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印度人生活節奏為什麼普遍較慢
如果你是一個有拖延症的人,那麼你在印度可能會找到一絲安慰。在印度,不守時是社會常態,遵守時間有時反而會被視為另類。不少跟印度人打過交道的人都會體會到他們的拖延、磨蹭、懶散和不守時。相比發達國家,印度人的生活節奏緩慢得令人難以置信。所有事情都很慢,彷彿時間在這裡靜止了一般。無論在餐館用餐,還是在商店購物,印度人總是習慣於磨磨蹭蹭,從容不迫。這種磨磨蹭蹭的行事作風,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也讓很多與印度合作的國家感到無奈和頭疼。那這是怎麼回事,印度人的整體節奏為什麼會這麼慢呢?又是什麼導致印度人如此拖延呢?
一、?自古以來的時間觀念
印度,這個國度彷彿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那便是無盡的散漫與極度的混亂。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窺見其端倪,人們似乎習慣了這種散漫的節奏,就連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歷史,在他們眼中也變得如同可有可無之物,懶得多費一絲心思去銘記。
印度的歷史,宛如一幅模糊不清的畫卷,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嚴重缺乏明確的紀年史。尤其是在那漫長的中世紀以前的歲月里,歷史的脈絡彷彿被刻意隱藏在了迷霧之中,難以尋覓清晰的蹤跡。即便歷經歲月的洗禮,僥倖留存下來的那些原始資料,也像是毫無條理可言,更別提追溯其淵源所在。在這片土地上,時間似乎並不是那麼重要,過去、現在和未來常常模糊地交織在一起,人們更多地關注當下的生活,而對於過去的探索則顯得相對淡漠。這種對時間的漠視,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塑造了印度獨特的文化氛圍,也給後世研究其歷史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一方面,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兩面臨海,氣候濕潤且炎熱,沒有春夏秋冬的概念,只存在濕熱或者乾熱。印度土地普遍比較肥沃,適合種植各類農作物,物產極為豐富,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也都可以收穫,甚至躺著就能等到椰子、芒果成熟。在安逸的物質條件下,人們往往會失去進步的動力。所以,在印度沒有所謂"農時"的概念,人們的時間觀念自然也不強。拖延便成為了印度人自古以來忽視時間而養成的一種民族習慣。
另一方面,根據《毗濕奴往世書》,塵世的時間與梵天的壽命相比微不足道。而《梵轉往世書》告訴我們:梵天的來去,不過發生在最高神毗顯奴的眨眼之間。古代印度人的時間系統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意味著對人間世界的蔑視和對深邃宇宙的嚮往。因此,在這樣巨大尺度時間體系的設想之下,人的壽命乃至人類社會都渺小到失去意義。印度人通常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認為人的一生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所以普遍不怎麼重視個人的時間概念。對印度人來說,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不足夠有力量。
二、宗教信仰下的深遠影響
印度是一個宗教極度盛行的國家,全民信教,宗教勢力在民間盤根錯節。宗教對印度人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人寄希望於來世,缺乏通過誠實和辛勞改變命運的動機?。
一方面,受以解脫為中心的宗教倫理哲學思想的影響。
古代印度哲人把梵稱為宇宙的本體,宇宙間的一切現象,皆為本體之梵的顯現。人可以通過精神上認識自我而體認梵,達到梵我合一,實現精神上的解脫。
