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二十七章.遺失之地,怛羅斯戰役(1)

23.第二十七章.遺失之地,怛羅斯戰役(1)

一千四百多年前,阿拉伯大沙漠里出現了一個傳道者——穆罕默德,按傳統的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古來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據伊斯蘭教史記載:他不識字,出生前父親亡故,6歲時母親病故,從此以後,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塔里卜先後撫養。***童年替人放牧,12歲開始隨伯父外出經商,曾到過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25歲時他受雇於麥加40歲的富孀赫蒂徹,為其經商,不久與其結婚,婚後他常到麥加郊區希拉山洞中靜思,思索宇宙的秘密與人生存在的價值。

610年,穆罕默德這一年已到40年歲,有一天,當他在希拉山洞內頓悟,受神的指引,在冥想中創立伊斯蘭教,斯蘭教隨即蔓延於阿拉伯半島遍及半個世界。

伊斯蘭教及《古蘭經》完全統一了阿拉伯人的思想,為阿拉伯的統一奠定了基礎。622年,穆罕默德應麥地那人的邀請,於是年9月24日到達麥地那,在伊斯蘭教史上把此年稱為「偉大的遷徙之年」。后把此年定為伊斯蘭教曆元年。630年,由於麥加人違約,穆罕默德便率領十萬大軍奪取麥加城,至631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632年,穆罕默德率隊從麥地那到麥加朝覲,這即是著名的「辭別朝覲」,同年6月8日在麥地那與世長辭。

自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後,勢力迅速擴張。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建立起來了。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國家內部逐漸分裂成多個派別,相互之間爭鬥不已。穆罕默德去世,當時他沒有留下遺囑安排誰為哈里,即繼承人,也沒有談到以什麼形式推選哈里。圍繞繼承人問題,伊斯蘭教派分成了兩大教派,遜尼派與什葉派。遜尼派在阿拉伯語原意為「遵循傳統者」或「道路」。這一派主張繼承人應由穆斯林公社根據資歷、威望選舉產生。因而認為穆罕默德的門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選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領袖,共四人)是合法繼承人。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最多的一個教派,佔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佈在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中僅次於遜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追隨者」或者「派別」、「同黨」。這一派主張世襲原則,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作為合法繼承人符合世襲原則。該派認為只有出身於哈希姆家族(即聖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後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目前該派主要分佈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葉門、敘利亞、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國。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屬什葉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葉派否認遜尼派所擁戴的哈里法作為宗教領袖的合法性,稱宗教領袖的最高領袖為伊瑪姆,阿里為第一任伊瑪目。此後,直到第12代伊瑪目,均是阿里的嫡傳子孫。

大馬士革,歷史上伊斯蘭第四聖城,號稱人間的花園,地上的天堂,現為敘利亞共和國最大城市和都,當時倭馬亞王朝的主要支持者是敘利亞和埃及的大貴族,因此他們把都遷至大馬士革。

在伊斯蘭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即所謂「純潔的哈里」或「正統哈里」)的執政結束之後,由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取得了政權,當上了「哈里」。此後,哈里不再由選舉產生,變成世襲制了。這時的阿拉伯進入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時期。

倭馬亞主朝遵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正統派),崇尚白色,中國古代稱之為「白衣大食」。倭馬亞王朝的統治者鎮壓了什葉派等不同派別的反抗,鞏固了哈里的統治。並且不斷向外擴張。

伊朗高原,四千年前,古印歐人的一支波斯人與米底人一起來到伊朗高原的,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灣的地方。波斯人在興起前曾臣服於米底王國。米底人曾臣服於亞述帝國。前7世紀後期,米底帝國同新巴比倫王國結盟滅了亞述帝國,分得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的統治,建立波斯帝國。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建立強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即強大的波斯第一帝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3.第二十七章.遺失之地,怛羅斯戰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