇吞鯨象,完成改朝換代的目標。

蘇澤的封地肯定是關中了,這之後政務堂只需要通過蘇澤的敕令,就可以委任地方文武官員了。

還心中念著大魏的,不願意扯下遮羞布的官員,可以安排到邊緣的,不屬於蘇澤封國的地方任職。

願意將最後這點窗戶紙扯破的,想要進步的官員,就可以在蘇澤的封國內任職。

這也是稱王的好處。

至於以後蘇澤可以自己祭祀天地,祭祀自家祖宗冷豬肉,這些都是禮儀上的事情了。

也因為關中本來就是蘇澤平定的,這一過程只會非常的順利。

蘇澤的根基,要比歷史上的宇文泰強多了。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宇文泰是在爾朱榮敗亡后逃入關中的,原本關中武川派的領袖是賀拔岳,但是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所害,後來武川派擁立了宇文泰。

宇文泰是武川群雄擁立的,所以在政治上就是一個集團的盟主而已。

所以在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度中,他設立的上柱國幾乎等同於列土封疆的諸侯,擁有極大的權力。

在和高歡集團的幾次對戰中,宇文泰也要小心翼翼,平衡自己派系內部的力量。

除此之外,宇文泰還要平衡關中本土勢力,以及忠於元魏政權的大臣。

也是靠著宇文泰高超的政治手腕,最後才算是逐步削弱了八柱國的力量。

但是這些上柱國依然留下了巨大的勢力,最後隋唐代周,其實就是關隴勛貴集團的意志。對於蘇澤來說,這些不是問題。

關中集團是蘇澤一手建立的,硬仗都是蘇澤打的,府兵的根基是關中良家子,加上蘇澤接收的六鎮遺民。

但是這些六鎮遺民,首先是蘇澤的府兵,其後才是六鎮遺民,甚至在進一步的同化中,他們已經失去了六鎮遺民的身份認同。

大家本來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是蘇郡公收留自己,還授予土地,咱們是關中人而不是六鎮人。

這些府兵的土地在關中,家人在關中,他們不是任何一個將領的私兵,若是有人帶著他們要造反,他們肯定先將這人綁到官府去。

中高層的軍官也是如此,他們首先是蘇澤的舊部,在資歷上就死死的壓制住所有人。

這些就是自己打天下的好處了。

稱王對於蘇澤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就和曹操晚年稱王一樣。

最後還是法統問題。

其實歷史上,有一個解決湯武革命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來的「元明革命」說。

大部分人對於老朱的印象,都是開局一個碗,出身低微的皇帝。

但是老朱卻實實在在的是個政治上的天才。

老朱遇到的法統難題,不亞於蘇澤如今的困境。

明代元,元還不是一個漢化的國家,是個實行四等人制度的落後蠻夷政權。

但是老朱還必須捏著鼻子承認元朝,因為那個時候仍然有很多忠於元朝的漢人地主和士大夫。

為了壓低統治成本,承認前朝是必然選擇。

甚至大明的國號,也是取自《易經》。

《易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元代取自於這段第一句「大哉乾元」,而明代則取自後面這句「大明始終」,說明大元之後就是大明。

這時候老朱又面臨了另外一個困境,那就是既然大元是好的,那為什麼不好好做個順民,要造反呢?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後人也可以隨時造老朱家的反。

老朱提出了一個邏輯鬼才式的解決方案。

他的說法就是,大元不是我大明推翻的,是紅巾軍和各路起義軍推翻的,而我大明是從各路起義軍手上光復了天下,但是那時候你們大元已經逃亡到漠北去了。

這一套說法,可以套在任何一個改朝換代上。

比如你劉邦,推翻秦王暴政的是陳勝吳廣,是六國義軍和項羽,和我劉邦何干?

是伱們贏家失了天命,這才各路義軍並起的,又不是我劉邦帶頭造反的。

等到天下安定了,你們贏家人自己也坐不了天下了,就禪讓給我們大漢了。

套用到如今也是沒問題的。

你大魏的天命,是被破六韓拔陵和爾朱榮這些亂賊給弄沒的,我蘇澤是匡扶社稷的功臣,我可一直都是大魏忠臣。

等以後,那自然是皇帝元詡認識到元氏獲罪於天,失去了天命,要轉移禪讓給蘇氏了。

絲滑!

蘇澤感慨,老朱在政治上果然是天才,這套元明革命的說法雖然也有BUG,但也算是給「湯武革命」打了補丁。

這一套理論,自然也有其弊端。

首先並不能濫殺元魏宗室,至少這血不能濺在自己身上。

第二得國要正,必須是開國君主打下來的,那這套敘事才能有空間,否則和隋代那樣篡周的,這輩子法統上也辯論不清楚。

至於要怎麼具體操辦,如何讓儒生鼓吹,蘇澤將這個方案發給了蘇通,這就要交給禮部去操辦了。

但是這些東西,也都是得了天下以後才需要操心的。

蘇澤目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的井陘口。

賀拔岳是猛將,要不然也不會是武川集團的首領。

這也是爾朱榮放心讓他來守井陘口的原因。

爾朱榮在玉璧城和雁門關連續吃了兩次癟,也開始注重守城的事情。

賀拔岳到了井陘口后,也下令整修關城,增加了不少城防設施。

戰爭就是這樣的,這是科技進步最快的地方。

你總不能指望敵人永遠用最落後的武器和你打仗吧?

就是最費拉不堪的大宋,在和游牧民族的對決中,也發展出了精湛的甲胄和重弩科技,

爾朱榮是當世名將,在連續吃癟之後,自然也會重視城防科技了。

甚至蘇澤在雁門關使用過的攻城設備,爾朱榮開始讓工匠仿造。

要攻下井陘,看來還要在別處用力。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單機南北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單機南北朝
上一章下一章

519.第514章 元明革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