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二十五章.四戰之地,突厥斯坦(3)

15.第二十五章.四戰之地,突厥斯坦(3)

1865年,俄軍再次動進攻。切爾尼亞耶夫率2000俄軍和12門大炮對塔什干動猛攻。1865年4月22日先奪取了控制塔什乾的咽喉要地尼阿茲別克堡,切斷了塔什干居民的糧道。緊接著俄軍把塔什干供水的兩條渠道引開,切斷了塔什干居民的水源。1865年5月,浩罕汗國的統帥陣亡。6月28日,經過激烈的巷戰後,塔什干淪陷。

由於戰術失誤,武器落後的30000浩罕汗國守軍竟然擋不住2000人的進攻,這次戰役使沙俄在中亞的影響力大增。就在這一時期,沙俄暗中收買浩罕汗國的貴族,全力支持浩罕汗國攝政大毛拉阿利姆庫里的政敵阿古柏入侵中國新疆,並在中國新疆建立了所謂的「哲德沙爾汗國」。此後俄國的矛頭轉向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與布哈拉汗國在歷史上有著世仇關係,布哈拉汗國埃米爾穆扎法爾丁曾大舉進攻過浩罕。

沙俄派使臣向布哈拉汗國提出在10天內交出一項不可能籌集到的巨額貢款,布哈拉汗國無力交出,俄軍就按原計劃起進攻。在1866年5月20日伊爾加爾的戰役中打敗埃米爾穆扎法爾丁的軍隊,然後佔領霍占特、烏拉·丘別、吉扎克等城,控制了布哈拉與浩罕的聯繫通道。1867年7月11日,俄國成立了以塔什干為中心的突厥斯坦總督區,從而開始對中亞諸國征服的決定性階段。

俄國迫使筋疲力竭的浩罕汗國胡德亞爾汗於1868年2月簽署不平等的「通商條約」,浩罕實際上變成俄國的附庸。接著全力對付布哈拉汗國,於1868年5月派3500軍隊佔領了撒馬爾罕和卡塔-庫爾干。1868年6月14日,在卡塔-庫爾干與布哈拉之間的吉拉布拉克高地的決戰中,武器裝備佔有極大優勢的沙俄軍隊再次擊敗人數比自己多十倍的布哈拉埃米爾的軍隊,其中穆扎法爾丁精銳的6000御林軍死傷大半,穆扎法爾丁投降。布哈拉汗國淪為俄國附庸。之後是希瓦汗國。1869年,沙皇政府在裏海東南岸的紅水灣建立克拉斯諾沃斯克城,作為從裏海東南岸進攻希瓦和土庫曼的基地,而且並不放鬆對中國新疆的繼續入侵,由於不滿足對阿古柏政權的幕後指揮,防止英國在中亞勢力的不斷加強,沙皇政府決定派兵入侵中國新疆的伊犁地區。借口就是把遷徙到中國境內的哈薩克人的一支稱為「逃犯」追剿。1871年5月考夫曼下令七河省省長科爾帕科夫斯基少將派2000俄軍和13門大炮去奪取中國的伊犁。科爾帕科夫斯基公開叫囂要佔領塔城、伊犁和喀什噶爾,並在此移民。沙俄侵略軍猛攻50天後在7月4日攻佔了伊犁。

1872年,亞歷山大二世作出了徹底征服希瓦汗國的決定。1873年2月沙俄侵略軍在考夫曼統率下從突厥斯坦、克拉斯諾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奧倫堡分四路對希瓦動強大攻勢,6月佔領希瓦城。7至8月間,考夫曼下令對附近的土庫曼約穆德人進行了屠殺。

8月24日簽訂俄希和約,希瓦汗國割讓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賠款220萬盧布,穆罕默德·拉希姆·巴哈杜爾汗成為「全俄皇帝的卑順奴僕」。1875至1876年,浩罕爆了民族大起義,沙俄軍隊血襲了整個費爾干納盆地,僅在安集延一地,斯科別列夫指揮俄軍用大炮猛轟,安集延城基本被轟平,2萬多起義者被埋葬在廢墟下。

1876年2月7日,俄軍佔領了浩罕城,3月2日,沙皇俄國正式宣布吞併浩罕汗國,改為由斯科別列夫為省長的費爾干納省,從而完成了對中亞三大汗國的征服。就在這一年俄國還組織了阿賴遠征軍,越過了阿賴嶺,佔領了吉爾吉斯(柯爾克孜)額德克納的領地阿賴谷,為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帕米爾高原打開了通道。

從1877年起,俄國對土庫曼地區動了全面進攻,與此同時,對與中亞國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動了大規模戰爭。1880年2月,亞歷山大二世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征服土庫曼全境,沙俄搶修了從裏海東岸到阿哈爾·捷金綠洲的軍用鐵路,並徵用了20000頭駱駝,使俄軍能得到大批裝備和給養。1880年底,俄軍司令斯科別列夫率領11000人的大軍帶著97門大炮大舉入侵土庫曼,土庫曼人在武器落後,工事簡陋的況下殊死抵抗,在俄軍重炮連續轟擊下,堅持了3個星期。俄軍於1881年1月12日攻佔了格奧克·帖佩。俄軍不分男女老幼,殘殺了沒有來得及撤離的8000名土庫曼帖克人。接著俄軍繼續進攻佔領了阿什哈巴德(現土庫曼都)。掠走了大批阿哈爾·捷金純種馬(汗血寶馬)作為俄**馬。1884年初,俄軍攻佔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樞紐,土庫曼人的最後一座重要城鎮梅爾夫城。並繼續向南推進到阿富汗邊境的庫什卡河谷。由於庫什卡離被稱為裏海、阿姆河、印度河之間的戰略要地英國控制的赫拉特僅70英里,英俄戰爭一觸即。兩國經過激烈談判最後妥協,俄國得以完全佔領了土庫曼,庫什卡成為俄羅斯帝國和後來的蘇聯領土的最南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第二十五章.四戰之地,突厥斯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