印度人認為人生應當有「四大目的」,即利、欲、達摩和解脫。「利」是指獲得物質財富和經濟利益。人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物質與經濟,所以他們並不排斥創造和獲取財富,但是以貪婪之心、採取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是罪惡之源。「欲」是指人的慾望或願望,過分貪圖享樂也是一種罪惡。「達摩」是指事物內在的規律或法則,包括人的行為規範、道德準則和社會義務等。人的這些道德原則和社會職責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解脫」是指一個人的靈魂從業報輪迴的痛苦循環中徹底解放出來,達到「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實現永恆的歡樂。受印度宗教思想的影響,在印度文化中,很早就產生了否定物質世界的哲學模式,認為物質生活是虛幻的,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無論財富、榮譽或是權力,皆為變化無常的過眼雲煙,根本不值得留戀。
另一方面,是業報輪迴觀念的影響。
印度人相信前生和來世,認為此生所受苦難是前世種下的因果,承受苦難是為了來生的幸福,這種觀念讓印度人很輕視自己。人的命運幾乎是被註定的,人在輪迴中生,又在輪迴中死,人的一輩子是做不了什麼"大事"的,與其風風火火行事,還不如慢慢地享受生活。
印度大街上,你總是不難發現這一堆,那一夥懶洋洋的人群,或小販或乞丐,或工人或店員,都是不緊不慢,有一搭沒一搭地打理著自己的生活。再看看那些富豪人家門前百無聊賴的看門人,或蹲坐或蹓達,或打盹或發怔,一天內艱巨的任務就是為主人出門回家時開開門。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耗日子,人家也從不覺得煩。
印度人多信輪迴轉世,這輩子命里註定做看門人,你爭也沒有用,也許多修鍊多祈禱,說不定下輩子就能做個讓別人開門的老爺。因為把期望都寄托在「來世」,那今世又何必苦了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呢?這也導致了大多數印度人普遍認為時間對於人生來說是無限的,這輩子做不完,還有來生,下輩子轉世,還可以繼續做。每天的勞動所得,足夠當天的吃喝就可以了。
三、腐敗問題?導致的效率低下
印度的民主制度存在腐敗問題,政客可以通過金錢操縱選票,利用黑社會控制票源,導致社會運轉效率低下?。除了土地私有制導致征地困難、基建資金有限、官僚主義嚴重等原因,辦事效率低是重要原因。一天能辦成的事情要拖到一周,一個月能辦的事情拖延一年也不見怪,這樣普遍的「拖延症」,自然延伸到整個國家的辦事效率,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弊病之一。
政府辦事效率極其低下,2012年發生的公交車輪姦案震驚世界,性質極其惡劣,甚至讓整個印度都背負上了「強姦大國」的名號,但是這個案件花了多久才最終判決呢?整整五年!2017年5月5日,四名罪犯被處以死刑。在印度強姦犯如此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司法審判的程序過於複雜、進度過於緩慢,很多人實在耗不起一晃就是一兩年的時間,所以最後也就選擇了不了了之。
慢吞吞的政府已經給印度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在中國的高速鐵路已經貫通全國各地的時候,印度在2017年才修成了第一條高鐵,而且聽說時速連一百公里都沒有超過。
即便是正經工作,印度人也是拖拖拉拉,怠慢得不行。瓦拉納西,印度的一座中等城市,在這裡曾經有一戶人家想蓋個新房子,兩層樓,每層總面積大概是220平方米。招了一支20個人的建築隊,生生幹了五個月才把毛坯房蓋出來,加上後續裝修,足足花了大半年才算住進去。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曾說:「我認為,我們已經越過了許多障礙,但仍有許多障礙要跨越。印度是個具有潛力的國家。我們只挖掘了表面的一些潛力。現在,看看我們的問題:我們的體制不珍惜時間,這是印度體制中一個讓我很擔憂的毛病。」
印度的一座4.94公里的博濟比爾橋於2002年開始動工,2018年底才建好,在大橋開通儀式上,現總理莫迪是這麼說的:「我可以自豪地說,現政府完全改掉了印度過去的磨蹭文化。」
五、生活方式?引發的節奏緩慢
印度人的日常作息時間比中國人晚兩個小時,早晨八九點吃早餐,中午一兩點吃午餐,晚上八九點吃晚餐。這種生活方式使得他們的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印度員工上班經常遲到,下班卻十分積極,往往是還沒到下班時間,就已經提前做好了下班準備。
例如,和某位印度朋友約好見面時間,一般對方不會屆時前來,多少會遲到一會兒。因此,跟他們打交道或辦事情,很多人會感到有些頭痛,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印度「習俗」而導致的誤解。
