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演講
柳葉兒環視了眾人一眼,「國家有兩大組成要素,人口和土地,土地是固定的,很難有大的變化,人口則是變化很大的,人的身體條件思想性格千變萬化,力氣大小同,智力差別也很大,性格更是多種多樣,因此每個人的才能也是區別很大,因此用人的時候一定要量才使用,人盡其才。國力的根本是人力,大家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國家就會強大,大家互相拆台一盤散沙,國家就會軟弱就會受人欺負。人的行為由思想決定,思想正確行動才能正確,思想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法律法規也要以此為前提,法律的根本是公平公正揚善懲惡,公平公正是一個難以把握的東西,每個人心裡的公平公正是不一樣的,法律就要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標準,建立一個切實可操作的方法」。
柳葉兒輕啜一口清水,用以滋潤喉嚨,接著說道:「以違反交通規則為例,一旦發現,罰款是必然的。有些人爽快地交了罰款,但同樣也有不少人心裡不舒坦,他們想方設法地吵鬧、抵賴,企圖逃避責任。對這類人,我們的處理成本就要高出許多,既耗時又費力。因此,我認為對他們的處罰應當更加嚴厲,不僅要有罰款,還應當計入時間成本,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更大的代價。
按勞分配,這一原則本身是公平合理的,但實際操作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在生產部門,按勞分配是適用的,因為勞動成果與付出努力直接相關。然而,在管理部門,這種方式就顯得不太合適了,應該改為按貢獻分配,更能體現個人的價值和作用。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一把手的明智領導。一把手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正如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能夠戰勝一頭羊帶領的一群獅子一樣,強大的領導者能夠引領國家走向繁榮。
在國家內部,我們應該倡導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然而,在國與國之間,利益爭奪和相互利用才是常態,弱肉強食是殘酷的現實。我們不能抱有天真的幻想,認為以德報怨能夠換來和平。以德服人更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笑話。國家要強大,必須依靠鐵和血,只有通過鬥爭和戰鬥,才能真正獲得尊重和地位。
正如毛偉人所說,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國家的強大,都是靠打出來的。我們應該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為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
有人高舉起手,柳葉兒指向他,問道:「你有何高見?」那人沉思片刻,沉聲道:「陛下所言,確實有其道理。然而,其中有些觀點,我實難苟同。以德服人,這一道理仍不可或缺。須知,好戰必亡。」
柳葉兒聽后,微微點頭,卻反駁道:「古人之言,雖有精華,亦有糟粕。所謂『好戰必亡』,實則是『忘戰必亡,好戰必危』。另有一語,道出真諦:『以戰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則和平亡。』戰爭,乃激烈矛盾之產物,當矛盾無法調和之時,戰爭便不可避免。若對方亮出刀刃,你該如何應對?退讓,或許意味著坐以待斃;而應戰,雖充滿危險,卻是唯一生機。
人見牛羊,不感恐懼;而見狼蛇,則心生畏懼。何也?牛象無害,狼蛇卻具攻擊性。老實之人,即使身強體壯,亦難令人忌憚;而惡徒之輩,縱瘦弱無力,亦令人不敢小覷。老實之人提出合理要求,或被斷然拒絕;而惡徒無理取鬧,他人卻畏首畏尾,不敢直言拒絕。
世人行事,多以利益為先。老實之人被拒絕,亦無大礙,故他人敢於拒絕;而面對惡徒,恐遭報復,故不敢輕易得罪。趨利避害、欺軟怕硬,實乃人性之本。國與國間,亦是弱肉強食之法則盛行。勿寄望於善良友愛,放棄以德服人之幻想。好戰者,他人自不敢欺,生活得以安寧;而避戰者,則易遭欺凌,事事艱難。」
又有人舉手發言,柳葉兒問道:「你有什麼問題嗎?」那人回答道:「按照陛下的意思,我們似乎要扮演惡人的角色了。」柳葉兒回應道:「做人必須明確內外之分,對本國人民要友愛和睦,對外則要力爭利益最大化。回想過去那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禁覺得有些諷刺。我們確實有過對自己人苛刻、對外國人寬容的例子。當年我軍即使自己忍飢挨餓,也要讓俘虜吃飽吃好。而那些倭國戰犯,除了戰場上死掉的,大部分都被放回去了。然而,對於漢奸的下場卻極為悲慘。雖然漢奸的行為令人痛恨,但產生漢奸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只有當我們自身變得更加強大時,漢奸才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將漢奸的處罰重於外敵是一種欺軟怕硬的表現。現在對待外國人像對待大爺一樣供著,我們又得到了什麼?這隻會讓外國人覺得我們軟弱可欺,進而得寸進尺。我決心要改變這種局面。你看炎黃如何教訓倭國,倭國敢放一個屁嗎?