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大開殺戒(2)
漢十一年秋,陳豨反代地(今河北蔚縣地),盧綰隨高祖討伐。***但在雙方互派使者拉攏分化匈奴這一關鍵時刻,盧綰卻受逃亡到匈奴的前燕王藏荼之子藏衍的蠱惑,對高帝產生二心,而私下與陳豨媾和,以求自保。這無疑犯了致命的錯誤。陳豨兵敗事泄,劉邦疑慮之際尚對盧綰心存顧念,派辟陽侯審食其和一個御史大夫前去探驗。盧綰驚懼之下,竟口無遮攔,意氣用事,對漢宮朝政胡亂說話,泄心頭不滿,矛頭直指劉邦和呂后。事被審食其告,遂使劉邦由疑生怒。
偏偏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揭盧綰此前派往
匈奴的使者就是燕國的內使,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劉邦憤然:「盧綰
果反矣!」這次不再有任何猶豫,立即兵攻打。初以樊噲為將,后
又以周勃代樊噲為將而討燕,幾經交戰,盧綰軍勢單力孤,節節敗退。
漢軍討伐盧綰叛軍的進軍路線是先攻下薊城,及西進而屠軍部(上谷郡、軍都),出居庸塞,敗盧綰軍於上蘭(在居庸塞至沮陽之間,應在今懷來東南地),再敗盧綰軍於沮陽(今懷來官廳水庫南岸大古城一帶),向北一直追擊到燕北長城下,定上谷郡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九縣。
盧綰終於絕望了,估計也是大悔特悔了,喪失了最後的抵抗信心和勇氣,把宮人家屬和數千軍騎置於長城腳下等候落。結果還算慶幸,適逢劉邦大病初癒,盧綰前去負荊請罪,大概劉邦還是念及舊,沒有深究,寬恕他了。但劉邦一死,呂后秉政,盧綰當然心存疑懼,惶惶不可終日,終於還是跑到匈奴避難去了,一年之後也鬱鬱而終。
匈奴給了他一個東胡盧王的名號,但究竟與此前擁兵自重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肯定是倍遭冷眼與欺凌,「為蠻夷所侵奪」,再想回來已是遙遙無期了,寄身異邦,鬱鬱而終。
盧綰沒有任何值得誇耀的戰功,但卻憑著是劉邦從一而終的忠實小弟而封侯。他對於劉邦的作用幾乎如同虞姬之如項羽,劉邦的一生無疑是輝煌的,但無疑又是可憐的,人們只看到劉邦的顯貴,卻沒有從盧綰的身上看到他的可悲。
作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盧綰就像劉邦的一個影子,他們一起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哪怕面對官吏的追捕,盧綰依然對劉邦不離不棄,這種關係就是親生兄弟也不過如此。一般身居高位的人,哪怕自家人都有避諱,可劉邦即使做了漢王,盧綰依然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卧室,這種交甚至連親兄弟有時都無法比擬。
劉邦生在一個沒什麼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在兄弟不親家人不愛的
況下,盧綰的這份感對於劉邦而,恐怕是心底最後的一絲溫暖,
就算呂后也不過是一次利益的婚姻,感是沒什麼純潔度的,所以為
了自己的小弟盧綰,劉邦像個大哥一樣費盡心思替他謀划戰功,封王
加爵。
跟著他的劉邦大哥,盧綰這個小弟要風得風,要雨有雨。陳豨謀反,本來盧綰一心維護劉邦,不想派出去的使者自作主張地貌似以維護盧綰的名義,實則是為了自家前途做了相反的謀划,讓盧綰最後騎虎難下,不得不就坡上驢從事實上勾結匈奴反了漢朝。從盧綰的角度來說,不過是懼怕呂后的殘暴而自保的行為,他本人完全沒有必要反劉邦,因為他的一切都是劉邦給予的。
第二個造反的叫利幾。利幾曾經是項羽的部將,投降劉邦封了一個侯,但劉邦卻一直未重新晉封,只要求其部隊在潁川等待。劉邦由燕地返回時,至洛陽駐營,便召見利幾。
利幾先前曾和臧荼有過聯繫,害怕被劉邦知道,而且這個時候召見,具有相當敏感性,利幾怕入洛陽后遭害,於是宣布獨立,劉邦親率部隊擊之,利幾兵敗被殺。
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每天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見的禮節,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太公的家令勸說太公道:「天上不會有兩個太陽,地上不應有兩個君主。當今皇帝在家雖然是兒子,在天下卻是萬民之主,太公您在家雖然是父親,對皇帝卻是臣子。怎麼能夠叫萬民之主拜見他的臣子呢!這樣做,皇帝的威嚴就不能遍行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