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

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

第241章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在東大可謂歷史悠久。

遠在《孫子兵法·虛實篇》就曾經提出:「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優勢兵力,以多敵少。

這種戰術幾乎學過兵法的人都知道,但真正能用好的卻很少,其中比較出名的第一個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憑藉這一個戰術指導思想,用五萬兵力擊破明軍十一萬兵馬。

而另一個人,便是某教員,也是秦瑱最推崇的戰略大師。

觀其一生,幾乎是將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玩到了極致,憑藉極少的兵力硬生生一步步扭轉大勢,最終實現統一。

所以在秦瑱看來,現在他們南下江東,最好的策略,就是直接率大軍推進!

因為江東的地形就是如此,丹陽西邊多為崇山峻岭,地勢複雜。

可東邊一旦突破任何一點,無論是繁昌還是蕪湖、石城等地,都能殺入平原之內。

等突破之後再行分兵,無論是怎麼施展,都要更為靈活多變。

這等戰術,顯然與他歷來好奇策的行軍方式截然不同,故而眾人聽著都一陣驚異。

唯有諸葛亮想了一會兒,便是眼睛一亮道;

「先生此策,亦得兵家之妙也,眼下敵軍四處分散,我軍若是專攻一處,敵軍便難阻擋。」

「彼等若是不集結兵馬,便會為我軍所破。」

「他們若是集結兵馬,我軍便可再行分兵,四面出擊,定可讓敵軍摸不清我軍戰略!」

他本就喜歡以陽謀制敵,聽了秦瑱的計策,瞬間就明白了秦瑱的戰略意圖。

魯肅與劉曄聞之,亦是思考了兩種進軍策略的優缺點,便點了點頭道:「軍師此策卻也合當前我軍欲行之事!」

眼見四人一瞬間就達成了一致,劉備便又問道:

「既然諸位皆道集中兵力可行,那我軍又當從何處突破?」

他一說罷,秦瑱便開口直言道:「我軍探子已知孫策眼下正陳兵繁昌,我軍索性便直接出兵繁昌就是!」

「先破孫策其營,再行攻打宛陵。」

「不過此番戰術雖是集結兵力,我軍要敗敵軍,卻不可直接前去。」

劉曄聽聞這話,既是微微一笑道:

「軍師之意莫非裝作分兵之勢,實則合軍先破繁昌?」

「妙哉!敵軍現在分兵各處,自當以為我軍將要分兵。」

「若我軍以此輕敵,猛然出擊,或可一舉突破繁昌大寨!」

秦瑱見他如此附和自己,便直接反問道:「那依子揚之策,我軍又當如何行事?」

有時候謀士多了確實是好事,可不同的謀士謀划方式不一樣,為了防止互相爭吵,秦瑱歷來只提大方向,其他的便讓眾人表現。

劉曄見他有意讓功,也不推辭,對劉備一拱手道:「依在下之見,現在敵軍水軍已失,我軍不妨活用水軍調動兵馬!」

「既要集中突破,或可先南渡與孫策對峙,再讓子敬東渡春谷,做出欲帶兵南下蕪湖之勢,讓敵軍不知我軍意圖所在!」

「以趙雲、徐盛二位將軍取小路偷襲敵軍後方,與我軍前後夾攻,則繁昌必破!」

秦瑱聽得此策,便點頭一笑,對劉備道:

「子揚之策絕佳,我軍如此行動,定叫孫策難以防守。」

「不過,我軍還有一路兵馬未動,眼下敵軍水寨已破,彭蠡湖可以水路直通豫章。」

「太史慈將軍自南下之後,已經數月未動,想是已經備戰已久。」

「吾慮敵軍必會防止太史將軍東進奇襲會稽,如此倒不如令將軍北上,乘著我軍戰船突襲春谷!」

「待得繁昌一破,春谷一失,我軍便可兵臨宛陵,丹陽郡可一戰而下!」

劉備見二人你一言我一語,便規劃出了一個破敵妙計,自是心中欣喜道:「子義在南邊,確實可用,但不知哪位先生願意南下與子義交接?」

他環顧了一圈,諸葛亮就順勢起身道:「亮早聞子義將軍英武,早欲與之一見,今當請命前去!」

劉備見他自薦起身,即點頭笑道:

