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中國未來海權,南海:東南亞的地中海(28)
隨後生的仁安羌大捷更是讓中國遠征軍聲名大振:4月19日,38師師長孫立人僅率一團,在仁安羌與7倍於己方的日軍作戰,最終成功殲滅日方一個精銳大隊,救出英軍7000餘人,以及被俘傳教士、記者約500人。***這是遠征軍出征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因此獲得英國帝國司令勳章和美國豐功勳章。也是遠征軍的最後一個勝仗,此後的斯瓦逐次抵抗、放棄平滿納會戰、曼德勒會戰失敗,中英盟軍屢戰屢敗。之後,日軍56師團包抄了遠征軍的後方臘戍,曼德勒失守。
由於中英雙方意見不一致,遠征軍最終一潰千里,中**隊向國內敗逃,蔣介石為保留這支部隊,不允許他們向更有利的印度方向撤退。孫立人38師違抗了他的命令,他把隊伍拉到印度,部隊損失較小。以杜聿明為的黃埔系將軍們選擇聽蔣介石的話回國,損失慘重,事後統計,遠征軍第一次出征中,犧牲的6萬將士,絕大部分就回國途中死在野人山裡。
史迪威拒絕了飛機送他去印度或者昆明。他帶領18名美**官、6名美國士兵、一個中國警衛班、一名傳教士和一名美國新聞記者,走回了印度。他給華盛頓馬歇爾總參謀長去一份急電,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訓練中**和反攻緬甸的設想。這個設想後來經過進一步補充完善,正式定為「x—y計劃」(即「人猿泰山」計劃,x軍即整編在印度的中國遠征軍,y軍即在雲南的新的遠征軍)呈報白宮。這一計劃獲羅斯福批准。蘭姆伽,一個位於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bihar)沖積平原上的不起眼的小集鎮。1942到1945年間,中國遠征軍駐印部分先後受訓人員多達10萬人,國內師級以上軍官1/3以上也在這裡接受過培訓。
失去滇緬公路后,駝峰航線成了中國唯一的物資捐助之路,「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個山口,它的海拔高度低於當時美國主要裝備機型最大爬行高度,所以這裡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空軍在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的援華空運中,為中國空運各類戰爭物資65萬噸。美國空軍在駝峰航線上共有超過500架飛機墜毀,分別有468個美國機組和46個中國機組犧牲,共計超過1500人。這樣的物資運送方式極其艱苦,很難實現勝利,打通新的中印公路成了重要任務。在印度的史迪威開始了籌備工作。
數以萬計的中國知青和士兵被送往印度的蘭姆伽基地受訓。當時的西南聯大甚至做了規定,大四學生入伍可累積學分。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把他的學生送去了印度,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兒子梅祖彥。在史迪威看來,把沒有訓練的軍隊投入到戰場上,就是屠殺。先後有7000多名美**官、士兵、醫生在這裡服役。
充分的物資保障更使中國駐印軍第一次在炮火裝備上全面超越日軍。駐印軍的裝備標準僅低於美軍標準,所有裝備和所有經費均由美國承擔。
1943年3月,盟軍在雲南組建了昆明訓練中心,4月1日正式開訓,執行整訓和裝備30個中國陸軍師的計劃。在雲南的y部隊(即新遠征軍),有了美械裝備和美國裝備。
此時出現了高層的爭執,在緬甸慘敗的史迪威誓要打到東京。他不允許在駐印軍內生不聽從他指揮的事。美國人企圖佔據駐印軍各層級的指揮官位置,遭到了以孫立人、鄭洞國、廖耀湘等中國駐印軍高級將領的全面抵制,最終這些美國人以聯絡員的身份安插到了軍隊中。
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史迪威將軍身上有很強的「戈登結」。戈登是清末「洋槍隊」的頭領,他率4000名中國人,但所有軍官又都是歐洲人。史迪威把駐印軍看成他的「小成本軍隊」,他想以同樣的方式創造歷史,他想要整個中緬印戰區的軍隊指揮權。蔣介石不同意,雙方的爭執一直到了白宮,最後蔣介石以脫離盟國單獨抗日為訴求,拿回了指揮權,羅斯福換走了史迪威。1944年10月,史迪威被徵調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