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中國未來海權,南海:東南亞的地中海(25)

56.中國未來海權,南海:東南亞的地中海(25)

站在孛兒只斤。阿里不哥一邊的有窩闊台系的領導人、塔爾巴哈台的葉密立地區的統治者海都和察合台宗王阿魯忽(alghll或alllghli),阿里不哥曾幫助阿魯忽從其堂兄妻、兀魯忽乃手中奪得察合台兀魯思。由於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勢力與忽必烈的勢力相匹敵,直到將近1262年年底,阿魯忽背棄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看下文,第331頁)。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變了形勢。當忽必烈趕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佔領和林時,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與阿魯忽作戰。阿里不哥被兩軍拑住,最後於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為了籠絡人心,沒有殺他,但是,處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聶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魯合。為謹慎起見,他把阿里不哥作為重要俘虜囚禁起來,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內戰,西北地區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紛紛自立,此時尚在西亞進行西征的旭烈兀也準備自帝一方,不論忽必烈還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沒有召開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後裔參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廣泛承認,於是,忽必烈將大汗在西亞的直轄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封給旭烈兀換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其實旭烈兀留在西亞忽必烈也沒辦法,但忽必烈給了旭烈兀統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將大汗在中亞的直轄地(阿爾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農耕和城郭地區)封給察合台汗阿魯忽換取阿魯忽的支持。而欽察汗國早在元定宗貴由和元憲宗蒙哥統治時期已經取得實際上基本獨立的地位。因為大蒙古國(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東北地區(包括整個黑龍江流域)、吐蕃地區(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亞南部地區以及今新疆東半部。

[21]驃人:驃人,緬甸古代民族,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遷入伊洛瓦底江流域后,在緬北建立卑謬王國,亦即通常所謂的驃國。受印度文化影響,佛教極盛,擅長音樂。唐代有驃國王子來訪長安。832年,驃國被南詔攻滅,驃人大批南逃。11世紀緬人建立蒲甘王朝後,驃人漸為緬人所同化。

[22]泰人:泰國的傳統史書中,由於受到印度文明的影響,習慣性的要把自己的祖先和印度攀上親戚。例如,歷代國王都有一個羅摩(ra米a)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來自於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主角,英雄羅摩。由於佛教的影響,歷代國王也喜歡自稱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帝的子孫,並且把族源追溯到阿育王那裡。

進入現代后,由於顯而易見的人種差異,這種說法已被澄清。最早系統提出泰族起源理論的是英國教授古貝里(terriendelacouperie)。古貝里認為泰族源於中國長江流域,為百越族群一支,當華夏族向南擴張時,百越被迫南遷至今天的雲貴高原,在那裡繁衍生息了一段時間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詔王國。南詔國打敗過中國唐朝,實現了獨立。然後將版圖一直伸展到中南半島。這便是中南半島上泰族的由來。中國的元朝滅掉了南詔之後的大理國,族群向南逃亡,大規模進入中南半島,遂在中南半島上建立起各個泰族人的國家,並逐步征服和消滅當地原住民孟族人。

元前2世紀左右,泰族先民逐漸開始向南遷徙,到公元11世紀中期,泰族人南徙更多起來,已經廣泛分佈在雲南西部—雲南南部—寮國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越南北部,並不斷地向南遷徙,形成統一的國家。

中國的傣族也是泰族的一個分支,與泰國主體民族非常接近。在新中國,撤消了過去土司制度,設立了2個傣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7個傣族自治縣(臨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臨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思茅?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思茅?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紅河?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以及數十個傣族鄉,分散在中國西南各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收回南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收回南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6.中國未來海權,南海:東南亞的地中海(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