「若是孔明願去,自無不可,但慮無禮奉上。」

「且去取些淮絹,另帶元復一道南下!」

這次他們南下江東,太史享也在軍中,不過因為這個小子年紀還小,劉備就沒讓其領軍。

現在他知二人父子失散半載,有心讓二人團聚。

如此一番商定之後,劉備軍便定下了總體軍略。

整備了半天,便帶著三萬大軍由樅陽登船,南渡抵達了楚江南岸闊地之上。

此地便是後世的貴池市,土地平緩,從此向東,是一塊沖積平原,也即銅陵市。

這兩塊地方在後世都建立城市,可在這個時代,卻未建城,只有幾個小村落。

南下之後,劉備軍便一路東進,朝著孫策主力所在的繁昌行進。

卻說繁昌立於群山之間,於南邊有一白馬山,分出大小兩條道路可以西進。

在張紘定下防守策略之後,孫策就來到此處下了兩處營寨。

小寨地勢險峻,大寨當道而立,牢牢把住了東進的通道。

自從見了周瑜之後,孫策就直接返回了大寨之中,每日操練兵馬,同時等待劉備大軍前來。

如此待得兩日,忽聽哨騎來報,言說劉備三萬大軍已經南渡,正在朝繁昌方向行來。

一聽劉備主力兵馬就有三萬之多,眾文武便都大驚道:

「主公,我軍於此不過萬餘兵馬,今敵眾我寡,如何敵之!」

唯有丹陽都尉黃蓋見狀,頓時怒喝眾人道:「敵軍兵馬不過三萬,我軍據險而守,何須懼之?」

「諸公畏懼如此,我卻不懼爾等,請往一戰,破敵前鋒!」

要說黃蓋其人,也是孫堅給孫策留下的舊將之一,與朱治、韓當、程普,共為江東柱石。

自孫策騎兵之後,其人便一直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後來隨著孫策麾下文武越來越多,黃蓋便轉任地方官員,負責治理各地。

其人嚴肅剛毅,行事果斷,原本歷程中擊破老曹的火攻之計,就是其人所獻。

他一出列怒罵,眾人便都不敢再言,孫策見之如此,便笑道:「若論麾下諸將,還得是將軍老當益壯,此言卻合吾心。」

「若說劉備麾下雖多,實則皆是袁術麾下俘虜,我等昔日千餘兵馬進伐江東尚且不懼,而今豈能懼之!」

「故將軍請戰,我自當允諾,然則既是劉備前來,前鋒必是張翼德!」

「其人勇力,天下共知,將軍前去恐難支應,待吾與將軍同去,也好試試其人成色如何!」

如此說罷,為了提振麾下士氣,他便帶著黃蓋、韓當、呂蒙等將領五千兵馬一路行出。

直到繁昌之外數十里出大道之上,眼見前方一面闊地,一面卻是山谷,穀道狹長,便問左右道:

「此地喚作何名,山中穀道通往何處?」

黃蓋順他一指,眯眼看去,思慮了一會兒道:「此地南面喚作天門山,中間喚為老鴉嶺,北面名為官山。」

「三山共成三路,正中一谷直達龍崗。」

孫策聽得其言,細細打量山勢,便即揚起馬鞭一指山谷笑道:「此乃天與我伏擊之地也!」

「敵軍遠來,若從此地過,必懼谷內形勢險峻,不可通達!」

「北面靠江,又有一山,難以通路。」

「唯有從天門山下行進,此谷卻是藏兵之所!」

「若是我將兵馬藏於此地,敵軍必被敗於此處!」

眾人聽得這話,皆是一驚,韓當忙道:

