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個古代世界(6)
第29章第二個古代世界(6)
正好過幾天就是十七,能跟著大家一起去縣裡,劉婆婆就開始收拾東西。
去不遠處的竹林里砍了不少小竹子,做成竹條之後,就用【天工】技能得到一個背簍,又大又結實。
看起來毫無特色,正好給劉婆婆背著,又很能賺。
鄉下人去縣裡,能賣的東西就那麼幾個,雞子,山裡的野貨,還有各種肉,能做小玩意的也會做一些帶去。
劉婆婆用竹子做了不少精巧的小籃子,裡面都是準備帶去賣的東西。
精心挑選六十個雞子,五份曬柿子,兩份新鮮小棗,還有三隻風乾兔,六張硝好的兔皮,四隻剛長出小毛的兔子。
「劉婆婆,怎麼帶這麼多東西。」
「去縣裡換點布頭回來。」
大家都兩手不得空,問候一句,禮數也就到了。
從天沒亮開始,要去縣裡的鄉親們就聚在一起,走出大劉鄉,到了官道,沿著官道路邊一直走,就能看到縣城。
這官道,單聽的帶著一罐官字,尋常人等,可不敢走在上面,能驗證官道走,不必翻山越嶺,就已經省了很多功夫。
大劉鄉離縣裡比較近,鄉正那有輛馬車,天沒亮從大劉鄉出發,能趕上縣裡的早點。
劉婆婆跟著大家一起,一路上,只歇了一次,天大亮之後,就能見到縣城。
進入縣裡有兩條隊伍,排的人不是很多,劉婆婆又被大家讓到前頭,很快就到她。
進縣裡不用花錢,從貼身的兜里摸出官家發的令牌,這是劉婆婆的身份憑證,憑著這個,才能進去。
「老人家,你進城所為何事,是探親訪友,還是賣些東西。」
接過劉婆婆的令牌,看到上面不一樣的標誌,今日當值的守正換了一副面孔。
「賣些東西。」
守正看了一眼劉婆婆背後的背簍,沒說什麼。
熟練將劉婆婆的令牌印下印泥,落在登記簿的一個格子里,又在後邊印上買賣的字樣,就讓劉婆婆進了城門。
這可是在古代,哪有什麼人身自由,等出城之後,劉婆婆還要登記一回。
守正會定期查驗登記簿上的名字,有出有進,一來一回,兩個名字,才作數。
劉婆婆知道,縣裡有一南一北兩個集市,她沒去鄉里人慣常去的北邊集市,而是去了南邊。
交上一文錢,就能領到一個不大的攤位,說明這是官府允許的正經買賣。
劉婆婆將自己的東西一一擺出來,裡邊還有三把小菜,一大早摘的,又洗了乾淨,看著都翠綠。
攤子擺開沒一會,劉婆婆就開張了。
「你這小菜怎麼賣的?」
「都是三文錢一把,今早摘的,新鮮著呢。」
南邊集市裡,來小攤位上買東西的人家,偶爾能碰上大人家的採購。
正巧,劉婆婆遇上的這位,就是縣丞家的。
「是不錯,這雞子呢,怎麼賣的?」
知道自己大生意來了,劉婆婆趕緊打開一籃雞子,遞給面前的採買。
「三文錢兩枚,這雞子大,味道也好,賣的貴些,您瞧瞧,都是好的。」
「兩文錢,倒也不貴,就是賣兩文,也使得。你這柿干、小棗、兔肉都是怎麼賣的。」
劉婆婆都按照原先想好的數報出去了。
「要我說,這個價,都低了,老人家要是誠心想賣,聽聽我的價,再跟我走一趟,見見我主家。」
聽著這話,劉婆婆摸不著頭腦,這是什麼意思,想暗中吃回扣?
