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中國未來海權,南海:東南亞的地中海(23)
[17]越族,正式名稱為「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京族歷史上曾被稱為「安南」、「越族」,自稱「京族」。195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
在越南,京族是主體民族,在越南的54個民族中,京族占越南總人口近90%。越族在中國有百越、百粵之稱,廣泛分佈於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
越族的一支即為今天越南的主體民族,亦稱京族。越族形成在中國與越南有各種說法。禹後裔說為傳統的觀點,一說越族起源於中原少康之世。張守節《史記正義》引賀循《會稽志》云:「少康,其少子號于越,越國之稱始於此。」顯見,這是有史可查的證據。一說越族是夏朝被商消滅后,夏桀和一部分遺民向南遷移的一支。按《尚書》、《史記》記載,商湯和夏桀戰於鳴條,桀敗,成湯放桀於南巢。南巢即今安徽省中部的巢縣,春秋戰國時期在吳國、越國之間。此後,這些夏朝貴族及一部分夷人由安徽南遷至江南,成為越族的先民。一說為楚越同源,細究古代文獻,有資料表明楚、越共同淵源於一個羋姓的種族,是一個氏族中血緣關係比較近的親族。《國語?吳語》中韋昭注曰:「勾踐,祝融之後,允常之於,羋姓也。」戰國時史官所編的《世本》,則直:「越為羋姓,與楚同祖。」可見,楚、越族的形成是同源的。從史籍記載看,越族經常與夏人、楚人生戰爭,人員對流頻繁,因此越族不是純土著民族。
越人只是當時中原人對居於南方的各族人的統稱,他們本身也不統一,因此當時號稱百越,可見種類之多。如現在江西省為揚越,嶺南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為南越,而福建、浙江中南部為東越。
春秋時期,越人所建立的國家越國曾一度北上中原爭霸,但是在戰國時期,楚威王消滅了越國,越人分裂成許多部眾,那些原來越王的後代各統其眾,自為君長,而且為越王之位爭鬥不止,因部眾紛繁,所以號稱百越。秦朝時,秦人的勢力控制了百越地區,越人地區分別由會稽郡、南海郡、日南郡、象郡所管轄。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勾踐的後裔閩君搖和越王無諸參加滅秦戰爭,後來參加漢軍殲滅項羽的垓下之戰,劉邦就把無諸封為東越王,而閩君搖封為東海王。另外,原秦軍嶺南最高統帥任囂病重之時,把部將南海尉趙佗召來,立他為繼任人,命他割嶺南自立。任囂死後,趙佗繼任,他派人擊殺了日南、象郡等地秦朝官員,派軍封五嶺的各個關隘,自立為南越皇帝。漢朝建立后,他接受陸賈的建議,去皇帝稱號,對漢稱臣。
漢武帝時期,南越內亂,國相呂嘉叛亂,殺掉親漢的南越王。漢軍前去平定叛亂,南越國滅亡,漢朝在南越故地設立郡縣進行統治。而兩越地區,自漢初就相互攻斗不已。後來,東海國實力較弱,常受東越國的侵擾。而會稽郡的長官往往對兩越的爭鬥長期束手無策,最後,東海國受不了,於是東海王上書朝廷,要求內附,經朝廷同意把,東海國全體民眾北遷到了江淮一帶,東海國自然就消失了。而東越國在失去東海國的對頭之後,反心日熾,終於造反,漢武帝派軍滅掉了東越,地入會稽郡。從此之後,三越國地區全部由中央治下的郡縣來管理。
但是當時越人仍然很多,漢末三國時期,孫吳政權不斷其境內的越人就行征討。當時平原地區的越人基本上已經融入了漢族,成為漢族的一部分。而孫吳所征伐的是山越。孫吳政權每佔領山越的一塊土地,就對他們進行人口統計,實行與平原漢人一樣的編戶齊民的管理方式。這樣就打亂了原來越人社會結構模式,使得他們漸漸的融入了漢族。到了唐代,只有福建地區仍有少量的山越人,最後他們也融入了漢族。而在此之前的廣東地區的南越人則早融入了漢族。雖然大部分越人融入了漢族,但是直至現在仍然有很多民族是當年越人的後裔,如現在瑤族、京族(越南人)、壯族、畲族、侗族等都是古代越人的後裔。如壯族在漢代稱為駱越。而目前中國境外民族中,越南人是最大的越人後裔。由於越南北部長期在中國直轄之下,屬於交趾郡(現越南河內)所轄,因此漢化程度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