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最後的較量(7)

83.最後的較量(7)

項羽死得不值,但是他的失敗是註定的。***項羽也是會玩兒陰謀的,

但是只在巨鹿之戰玩兒過一次,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如果他能多玩

兒幾次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漢朝。巨鹿之戰中,作為副帥的項羽冒以

下犯上掉腦袋的危險,果斷地斬殺按兵不動的主帥,然後率兵迎敵。

那是關乎秦末起義戰爭成敗與否的關鍵一役,巨鹿之戰的勝利也奠定

了項羽的軍事地位,把他一下子推到了當時歷史舞台的最中央。

項羽剛開始在軍事上的表現是極其優秀的,但是在政治上卻一直都走錯路,極端幼稚。先是坑殺長平一戰投降的俘虜四十萬,而後又在鴻門宴上優柔寡斷讓劉邦逃脫,鴻溝議和,劃界而治,主動放棄在望的勝利,這樣的一錯再錯,到最後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在項羽烏江自刎后,當漢軍攻到項羽的大本營時,八萬江東子弟卻不肯投降,因為他們不肯也不願相信他們愛戴的將領已死去。即使在漢軍呈出了項羽的頭顱后,八萬江東子弟沉默著。是的,他們失去了他們值得敬佩的將領,似乎除了投降別無出路。但是沒有,他們明知道失去了將領,他們什麼都做不了,也做不到,但他們就是不願意屈於劉邦。八萬江東子弟,無一落逃,無一退縮,他們無畏地衝上去與漢軍廝殺。最終,楚軍全軍覆沒,八萬江東子弟無一生還。當然,漢軍也傷亡慘重。

他們為什麼要那樣做?他們明知道那樣做是願意白搭上自己的命,因為他們是忠於項羽的,為了項羽,他們不能投降漢軍,他們要為項羽最後戰上一次。他們選擇用生命來祭奠他們已死去的將領!他們死也要追隨他們可愛可敬的將領。試問,是什麼樣的將領,多優秀的將領,才可以讓八萬人心甘願地為他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邦垓下之戰大獲全勝,只有魯縣人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

因為懷王當初封項羽為魯公。劉邦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給

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於是,劉邦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

把項羽葬在穀城,然後回師定陶,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

的兵權。

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都懷有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優秀品質,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分。

項羽忽視側面戰場同正面戰場的配合。在戰爭規模空前擴大、客觀上存在著正面、兩翼、敵後等各個戰場的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戰爭經驗,把全部力量投入正面戰場,不認真組織和指揮其他戰場的配合,雖然在正面戰場打了許多勝仗,但是最後兩翼和後方全部丟失,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劉邦則相反,他在楚漢戰爭中次創立了多戰場互相配合的指導藝術。他知道敵強己弱,單純地正面相撞只能失敗,要打敗項羽必須有各種力量、各種手段和各個戰場的配合,正面戰場的主要任務是防禦,南方戰場的主要任務是牽制,北方戰場的主要任務是進攻,敵後戰場的主要任務是干擾,還有一個由陳平指導的間諜謀略戰場,其主要任務是瓦解楚軍的領導集團。正是通過這多種戰場、多種手段、多種力量的配合,才取得了戰爭全局上的優勢和勝利。

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智力等各個方面實力的全面競賽,每一個方面都會在不同況下給戰爭的勝負帶來巨大的影響。毫無疑問,優勢一方總是有較多的勝利希望,而劣勢一方總是面臨更大的困難和危險。

就上述問題而,項羽能避免其中任何一個錯誤,都不會導致全

局的失敗。相反,劉邦如有一個問題處理不當,都無法取得全局的勝

利。可見項羽的失敗,教訓實為深刻;劉邦的勝利,確實來之不易。

綜觀戰爭全過程,項羽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力取勝,即司馬遷所說:

「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

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這就是項羽的根本錯誤,即單純迷信武力,認為只要在戰場上打勝仗

就會取勝,這是完全錯誤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劉邦發跡史 神一樣的無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劉邦發跡史 神一樣的無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3.最後的較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