「主公,我軍兵馬不多,如何分兵藏於此地?」

孫策聞言,便不在意的一擺手道:「也不需多,只需千餘兵馬,便可擊敗敵軍!」

說著,他便令麾下小將呂蒙率軍千餘藏兵於此,隨之大部隊繼續朝著前方進發。

另一邊,劉備在南下之後,便以張飛、魏延為先鋒,領八千兵馬探路。

他的主力兩萬餘人,運送輜重朝著東邊行進。

得令之後,張飛即帶著魏延領軍殺向繁昌方向。

一路上張飛對魏延這小子頗為好奇,聽其乃是義陽望族子弟,便詢問其家族之事。

別看張飛被秦瑱勸學之後改變了不少,但重士人輕小人習慣還是沒改。

聽是士族階級,便會高看一眼,若是寒門的話,雖不至於冷言冷語,卻也不會主動交談。

而魏延是個例外,既不是士族,也不是寒門。

故而張飛對魏延這小子也升起了幾分好奇。

魏延本性也是孤傲之人,但知張飛身份,不敢怠慢,即一路小心回復。

二人正聊著天呢,忽見遠處出現了三個岔道,見得此狀,張飛皺眉道:「自我等一路行來至此,皆是坦途,憑的此地多了三條岔路?」

「彼等通往何處,我等不識,如何進軍?」

魏延見他一問,便細細觀察了一下山勢,看了一會兒便道:

「將軍,此地喚作龍崗,三條路皆通大道。」

「來時我已問過鄉人,三條道中,中道最險,位於兩山之間,綿延十數里。」

「北道最窄,須得繞山而進,唯獨南道最為通暢!」

張飛看他準備如此充分,自是一異道:

「文長行事倒是穩重,既如此,我軍當往南路而進!」

由是二人又領著兵馬朝著天門山下行來。

這天門山可不是張家界那個,因此地地處群山之下,形似登天之門,方才得名。

二人一路行入山道,只見前方道路越闊,忽聽探馬來報,言說山前有兵馬難路,張飛聞之便即笑道:「敵軍好大膽子,以少擊多,亦敢主動出擊!」

笑語之間,他直接領著兵馬朝著前方衝來,當道便見遠處立著一支人馬,孫策一馬當先,麾下三千餘兵馬列陣而待。

見得張飛前來,孫策麾下黃蓋便拍馬上前怒喝道:「劉備織席販履小兒,虛仁假義,安敢犯我之土?」

「還不速速領軍退去,更待何時!」

張飛一聽他罵劉備,便欲拍馬而出,還未動作,便見魏延已經提刀飛奔而出:

「潑才,豈敢辱及我主,可敢與我戰來!」

二人戰在一處,一時不分勝負。

韓當生怕黃蓋有失,又即怒罵一聲,拍馬上前。

張飛一見此狀,便即大怒道:

「江東鼠輩,安敢以多欺少!」

隨之他也大喝一聲迎上了韓當,與之戰在一處。

而張飛一加入,僅十數合,便將韓當打入了下風。

孫策見之,心中驚駭,暗道這張飛果然悍勇無比,當即拍馬而出道:「義公將軍且退,待我來敵此人!」

說著他便一提長槍,車馬朝著張飛殺來,此時韓當並未退去,孫策一至,提槍便朝張飛猛刺。

而就在這時,卻見張飛猛地將矛一退,虛晃朝著韓當刺去,韓當急忙躲開。

下一秒,便見張飛猛地一抽鐵矛,便朝孫策砸來。

孫策見之急忙舉槍上擋,鏗鏘一聲,兩兵碰撞,便有一股巨力朝他雙臂襲來,幾乎將他擊落馬下,虧得他猛夾馬腹,方才穩住身形。

受得如此一擊,孫策只覺虎口發顫,心驚不已。

要說力量,呂布的力氣已經夠大了。

而這張飛竟和呂布有的一拼,堪稱他平生所遇的第二大強敵!(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上一章下一章

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