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應夢賢臣
李逸心中一動,他可是知道薛仁貴的大名啊,今日竟在此相遇。
李逸說道:「你且起來,帶我去看看你母親。」
薛仁貴驚喜交加,連忙起身,帶著李逸來到一處簡陋的茅屋。
屋內,一位婦人躺在床上,面色蒼白,氣息微弱。
李逸上前為婦人仔細診脈,又查看了舌苔等。
沉思片刻后,他讓人取來筆墨,寫下一個藥方,讓人去抓藥
。隨後,李逸親自煎藥,喂婦人喝下。
在李逸的精心照料下,婦人的病情逐漸好轉。
薛仁貴對李逸感激涕零,跪地磕頭:「公子大恩,仁貴沒齒難忘,只要能救我母親,仁貴願為公子效命。」
李逸扶起薛仁貴,說道:「你既有武藝,又有孝心,日後定能有所作為。
你可願隨我征戰沙場,為大唐效力?」
薛仁貴堅定地說道:「仁貴願隨公子,為大唐拋頭顱,灑熱血。」
李逸看著薛仁貴那堅毅的眼神,心中滿是欣慰。
他深知薛仁貴有著非凡的潛力,若能得名師指點,必定能成為大唐的一員猛將。
而在李逸心中,李靖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李靖那可是軍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兵法韜略、軍事才能在大唐無人能及。
李逸心想,若能讓薛仁貴拜李靖為師,定能讓他脫胎換骨,為大唐的未來立下赫赫戰功。
李逸微微點頭,對薛仁貴說道:「仁貴,你的武藝和孝心讓我深感敬佩。
我有意讓你拜李靖將軍為師,李靖將軍乃是我大唐的軍神,他的兵法謀略和戰鬥經驗無人能及,若你能得他指點,必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薛仁貴聞言,眼中露出驚喜之色。
他早就聽聞李靖將軍的威名,心中對其充滿了敬仰。
薛仁貴聽李逸說自己可以拜李靖為師,心中滿是驚訝與不敢置信。
他瞪大了眼睛,呆立當場,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他顫抖著聲音問道:「公子,您究竟是何人?竟能讓我拜李靖將軍為師,那可是軍神一般的人物啊。」
李逸看著薛仁貴那震驚的模樣,微微揚起嘴角,神色從容地說道:「我乃靖安王李逸。」
薛仁貴一聽,腦袋裡「嗡」的一聲,彷彿被一道驚雷擊中。
他再次雙膝跪地,身體微微顫抖著,聲音里滿是敬畏:「小人不知是王爺大駕,多有冒犯,請王爺恕罪。」
李逸上前一步,伸手扶起薛仁貴,溫和地說道:「不必如此,你有孝心,有武藝,是可造之材。
我欣賞你的為人,所以才想幫你,如今有機會讓你拜李靖為師,也是希望你能在軍事上有所成就,為大唐效力。」
薛仁貴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感動與崇敬,他看著李逸,眼神中閃爍著光芒:「王爺如此厚愛,仁貴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王爺期望,努力學習,為大唐建功立業。」
李逸微微點頭,說道:「好,你且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你的本心。
你的未來不可限量,我期待著你在李靖將軍的教導下,成為大唐的棟樑之材。」
李逸微笑著說道:「好,此事我會儘快安排,你且回去照顧你的母親,等我的消息。」
第二日早朝,李世民龍顏肅穆,群臣恭敬而立。
李世民緩緩開口道:「眾愛卿,朕昨日做了一個奇異之夢。
夢中,朕身處一片茫茫大海之上,海水洶湧澎湃,朕正感不安之時,忽見一巨浪湧起,從浪中走出一位身著白袍,手持方天畫戟的小將。
此小將英姿勃發,威風凜凜,沖入敵陣之中,殺得敵軍丟盔棄甲,片甲不留。
朕見此小將神勇無比,心中大喜,正欲上前詢問其名姓,卻突然醒來。」
群臣聞言,面面相覷,皆不知此夢何意。
這時,杜如晦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此夢或許是上天示警,預示著我大唐將有一位猛將出世,為陛下平定四方。」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朕亦有此感,眾愛卿可有解夢之法?」
群臣紛紛議論起來,卻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此時,李逸心中暗喜,作為一個現代人,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夢中的人正是薛仁貴。
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將薛仁貴舉薦給李世民。
李逸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或許知道此夢之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說道:「靖安王快快說來。」
李逸說道:「陛下夢中的白袍小將,或許是一位尚未被發現的人才。
微臣昨日在街上遇到一人,名叫薛仁貴,此人武藝高強,且有孝心,微臣覺得,他或許就是陛下夢中之人。」
李世民聽后,心中大喜,說道:「若真如此,那此人定要為朕所用,靖安王,你速速去將此人帶來,朕要親自見見他。」
李逸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他便帶著薛仁貴來到了朝堂之上。
薛仁貴從未見過如此場面,心中有些緊張,但他依然保持著鎮定。
李世民看著薛仁貴,只見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
李世民心中暗喜,問道:「你就是薛仁貴?」
薛仁貴跪地磕頭,說道:「小人正是薛仁貴,拜見陛下。」
李世民說道:「朕聽聞你武藝高強,可有此事?」
薛仁貴說道:「小人自幼習武,略通一些拳腳。」
為了展示薛仁貴的非凡之處,李逸適時說道:「陛下,薛仁貴力大無窮,曾有一事可證。
有一日,薛仁貴路過一巨石擋路之處,眾人皆束手無策,他卻輕鬆上前,單手便將那巨石舉起,移至路旁,眾人皆驚嘆不已。」
李世民一聽,來了興緻,說道:「好,那你便在朝堂之上展示一下你的武藝和力量。」
薛仁貴領命,起身走到一旁,拿起一把長槍,開始展示自己的武藝。
只見他槍出如龍,招式凌厲,氣勢非凡。
接著,他又來到一根巨大的石柱前,雙手環抱石柱,大喝一聲,竟將石柱輕鬆抱起,然後緩緩放下。
群臣看得目瞪口呆,紛紛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