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個張銘
第35章第三個張銘
李崧調整好了實驗設備,打開白熾燈泡。光束穿過了第一個擋板的圓形小洞,形成一個點光源。點光源的光束接著穿透第二張擋板的兩個狹長的縫隙,在投屏上投出了很多條明暗交錯的條紋。好似一排神奇的,黑白相間的光柵欄!還挺好看的。
「這就是物理學上經典的雙峰干涉現象。他的實驗結論幾乎顛覆了傳統物理學。可是實現起來就這麼簡單!」李崧指著投屏上的那一排美麗的光柵欄。
張銘似乎從中讀出了自己陰陽交織的人生,卻又不敢往下細想:
」哥們,我們學醫的碰到了物理就是學渣!你盡量講淺一點,就當我是文盲。「
李崧笑了:
為了照顧張銘的基礎,李崧啟髮式的提問:
「按照常理,點光源穿過兩條狹長縫隙,應該只能在投屏上映出兩根光柵,為何我們卻看到了一排那麼多光柵?」
這個問題張銘還是胸有成竹:
「不就是愛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學說嘛。以前人們認為光只是以粒子的形態傳播。它穿透兩道狹縫后,應該是原原本本投出兩根光柵。
然而這個實驗結果否定了這個偏見。說明光具備波的特性,穿過縫隙后,兩道光波互相干涉疊加,就成了這明暗相間的光柵欄了。」
李崧顯然認可這個結論,補充道:
「你仔細觀察這一排光柵欄,發揮一下你的想象力吧。」
張銘凝神觀察,腦子裡想起的是那明月之夜的忘憂湖水。倘若此刻水波如同光波一樣穿透了兩個
狹縫,定然也會在水面上干涉,形成相似的「水波柵欄」。
張銘睜開了眼睛,似乎若有所悟:
「水波與光波本質上是一回事?」
李崧推了推眼鏡片:
」事情沒那麼簡單!水在任何時候都是波動的,光卻會和我們玩笑。這不是物理課,過程不重要,我直接給你看結果。「
李崧打開了實驗室的投影儀,給張銘放了一段視頻。視頻里,居然做的是同一個實驗,可是投在屏幕上的「光柵欄」消失了。只有兩根筆直的光柵投在屏幕上,這顯然又否定了光是波動的結論!「
張銘頓時驚詫了,同樣的實驗,僅僅是因為拍成視頻,結果就完全不同?眼見為實與「有圖有真相」此刻似乎都不靠譜!
李崧漏出了一絲狡黠的笑:
「現在才是奇迹的開始,首先視頻沒做手腳。視頻是高速攝影機拍攝,目的想藉助高速攝影技術觀察到光波如何穿透狹縫的。蹊蹺的事情發生了,光如同有靈性一般,知道有人在窺探自己。居然乖乖變回了粒子,一點波動都沒有了。「
張銘就是再遲鈍也感受到了這個實驗的恐怖……
整理一下思路:不去觀測,光就是波動的,因為那完美的光柵欄已經告訴了你答案。你想看它怎麼波動的?他便不波動了,似乎事先就要知道你要窺探它的秘密!
再延伸一下結論:看似不相關的主觀選擇,卻可以改變客觀註定的因果。
這完全不像客觀世界里會發生的事情。可看似極不科學的結果,卻被科學實驗完美的證明了。其中似乎真的隱藏了對人生的隱喻。
世上之事不正是如此嗎?日月穿梭,寒來暑往,兒女情長,人間悲歡,樁樁件件都在情理之中。可天下看似合理的事情,又有多少真的經得住仔細窺探?
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是張銘曾經想搞明白的問題,可是又向誰問?
一問,佳人咫尺天涯;
二問,伊人在水一方;
三問,斯人嫁為人婦;
四問:紅顏天人永別;
五問:愛人已困幽冥……
如今張銘再也不問了,哪怕世界上還行走著另一個自己,也不想去問來龍去脈了。倒不是張銘膽怯了,而是每一次自以為把結果看清之時,驀然發現前因都灰飛煙滅了,後果還有何意義!
想了這麼多,張銘只喃喃說出一句話:「當你看清結果的時候,真相本身都不存在了……」
張銘轉眼從思緒中猛醒,轉而對李崧說道:
「不能多想,越想越亂。能不能從你的角度幫我梳理一下?」
李崧點點頭:
「這個實驗暗藏的玄機確實沒有那麼簡單。就是愛因斯坦、波爾、薛定諤這些大神都活著,估計仍然吵的不可開交。對於光的波動為何在攝像機里詭異消失,我不妨挑幾個還算靠譜的說法供你參考,沒準對你解開眼下迷思有些幫助。」
張銘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李崧開講:
「最常見的說法你肯定聽過,就是薛定諤的貓。貓活在一個生死未卜的盒子里,生死幾率各半。你只要不打開盒子,貓就活在非生非死的『糾纏態』中,一旦你打開,自然有了結果。這可憐的貓就從糾纏態坍縮到一種可能,立刻被定了生死。所以光波也一樣,正因為我們用攝像機去直接觀察他,打破了』波粒二象'糾纏態,坍縮成了一種明確的狀態!「
薛定諤的貓是一個舉世皆知的科學命題,張銘卻很難接受。儘管自己一直糾纏在複雜的漩渦中,但他仍然無法理解這種玄妙的糾纏態。
」看來你和我一樣,並不喜歡薛定諤的思維模式。」李崧的回答讓張銘燃起了希望,看來真相真有另一種解釋?