青菜五文一把,雞子兩文一個,風乾兔二十文一隻,兔皮十文一張,柿干一文錢十個,小棗六文錢一籃子。
要是劉婆婆答應,跟著去見主家,這些東西,全都買下。
看著也不像是陷阱,劉婆婆收拾東西,頂多損失這一背簍東西,要是能成,以後就不用操心賣東西。
管事給的價格高,劉婆婆不用考慮,收拾東西,背上背簍,就就跟著一起去。
一路上,根據對方透露,才知道,他是縣丞家的管事,等會要見的,就是縣丞家的孺人。
縣丞可是八品官,七品以下官員正妻都稱孺人,這位實打實的官太太。
劉婆婆在這之前沒見過大人物,搜遍原主的記憶,也不知道,只能按照自己猜測來。
管事把劉婆婆帶到門房,就讓人給她看茶之後,自己進去稟報。
「劉婆婆,快進來吧,夫人等著呢。」
等劉婆婆見到這位縣丞家的孺人,發現果然是也是普通百姓不同,慢吞吞的放下背簍,正要跪下,就被叫停了。
「老人家,你可別折煞我,還請站著說話,我朝沒有跪拜官員和官員家眷的規矩。」
劉婆婆能被孺人叫住,就是沒準備跪下,這會一聽,當即挺直了身子。
管事的請示主母后,就把東西從劉婆婆背簍中一一拿出來。
「都不錯,那就按照我家管事給的價格,老人家有什麼直接帶來,等會去門房認臉,下次過來直接找我家管事。」
孺人不關心劉婆婆的信息,見她收拾的很乾凈,不像其他人那樣手指蓋里還藏著泥,又看了東西,就定下來。
全程沒讓劉婆婆說話,也沒交談。
「帶老人家去拿一匹老棉布,咱們結個善緣,管事的,你安排下去。」
從孺人那出來,劉婆婆先去了這家店賬房先生那,管事的當面又報了一次價格。
賬房先生清點之後,給了條子,收下東西,又記下額外得到的兩對小兔子,支了錢。
管事又帶劉婆婆去庫里拿了一大匹布,帶劉婆婆去門房認了人,送到門口,才囑咐起來。
「老人家,這南市我是去慣了的,一眼就能看到您是新來的,特意過來了看看,攤子上的菜新鮮,這做不了假。
下次來,不拘是一旬、兩旬,記得帶上雞子和兔肉,帶新鮮兔肉就行,送去廚房,會有廚子處理。」
就是說,管事的就是看上了劉婆婆的雞子和兔肉,其他東西,都是附帶的。
「我曉得的。」
「你曉得就行,早些送東西進來,晚點時候,會有客人上門,不好影響主母待客。
老人家能被主母看上,以後安心養雞養兔就好,滿縣城都知道,我們就最和善不過了。」
劉婆婆的雞子大個,看著就好,還有那兔肉,乾淨又油亮,兔皮也沒有臟污。
管事就是看中了這兩樣,其餘的,青菜每天有人送上門來,柿子、小棗的這樣的東西,都是進家裡下人的嘴。
家裡幾位主子可不會吃這樣的東西,他們吃的水果零嘴,都是從外邊運進來的,或者是自家種的。
劉婆婆懂了,怪不得孺人只看了雞子和兔肉,原來是這家只要這兩種。
這樣也好,省得煩惱,其餘東西,留著慢慢食用。
管事說什麼,劉婆婆都應著,老實巴交的背著背簍從縣丞大人家離開。
「怎麼樣?」
「我試過了,托著一盤銀兩給她拿文錢,不小心多拿三枚,都退回來了,看著是個老實的,帶她去庫房,沒有亂看,手腳也乾淨。」
「行,那就好,從老人家那收的雞子和兔肉,交給廚房,其餘的,你分下去,等會回稟我。
我家大人剛來縣裡,可不能惡了名聲,你這次做的很好,像是這樣的,多這幾個,不差這些銀錢。」
縣丞剛上任,等後邊縣令升上去,就要頂了縣令的缺,那可是七品官。
在縣裡做上幾年,有了功績,再讓家裡使使勁,很快就能調回去。
孺人不介意用一些銀兩來收買人心,讓縣裡的百姓知道,新來的縣丞是個真青天。
孺人來時就帶了大把的銀兩,以後每年還有銀兩送來,不過在這邊待個幾年,到時候又要賣出去,在縣置辦產業才是麻煩。
劉婆婆在茶水鋪叫了一文錢的茶,喝了之後坐上歇一會,就知道縣裡新來了一個縣丞。
又有人說,他是大地方來的,是新縣令,在等縣令走,說不定,沒過幾年,也要離開。