更有甚者,有人製作了一個"印度時刻表",介紹中印"時間概念"對比:根據時刻表對照比較,印度人說的10分鐘,換算成中國的時間觀念,大概要2個小時;而如果印度人告訴你需要一個小時,那麼極有可能今天都不行了,只能等到明天。
因此,印度人的慢,真是慢到了想拿鞭子抽一下的程度。
六、重視精神生活的民族性格
印度人向來極為重視自身的精神需求,這種對精神層面的執著使得效率在他們的生活觀念中並非處於首要的追求地位。他們彷彿與那匆匆忙忙的效率之風絕緣,更傾心於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無論是哲學那深邃的思想世界,還是文學所描繪出的多彩畫卷,亦或是靈修書籍中所蘊含的神秘力量,都深深吸引著他們。每每遇到值得分享的時刻,這些充滿智慧的書籍便成為他們饋贈給朋友的珍貴禮物,通過這種方式,將內心對於精神追求的熱愛傳遞出去。
在熱鬧非凡的咖啡館里,印度人更是展現出他們獨特的一面。他們熱衷於在此進行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辯論,探討那些看似嚴肅卻與日常生活關聯不大的宏大政治話題。這些話題如同璀璨星辰般懸挂在思維的天空中,激發著他們的思考與探索欲。然而,在其他國家的人眼中,這種行為卻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們看到的是印度人抱著一種悠然自得、隨遇而安的得過且過態度投入到工作當中。彷彿工作的成果如何,對他們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能夠按時領取那份薪資,然後安然無恙地下班回家,就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在這個被外界視為「佛系」的大國里,效率的確從來都不是人們首先考慮的因素。
許多住在貧民窟的人或下層社會的人群,雖然生活清苦,但是安貧樂道,把希望寄託於精神追求上,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精神追求上,對現實的貧困往往無動於衷,甚至安貧樂道,重視找到心靈皈依。所以,他們不緊不慢、駐足當下、享受生活,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美好而「無用」的事情上,比如閱讀哲學和辯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甚至,印度人不比「快」還要比「慢」:孟買被中國人比喻為「印度的上海」,孟買人認為德里的慢是官老爺太多,效率比較低;德里人反擊說,在孟買快節奏的生活沒有樂趣;而加爾各答人則認為,德里和孟買都受到了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影響,唯有在加爾各答,才能體驗到真正的印度慢生活,找到心靈的歸宿。有學者曾說,「印度算不得一個十分成功的國家,但它的可愛之處也在於此——儘管外表看起來亂鬨哄吵鬧鬧,但大部分人在心底卻是舒適有依的。」
可見這是一個把精神生活放在首位的國度。然而,全球化的大潮,對這個古老的國度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印度人仍舊不願意快馬加鞭、只爭朝夕。
七、種姓制度?影響下的社會不公
印度至今無法真正解決種姓問題,儘管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在信仰和實際生活中,種姓制度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低種姓的人依舊過著最貧苦的生活,種姓歧視依舊或多或少存在於無數人的心中,這種社會結構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現代化進程?。
眾所周知,宗教產生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政府的統治,無論是種姓制度,還是讓人學習隱忍、追求來生的理念都是為了上層社會的統治。當很多印度人命運幾乎被註定,他們對於生命也就沒有了更高的追求,有點得過且過的意味,即使自己磨磨蹭蹭,依舊還是沒有放下宗教中的大蹭,期待著來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生活。
綜上所述,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印度人的生活節奏相對較慢,注重精神需求和社會互動,而非追求效率和速度。不過,火車、飛機還是比較嚴格遵守時間規定的,另外,在一些新興高科技產業區,員工的工作效率也堪稱國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