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霸王龍數量稀少的原因
遙遠的中生代任何紀元,諸如3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3個紀元,生活在地球6地上的頂級捕食者雖然很多,但是它們仍然會在不同的時期滅絕。
滅絕對於動物來說,也許是比較糟糕的1件事情,但不得不說,滅絕是物種進化必然的結果。
在中生代任何紀元的年代中,生活在地球任何環境棲息地中,都會有頂級捕食者誕生,但同樣會有頂級捕食者滅絕。
3疊紀晚期,稱霸地球6地上的霸主是艾蕾拉龍。
這種體型只有中等的食肉恐龍,曾1度在3疊紀晚期脫穎而出,憑藉其出色的身體條件,和強悍的捕獵技巧,無可爭議稱霸地球幾千萬年。
但是,隨著侏羅紀開始興起,蜥形盛世的局面開始愈演愈烈,稱霸地球6地霸主的食肉恐龍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隨著歲月的流逝,進化演變的道路上越來越多樣化,出現的種類繁多,豐富多彩,有生活在北非的漁夫棘背龍,長有像鯊魚1樣鋒利牙齒的鯊齒龍,還有速度堪比小車1樣疾馳的艾伯塔龍。
侏羅紀早期,史前時代的地球上更是出現了鼻子上長角的角鼻龍,這是1種非常可怕的捕食者,然而,隨著新1代霸主的落幕,侏羅紀晚期,北美洲西部大6,1種由較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頂級捕食者,取代曾經的霸主角鼻龍,成為了當時北美洲西部大6上的主宰者。
這種前所未有的頂級捕食者,1出場就成為了侏羅紀食肉恐龍家族中的大明星,這種無可匹敵的大型掠食者,就是異特龍。
霸王龍也許活躍在白堊紀晚期,與異特龍出現在北美洲西部大6的時間,前後相差了8千萬年,但不得不說,在史前中生代任何紀元,地球環境中的任何棲息地,都會有1種頂級捕食者,也就是站立在食物鏈頂端的終結捕食者。
霸王龍出現的年代較晚,只在白堊紀晚期稱雄稱霸,而異特龍,角鼻龍,棘背龍,鯊齒龍等大型食肉恐龍,則是出現在侏羅紀早期直至晚期。
這些大型掠食者,雖然出現的年代要比霸王龍要早,有些大型食肉恐龍的體型,或者要比霸王龍還要更大,就捕獵技巧而言,比霸王龍更加嫻熟,殺傷力更加驚人。
但是,毫無疑問,在歷代生物演變進化革命的過程中,即便這些兇猛的掠食者多麼強大,稱霸地球漫長的歲月,仍然無法逃脫滅絕的命運。
隨著侏羅紀晚期的到來,盤古大6分裂形成的兩塊超級泛古大6,岡瓦納大6和勞亞大6不斷地分裂,地球地殼頻繁運動,加劇了當時海底山脊隆起,大氣奔流和洋流在這個時期開始的變得異常紊亂,季節性氣候驟變,和環境變化等因素,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大量海水不斷地衝擊北美洲西部大6沿海岸線,造成北美洲西部內部地區,大片6地消失。
海平面上升又下降,1系列性自然災害,淹沒了恐龍賴以生存的家園。
^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北美洲西部地區,廣袤無垠的平原,河流,湖泊,池塘,森林,以及低洼地帶,大量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海水不斷地湧入,深達幾十米的海水,形似汪洋,侵襲著處於風雨飄搖的恐龍家族。
正是在這種比較艱難的時期,北美洲西部大6上恐龍家族的棲息地,開始受到了嚴重的自然威脅。
大型食肉恐龍在這個嚴峻時期,面臨著種種問題。
首先是他們統治的土地減少,食物也開始變得極其匱乏,大量海水不斷吞沒北美洲大部分地區,這讓恐龍的生存變得愈發艱難。
尤其是生活在北美洲西部大6上的頂級捕食者,諸如異特龍,角鼻龍,暴龍等大型食肉恐龍。
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才能維持身體機能運轉,這樣它們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並且繁衍生息,延續種族後代,以保證族群不會在接下來惡劣多變的氣候環境中走向滅絕。
在侏羅紀晚期,隨著盤古大6分裂加劇,地殼運動頻繁原因等因素,造成地球所有分裂的大6板塊,以及周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夏天更加炎熱,超過4十5度以上的高溫,無情的炙烤著大地,大量河流,湖泊,以及低洼的沼澤地帶水源逐漸枯竭。
生長在地球6地上的植物也受到天氣炎熱影響,開始慢慢枯死,大量消亡。
p,。
以食草為生的大型植食性恐龍,因為找不到更多的食物來源,紛紛滅絕。
冬天更加寒冷,而且持續的時間非常長,這使得恐龍家族生活在水生火日之中。
由於環境惡劣影響,以及氣候驟變因素,恐龍不得不在這種艱難時期求生。
然而,無論是大型食肉恐龍,還是體型巨大的蜥腳類長頸恐龍,都不能適應當時的惡劣環境,最終難逃滅絕的厄運。
霸王龍是生活在晚白堊紀的大型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這種大型捕食者,體型龐大,也很有力量,曾在白堊紀晚期的3百萬年中,憑藉其非同1般的發達大腦,和無可匹敵的身軀,出色的奔跑能力,以及捕獵技巧,曾在當時的北美洲西部大6上所向披靡,盛極1時。
如果說侏羅紀晚期,導致地球上大部分大型食肉恐龍紛紛滅絕,諸如生活在北非大地上的主宰者棘背龍,鯊齒龍,和北美洲西部大6上的頂級捕食者,異特龍,角鼻龍,都不能完好適應環境的變化,成為大自然災害的犧牲品。
往往這些生活在大6地上的大型食肉恐龍,要比小6地生活的食肉恐龍,受到的災難要更加深重。