李崧接下來的另一個解釋,的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原來這種說法繞開了'糾纏態』的思維,但卻臆造出一個新的概念——平行空間。
貓的生死並非糾纏不清,光的『波粒二象『也不是混沌的。可是我們一旦想要看個究竟,就如同強行打開了平行空間中的一扇門,進入這扇門一切便是確定的,沒有糾纏不清。
所以投屏上那迷人的光柵欄,和那個永遠不打開的盒子,象徵著我們面對平行空間的多個入口。我們一旦打開其中一扇門,並走了進去。就將自己囚禁在了一個特定的空間里。從此永遠沒有機會看到其它平行空間里發生的事情。「
張銘打了個響指,眼前一亮:
「這個說法確實更好理解。比如此刻桌上擺著兩個蘋果。下一秒鐘,便能衍生兩個平行空間。在一個空間里,我或許拿起了紅蘋果;可在另一個空間我卻選擇青蘋果,兩個空間的故事將彼此互不干擾的進行下去。」
李崧這次完全肯定了張銘:
「就是這樣,關鍵就看你接受哪一種理論。
在第一種理論里,我們似乎是造物主。我們的意識一旦干預進程,事件就會從糾纏態中坍縮。
第二種理論容易讓人絕望。原來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是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糾結,不過就是將自囚禁的在特定空間里的煩惱。而在另一個空間,這煩惱或許完全不存在。
張銘若有所思,既然二人均認同平行空間,不妨就用它來梳理一下眼下的狀況?張銘看了一眼李崧,兩個默契的眼神相交之際,彼此都理解對方用意。
李崧拿出一張草稿紙,劃出一道豎線將紙張一分為二,如割裂出了兩個平行宇宙。接下來如同審訊室里的對話,張銘只需著回答,李崧開始了筆錄:
問:「過去的三天,你在這個世界遇到了誰?」
答:「張銘,靈兒,剛子,醫院所有的同事……」
問:「你為什麼要去看剛子?「
答:「沒別的,想他了。「
問:」不對!你會帶去10萬元慰問金,代表你認定了李鹿蘋已經去世,對嗎?「
答:「李鹿蘋去世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不需要我去做判斷。「
問:」你確定嗎?」
問到此處,李崧輕輕推一下眼鏡,鏡片此刻反出攝人心魄的寒光,讓張銘不寒而慄。瞬間發現,不過是反光而已……張銘再次回想剛才的問題:
「你的意思是,用平行世界的角度解釋,李鹿蘋或許……」
李崧反問:「難道不是嗎?我來畫圖給你分解。」
李崧開始在稿紙上開始了演算。文字、圖形、符號非常清晰地定義出兩個平行世界的中心事件。
事件一:
觸發地點:初秋月圓之夜,忘憂湖銀灘
觸發事件:酩酊大醉的張銘在忘憂湖灘上放浪形骸,平行空間第一次打開。
平行時空A:屬於人間的張銘教授漂流而去,卻最終死裡逃生
平行時空B:屬於幽冥擺渡人的張銘公子遁跡神隱小館
事件二:
觸發地點:首都機場,飛往美國的UC8413航班。
觸發事件:機艙門關閉指令發出
平行時空A:商務艙座位距離艙門很近,張銘一個健步阻擋了艙門關閉,張銘回到江城。鹿兒也從死神手中被醫術超群的張銘挽救了回來。
平行時空B:張銘最後一刻沒有起身,艙門順利關閉
現在事情清楚了,兩個事件打開了四個平行空間。第一個事件,締造了平行空間中的兩個張銘,第一個張銘教授前途無量,風光無限;第二個張銘此刻坐在李崧對面,早已是人間擺渡人。
第二個事件,締造了兩個鹿兒。第一個鹿兒虎口脫險,繼續過著三口之家的平凡生活;第二個鹿兒此刻與張銘陰陽相望,隱匿於幽冥江湖。
從張銘眼下的處境來看,顯然他是穿透了第一個事件里的兩個平行宇宙。邂逅了隔世的自己,面對自己曾愧對的剛子,不禁五內俱焚。在這個世界里,鹿兒看似與張銘陰陽相隔,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二個事件里的兩個平行空間是否真的存在?張銘表示懷疑,李崧卻篤定不疑。理由很簡單,張銘的下意識選擇性的屏蔽了第二個事件。第二個事中,張銘如果選擇了打開艙門,那個與自己陰陽相望的鹿兒便消失了。她將義無反顧回到剛子身邊,人間多了一個平凡而幸福的三口之家。
也就是說,第二個事件極有可能存在,但是張銘不肯面對!因此失去了在這個事件中穿越的勇氣。在這個事件里,張銘就是一股困在執念中的怨靈。寧願面對隔世相望的兩個張銘,也要將鹿兒困在幽冥之中,不肯放她母子團聚,夫妻團圓……
此刻,張銘分明看到李崧厚厚的鏡片中映出了第三個自己,一個陰森可怕的張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