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紀曉嵐相貌之謎(1)(1)
乾隆皇帝先喜歡滿洲人,其次才喜歡漢族人。***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那麼,乾隆皇帝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漢族大臣呢?
能夠討乾隆皇帝喜歡的漢族大臣有兩類:一類是相貌英俊、儀錶堂堂、有學問的,比如王傑、董誥;第二類是世代均為清朝高級官吏的,比如劉墉,雖然他長相不怎麼樣,還有些駝背,但他符合這第二個條件呀!
其實,乾隆皇帝不僅僅對漢族官員如此,對滿洲官員也是如此。乾隆皇帝喜歡的滿洲大臣也是兩類:一類是相貌英俊、儀錶堂堂、又有學問的,比如和、福康安;第二類是世代均為清朝高級官吏的滿洲貴族,比如阿桂。
可惜,紀曉嵐完全不符合乾隆皇帝的要求:他既不相貌英俊、儀錶堂堂,其家也不屬於世代為官的。
有人疑問:不對呀,紀曉嵐不是個長得很帥氣的人嗎?前面我們不是還說了歷史上的紀曉嵐比張國立版的紀曉嵐還要英俊瀟洒嗎?怎麼,有問題嗎?還真有些問題。
紀曉嵐的長相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上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紀曉嵐*倜儻、一表人才、風趣幽默;第二種說法則認為紀曉嵐貌丑、近視、口吃……到底哪一種說法更接近歷史的真實呢?
\"貌寢短視\"的紀曉嵐
要想確認紀曉嵐的相貌到底如何,就需要邏輯嚴謹的歷史考據學。
歷史考據學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如第一手材料的原則,就是說,你要證明你的觀點,所用歷史材料必須是最早的第一手材料,不能是輾轉引用的別人觀點;又如\"孤證不立\"的原則,就是說,單一的歷史材料不能成立。
我們先分析這第一種說法:通過考證,紀曉嵐長相英俊瀟洒的說法還真能得到某些第一手歷史材料的認可。能夠證明紀曉嵐*倜儻、一表人才、風趣幽默的典型史料是清朝一個名叫江藩的所著《國朝漢學師承記》一書。江藩這個人生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比出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的紀曉嵐要小三十七歲。他的一生,除了輔助紀曉嵐修纂《四庫全書》,就是寫出了《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宋學淵源記》三卷等著作。
《國朝漢學師承記》第六卷記載,紀昀\"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也\"。這段材料證明紀曉嵐具有說話詼諧幽默的特點。
這是一段當時人記載的材料,屬於歷史考據學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強的可信度。但按照\"孤證不立\"的原則,只有這一段歷史材料還不足以證明紀曉嵐*倜儻、一表人才、風趣幽默這一說法成立。我們還需要找到其他當時人記載的材料。
為此我們找到了一詩,作者是洪亮吉。洪亮吉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比紀曉嵐要小二十二歲。他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進士后就一直在紀曉嵐手下工作。洪亮吉與紀曉嵐有個共同點,就是二人都曾因為獲罪而被配到新疆。洪亮吉素以詩聞名,著有《北江詩話》。洪亮吉在《續懷人詩十二·紀尚書昀》里也稱讚紀曉嵐是\"子云筆札君卿舌,當代無人可共論\",證明紀曉嵐說話具有詼諧機智的特點。
這兩段考證可以說完全符合了第一手材料的原則和\"孤證不立\"的原則。至此,我們是否可以說紀曉嵐真的是*倜儻、一表人才、風趣幽默了呢?
且慢,注意到沒有?江藩、洪亮吉這兩個人有兩個共同特點:第一,他們在年齡上都比紀曉嵐小二三十歲;第二,他們在參加工作后經常與紀曉嵐接觸,當時他們都是紀曉嵐的部下。因此,細分析一下,是否還有這種可能:他們在非常尊重紀曉嵐的前提下撒了謊,亦或是捧了紀曉嵐的場。在歷史學家而就是\"為名人諱\"。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這兩個人寫的材料只說到紀曉嵐\"*倜儻、風趣幽默\",並沒有說到紀曉嵐\"一表人才\"!
而據另幾位歷史考據學家的考證,真實的紀曉嵐有三大缺陷:
第一,紀曉嵐貌丑。據清史專家鄧之誠先生考證,紀曉嵐\"貌寢\"。所謂\"貌寢\",就是相貌醜陋,野史上有人說紀曉嵐是個黑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