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十章.轉折一刻,席捲世界的風暴(1)

5.第二十章.轉折一刻,席捲世界的風暴(1)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難河畔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勢力崛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軍事行動。***隨即蒙古開始進攻西夏與金朝,1214年蒙古佔領了金朝的中都北京,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滅金的任務交給木華黎,親自率兵直指西方。

成吉思汗習慣用屠殺、全面驅逐或在白旗之下整編入冊的方法處置對手。採用的進攻方式,通常是強迫俘虜率先沖城,如果退縮或不前進就殺掉;城陷后屠殺居民,然後佯裝撤走,等逃脫了的人回來后,後續部隊又旋風似地返回來砍掉他們的腦袋。

蒙古人大舉入侵,對亞洲總體來說,蒙古東征西討的遺產受益人反而是突厥人。表面看,初期的蒙古軍西征接二連三地摧毀了突厥人政權,尤其中止了塞爾柱人的西進,把東羅馬帝國的壽命多延長了兩個世紀。但事實上,13世紀時蒙古人總數極少,蒙古人的總數,當成吉思汗逝世時,只有一百萬人左右。

蒙古人為了擴充隊伍,把所有的游牧民族都變成「蒙古軍」。所謂「統一大漠」其實是把原先地域已經很廣卻很分散的突厥人組織起來,讓他們的地盤進一步擴展。因此,當蒙古浪潮退潮后,西亞的突厥人繼續西征,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伊朗者則建立十葉派政權,是為近代伊朗之始,另一支入主印度,建立莫卧兒帝國。

蒙古人進軍俄羅斯時,自身的民族只能撥出五千人左右,其餘是內亞洲的其他游牧民族,主要以突厥人為主。他們征服的南俄地帶原先已為突厥的一支欽察(kipchak)游牧民族佔領,也屬突厥人的一支。蒙古人建立的「欽察汗國」索性以他們為主力,以其名為國號。後來,蒙古人、突厥人、斯拉夫人、芬蘭族彼此融合,形成一種說突厥語的「韃靼人」(tatars),在今日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共和國里是第二大民族。

對世界總體來說,蒙古人的所為有利於歐洲的興起和亞洲的落伍。蒙古旋風對伊斯蘭世界的摧毀特別沉重。他們對前大食帝國的核心地帶——伊朗——破壞未盡的地方,在十四十五世紀之交,為瘸子帖穆兒(timurlenk)完成。他是突厥人,出身察合台汗國轄下的鹹海河間地帶,屬於文野分界的定居民這一方。但他自稱察合台汗的繼承人,非但沒有保衛文明,反而刀刃向內,搗向伊朗腹部,並模仿野蠻階段的蒙古人屠城、築頭顱塔,而且蓄意破壞文明的基層建設如灌溉系統之類。該地區定居與游牧的界線早已不穩定,從此,伊朗——尤其是東部——基本上變成大漠的延伸。今日伊朗境內四分之一人口是突厥人,游牧是國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千年來爭戰不休。蒙古在西亞地區造成的後遺症,無疑是幫了西歐的一個大忙。歐洲在當時是展中地區,如同今天的「第三世界」。西歐人避過了蒙古世界征服的兵鋒,在「蒙古和平」期間次與中國直接接觸,他們從歐亞大陸一端旅行到另一端,親自目睹中國的富庶。此後,西方的經濟展總有一股東向的**。哥倫布就是看了馬可波羅的遊記,想從大西洋另闢新航路到達中國,而無意中現新大陸。

蒙古軍西征也把中國的「高科技」西傳。尤其是火藥武器來到歐洲,其水平又往上翻了一番。十五世紀的法國和義大利是繼東亞之後的第二個「高科技戰場」。從此,歐洲在這方面領先。至十六世紀初,西歐人將最新型的火炮裝在戰艦上,配合中國明的羅盤,開始征服海洋,成為世界的新主人。

中亞歷史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北方游牧部族南下,給中亞居民注入蒙古血統,另一方面,南下的游牧部族又在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和文化氛圍之下,大部分轉入定居農耕,接受當地的文化;而另一方面,使用印歐語的塔吉克土著,不是被擠向更南方,就是失去自己的語,成為使用突厥語的「突厥人」。13世紀蒙古鐵蹄入侵也改變了中亞的民族面貌,原先的突厥語諸部族,如葛邏祿、突騎施、寄蔑等消失了,而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等現代民族開始形成。這是個民族分解與重新組合的過程。但是蒙古入侵併沒改變中亞民族突厥化的進程。中亞那些帶有蒙古部落名稱的部落只不過是以少數蒙古貴族及少數蒙古人為中心,吸收大量當地突厥人形成的,這些蒙古人也迅速地突厥化了。隨著突厥語諸部族在中亞的活動,於是就有突厥斯坦(turkestan)之說,其意為「突厥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十章.轉折一刻,席捲世界的風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