當炎黃的火力指向米國本土時,米國也不敢出聲。這個世界是強者的世界,落後必然挨打,軟弱則必然被人欺凌。華夏人民並不比外國人低一等,你們需要徹底擺脫自卑心理,從心理上變得強硬起來,這才是國家的希望所在。你們知道嗎?黃禍論的誕生正是因為華夏軟弱可欺,人家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麼罵就怎麼罵。只有當華夏成為強者讓人畏懼時,黃禍論才會真正消亡。所以,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堅持走自己的路才是關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又有一人站起身來,舉手提問:「請問,華夏國與炎黃國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呢?」柳葉兒微笑著回應道:「華夏國與炎黃國,二者同宗同源,猶如兄弟之國,可視為一個國家之兩面。華夏國雖然歷史悠久,但亦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對國家的發展構成了不小的阻礙。為了減輕這些不利因素,我們成立了炎黃國,旨在剔除那些不良因素,使國家更加純凈和強大。可以說,華夏國是炎黃國的母邦,而炎黃國則是華夏國的堅實後盾,為其保駕護航。華夏國作為大國,往往顧慮重重,行事多有束縛;而炎黃國則更加靈活果敢,只要有利於國家發展,便不拘泥於任何規則和輿論。」
又有人追問道:「陛下所言極是,對內應和睦友愛,對外需強硬自信。那麼,在我們的國家建設中,又該如何著手呢?」柳葉兒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國家建設之道,無外乎公正與務實。公正自不必多言,今日我們重點談談務實。務實者,做事應腳踏實地,不尚空談,不求浮華。要實現務實,關鍵在於兩點:一是要讓老百姓的物質生活真正豐富起來,二是要讓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充實起來。關於物質生活的問題,我會竭盡全力去解決,在炎黃國的帶領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定會日益提高。而精神生活的建設,則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我們要倡導公平、友愛、勤勞、上進、自強和血性的價值觀,讓這些美德深入人心。只要我們齊心協力,華夏國必定能夠繁榮昌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柳葉兒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她沉聲道:「公平,這的確是一個複雜而棘手的問題。真正的絕對公平,在現實中是難以實現的。我們所追求的,不過是相對的公平。儘管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重重。我們只能通過尋求合理的方式,努力達到這種相對公平的狀態。
每個人在體力、智力和能力上都存在差異,有的人力量大,適合從事體力勞動;有的人頭腦靈活,更適合腦力勞動。腦力勞動往往效率更高,收入也更為豐厚。相比之下,體力勞動者的收入則相對較少,這有時會導致社會對體力勞動產生偏見和歧視,體力勞動者也難免感到不公。然而,強行降低腦力勞動者的收入也並非明智之舉。我們只能通過稅收等手段,對收入進行適當調整,以實現相對公平。
在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在生育方面的責任與付出也是不均衡的。生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落在女性身上,這對她們的身體和事業都是巨大的挑戰。男性在這方面的付出相對較少,無法替代女性的角色。因此,通過彩禮等方式對女性進行經濟補償,是婚姻關係中一種相對公平的做法。這也是對女性生育付出的一種認可和尊重。」
柳葉兒深吸了一口氣,娓娓道來:「我們民族有個獨特的問題,那便是『以德報怨』這一觀念。這原本是句被誤解的名言。孔子的弟子曾向他請教如何以德報怨,孔子反問,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孔子進一步闡明,應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然而,後世的統治者為了麻醉平民,卻將『以德報怨』單獨提取出來並大肆宣揚,讓孔子背上了不必要的黑鍋。
事實上,孔子與孟子都是真正的聖人,他們的言論卻在後世被歪曲了。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意是希望君主有君主的風範,臣子有臣子的忠誠,二者相互對等、相互尊重。孔子說了,良禽擇木而棲,有了值得孝忠的君主,就跟著他干,君主昏聵,臣子就另選他人。而孟子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也是他對於國家治理理念的獨到見解。
孔子孟子的理論,本來是正確的,但是不符合統治者的要求,這些真知灼見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相反,董仲舒提出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與統治者高度契合,也因此成為了國家的正統觀念。要知道三綱五常不是孔孟思想,這確實令人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