別小看底頭百姓的敏銳,老縣令和新縣丞之間的官司,他們知道的很清楚,現在就盼著在新縣令手下的日子能好過些。
聽了這些,劉婆婆也知道自己今天的遭遇是怎麼回事,縣丞家孺人沒把自己放在心上,也不在意這一文錢兩文錢的區別。
縣令是五年一任的,現在的縣令,據說明年開春就要去新地方上任。
也就是說,自己這送雞子、活兔的買賣,最少能做五年,正好在這五年攢點錢,翻新家裡漏風漏雨的房子。
歇上一會,劉婆婆把茶碗和小几還回去,就去了北市那邊,自己手裡的文錢,在南市,砸下去都聽不到聲響。
從縣丞大人家領的料子是老麻布的,布料結實又耐臟,正好可以做冬日棉衣的外罩。
劉婆婆找了一家布莊,扯了不少布料,做床單被套的,還有細軟貼身衣物的,又買了一堆針頭線腦的。
臨了,離開布莊前,劉婆婆還用二十文買走了布莊所有的碎布頭子。
都是不到小孩巴掌大,二十文就能帶走滿滿一大包,拎著都沉手。
能拿出去賣的碎步布莊早就賣了,這些是實在用不上的,堆在一個角落,正好被劉婆婆注意到。
買完布,今天賺的文錢都貼進去了,劉婆婆還拿出不少原主攢的,夠上今天的花銷。
又在整個北市都轉了一圈,買了些賣剩下的肉和骨頭,很少吃的豆腐,還有一些新出現的種子。
最後,整個背簍都頂起來了,劉婆婆才往外走,碰上同鄉的人,大家一起慢慢走回鄉下。
「婆婆這買的都是布料,今天布莊布價怎麼樣,我只敢路過,沒進去看。」
劉婆婆最近在做什麼,大家聽到了風聲,這次來就是買些布料回家做被子衣服,只有人好奇價格。
劉婆婆把自己聽到的價格都報出去了,其他人在細細的盤算這次的價格和自己上次聽到的。
「這布價越來越貴的,等到了冬日,不得趕上豬肉的價格,不行,我下次來也要帶上文錢,買上一匹回家。」
「這才一旬,每尺布料就漲了一文,下次來,還得漲價,我家今年還要娶媳婦呢,得讓他爹多進山。」
「劉婆婆,你這布料看著糙,穿在外邊也大手,記得用水多漿洗幾遍,穿著舒服。」
劉婆婆都一一應下了,又聽著大家說別的東西的價格。
「三家賣肉攤,只有街尾那家的最貴,也最好,每次不到中午,一頭豬就能賣上一半。
想要便宜些,就下午去買剩下的,能省下幾文錢呢,不過,到了下午,還不如去另外兩家買。」
「是這個理,下午那屠戶都急著收攤回去,豬肉賣的便宜,你們如果等一等,等到收攤前,買一斤肉還能找一根骨頭。」
「還有呢,讓屠戶割肉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了,他們拿刀一劃拉,能從五分肥變成三分,白白丟了好東西。」
「這事我也知道,就是可不敢說,南市的幾個屠戶都凶的很,手裡還有刀,可嚇人了。」
最後說話的,是鄉里有名的慫人,這會正在被媳婦揪著耳朵呢,頓時引得一陣大笑。
鄉里人家,對比縣裡住著的,天生就低人一等,大家笑著,誰也不敢說自己不怕。
跳過買肉的事情,有人說著自己見到的奇葩事。
「我看這縣裡人,有些還比不得我們鄉下的,有一次,我親眼看見的,一個小乞被人從一家大院門口打出去。
聽說家裡老大人沒去的時候,可是捧在心尖尖上的,怪就怪年紀小,老大人一去,就被哥嫂趕出來了。」
「你說的這戶我知道,那哥嫂兩個做的也太不地道,就是我們鄉下人家,有知道給一畝田。
那小子現在就在縣裡做苦力,晚上歇在城隍廟,那衣服還是開春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冬天。」
這家小子的事情,大夥說了很久,縣裡的熱鬧可難得看到,劉婆婆也在聽了不少消息。
「也是這小子命好,趕上新縣令過來,他哥嫂不敢做的太明顯,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怕燒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