即便隨著侏羅紀晚期的到來,盤古大6因為受到地殼頻繁運動加劇,造成不斷分裂的局面,洋流發生嚴重的紊亂,大6地要比小6地面積更大,因此具有很好的緩衝能力。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大6地上生活的大型食肉恐龍的種類,要比小6地要多的多。
因此,大6地上生活的大型食肉恐龍,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作出相對應的演變進化,腦力要比體力,要更加至關重要,這樣他們才能在環境惡劣多變的氣候中,賴以生存。
小說。
往往體型更加龐大的食肉恐龍,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才能生存,因此,很多食肉恐龍在侏羅紀晚期,作出了相對應的環境適應進化。
然而,無論他們如何進化演變,身體4肢如何強壯發達,擁有絕佳的奔跑能力,都不能適應當時惡劣的氣候變化,最終走向滅絕的厄運。
如果說侏羅紀晚期,隨著盤古大6不斷的分裂,地球所有分離的大6板塊,某些自然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最終導致大量大型食肉恐龍的滅絕,那麼晚白堊紀的巨變,則是要比侏羅紀晚期,要更加嚴重。
晚白堊紀的氣候,距今約為6500萬年前,要比侏羅紀晚期,公元前1.44億年前冷的多,這是因為盤古大6在不斷的分裂,洋流紊亂的時間,也要更長,持續的時間更久。
因此,晚白堊紀發生了第5次物種大滅絕,是全球性,也是地域性的。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滅絕中,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恐龍,無論是體型巨大的蜥腳類恐龍,還是氣勢如虹的大型食肉恐龍,都無法適應驟變的氣候,最終還是從地球上消失了。
捕獲食物來源,是鞏固頂級捕食者生存下去的絕佳方式。
然而適應周邊環境的變化,也是頂級捕食者,至關重要的致勝因素。
在白堊紀晚期,即便是霸王龍這種強悍的捕食者,是北美洲西部大6上的主宰者,是史前時代獨1無2的頂級霸主,同樣無法適應大自然帶來的1系列連鎖的災難效應。
據我所知,有科學家指出,在白堊紀晚期,也就是距今約為6500萬年前,晚白堊紀的地球,不僅遭遇來自外天空,1顆直徑長達十千米的巨型隕石撞擊。
*
劇烈的撞擊,相當於幾百萬顆原子彈同時墜落地球,大量衝擊石英,破壞力極強,威力驚人,席捲地球天空,6地,海洋所有飛行,爬行,游弋的生物。
外天空不期而至的巨型隕石撞擊,頃刻間摧毀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包括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大量恐龍被隕石撞擊的驚人核輻射席捲,1時間全部人間蒸發。
僥倖在此次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恐龍,在巨型隕石撞擊后,苟延殘喘的生活了1段時間。
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
然而,災難卻遠還未結束,巨型隕石撞擊地球后的幾天時間裡,黑暗開始籠罩地球,殺戮和死亡充斥著這個暴力的星球。
隕石撞擊地球引發的無數大自然災害,在這1時期,開始不斷地出現。
火山爆發,無數岩漿從裂縫中湧出,無情的席捲大地,猶如蜘蛛網1般,蔓延地球所有大6。
地震開始頻頻出現,在地球任何角落波動起來,無數山林川澤,紛紛盡數倒塌。
山脊不斷地從海底隆起,超過里氏十1級以上的地震,在6地和海洋深處爆發,超級地幔柱噴發,猛烈的洪流玄武岩從地底幾十千米的深處大量湧出,像汪洋1般,流入所有地球大6板塊。
炙熱的高溫,烘烤大地,讓地球為之1顫,此時的地球經歷了無數大自然災害,到處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就彷如人間地獄。
pp,-
但災難並沒有完全停止,巨大的海嘯超過幾千米高度,在隕石撞擊地球接下來的幾天,瘋狂席捲地球6地,造成恐龍賴以生存的家園,毀於1旦。
各種6地上生長的植被,森林全部被滔天巨浪沖毀,淹沒在幾十米深的海水中。
霸王龍雖然是晚白堊紀,北美洲西部大6上的主宰者,可以捕殺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但是在大滅絕到來時,無論它曾經有多麼的強大,依然無法和大自然抗衡。
隨著各種大自然災害在地球上頻頻發生,環境和氣候,以及季節性降雨開始惡劣加劇,霸王龍生活的環境中,很多植被,森林開始消失,氧氣開始減少,樹木也停止了瘋狂生長。
因此,霸王龍的族群,由於無法捕獲更多的食物來源,數量開的變得越來越稀少。
如果我想在白堊紀晚期,北美洲西部大6上,找到1頭體型龐大的霸王龍,根本不是1件唾手可得的事情。
相反,隨著晚白堊紀的到來,霸王龍頂級捕食者的地位,逐漸會受到大自然氣候驟變影響,變得可有可無,數量稀少是其中的1個原因,缺少食物來源,又是1個主要的因素。
霸王龍雖然沒有競爭對手,與它生活在同1時期的其它大型食肉恐龍,基本不敢和霸王龍爭奪食物和領地。
因為霸王龍憑藉其龐大的身軀,驚人的咬合力,以及無可匹敵的力量,可以打敗任何競爭對手。
然而,霸王龍終究還是無法和大自然作出鬥爭,它甚至還沒有作出任何適應環境的進化,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小~。說a~p-p——p>
沒有人知道霸王龍,為什麼會隨著晚白堊紀的到來,數量變得愈來愈少的原因。
這是1個讓人永遠無法解開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