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下第一廉吏(1)

10.天下第一廉吏(1)

于成龍,清代山西永寧州(今方山縣)人,少有大志,自幼耕讀,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每到一處,都留下了清廉美名。康熙皇帝稱讚其曰:「咸稱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

順治十八年,44歲的于成龍才開始做官,到遙遠的邊荒之地柳州羅城為縣令。羅城地處萬山叢中,偏僻荒涼,少數民族雜居,世代械鬥。于成龍到羅城時,居民僅六家,縣衙草屋三間。他「插棘為門」,「累土為幾」。在困境中,同來的五名從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數年,羅城大治。

于成龍在羅城居官七年,不僅肅清盜匪,而且建了學宮,創設了養濟院,潔己愛民,「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官愛民,民亦愛官。羅城民眾憐憫于成龍獨身一人滯留如此凄苦之地,早晚都過來問安,並皆嘆其度日過於清苦,就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錢糧送來,都被于成龍婉謝絕了。

後來于成龍在回顧羅城七載生涯時說:「日二食或一食,讀書堂上,坐睡堂上,足赤露、無復官長禮。夜以四錢沽酒一壺,無下酒物,快讀唐詩,痛哭流涕,並不知杯中為酒為淚也!」

堂堂縣令居然過著如此清苦的生活,讀來令人不由得潸然淚下。

因政績卓著,康熙六年,于成龍晉陞為四川合州知府。辭別羅城時,父老遮道呼號,竟追送數百里,痛哭而返。這樣的感人場面在於成龍的宦海生涯中後來再度出現,當他升任福建按察使,離黃州赴福建時,「民遮送至九江,凡數萬人,哭聲與江潮相亂」。得民心如此,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受命為兩江總督。赴任時租了驢車一輛,路上自投旅舍,從未煩擾沿途府縣。到任后,斷然拒絕居住為他裝修一新的府第,拒受禮品,謝絕接風洗塵之宴會,江寧為之震動。

作為清朝一品大員的于成龍貌似嚴厲,其實待人非常隨和,沒有官架子。公務時間,他的衙署大門始終敞開著,官吏有事找他,就直接進入他的寢室。他的桌案上左邊放著生薑、豆豉,右邊放著案卷文書,就像農村的教書先生一樣,隨便與人交談。江南生活比較富裕,許多官員以紙醉金迷為榮。于成龍卻每日食粗糧、青菜,而被江南人稱為「於青菜」。遇上荒年,他即以糠屑雜米為粥,全家人都這麼吃,客人來了也不例外。客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清苦,他答道:「多留一些米,就可以多賑濟一些饑民。」于成龍吃飯簡單,喝茶更是簡樸得令人掉淚:他的僕人無錢為他買茶葉,每日採摘衙后槐葉給他代茶用,樹竟為之禿!

在於成龍身體力行的影響下,江南各地的社會風氣生了明顯變化。官僚、鉅賈都脫下綾羅綢緞,改穿布衣;高門大戶,將大門樓改築成小門樓;橫行鄉里的少數惡霸,也都悄悄地避居到外地。但不少人是懾于于成龍的威勢,表面上表現出改邪歸正的樣子,背地裡卻極力造謠誹謗。誣衊于成龍來到富庶的江南后,也開始作威作福,不像以前那樣清廉了。由於眾口鑠金,連一向對於成龍頗為信任的康熙皇帝,也聽得起了疑心。於是康熙帝暗中派人去調查,得知實后感動得流淚,拿出寶劍斬斷桌子說:「如再有人說于成龍是貪官,這就是他的下場。」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又兼理江蘇、安徽兩巡撫事,不久病逝。他的私人財產少到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同僚們進入他的房間清點遺物,箱子中只有粗線織的袍子一套和床頭佐餐用的幾包豆子,再無其他一件值錢的東西。于成龍去世后,「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後來,凡是他做官的地方——江寧、蘇州和黃州等都為他建立了祠堂,以緬懷這位真正的「青天」。康熙帝還為于成龍親書「高行清粹」的匾額,並賜謚「清端」,以示褒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天下第一廉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