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風雅2
蔡邕的家,在永安宮附近,主要是蔡邕的官,當的一直都不大。早些年蔡邕也是因為「黨錮之禍」導致全家被漢靈帝流放。這兩年才回到洛陽。聽說剛回來的時候,蔡邕一家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房子還是漢靈帝給的。主要是蔡邕喜歡收藏書,所有俸祿除了日常開支,剩下的全部買書了。蔡邕可是號稱家中藏書過萬的人。
「殿下,我們到了,」蓋順對劉辯說著。
「好,」劉辯從馬車上下來。就對身邊的虎賁將士說:「把東西都放進去。小心一點,不要嚇著人家。」
「諾。」說完,隨有將士開始搬酒進去。
蔡邕站在門口一看是劉辯來了,就開心大喊道:「王爺,您終於到了,快請進。」
劉辯笑著對蔡邕說:「蔡學士,等急了吧,我來的可算遲。」
「不遲,不遲,您來的剛剛好,快請進。」蔡邕說完,就帶著劉辯進去了
因為這場文學會議中有不少是朝中大臣,所以劉辯一進來,就有不少人,對著劉辯請安。
「見過渤海王。」看到的人紛紛向劉辯請安。
劉辯笑著對眾人說:「打擾到大家了。」
劉辯看著蔡邕的家裡,亭台樓榭,山水古木,那是應有盡有。看來漢靈帝對蔡邕還是不錯的,這房子是相當不錯。
不一會眾人落座,由於劉辯身份尊貴,就和蔡邕做了上座。劉辯左右兩邊各有兩名老者,劉辯也沒有問是誰,所以劉辯也不認識。劉辯還看到了戲忠也在這裡面,這傢伙天天也不知道跑去哪了。
蔡邕看著眾人,又對陳琳說:「孔章,這次會議就由你來主持。你看如何。」
陳琳起身倒也是當仁不讓,對著眾人說:「諸位,如若沒有意議,那麼今天這會議,就由我陳琳來負責。」
陳琳來到中央,對劉辯拱手說:「這裡最尊貴的,就是渤海王和邊讓大人了。那就請兩位各出一題,讓大家選擇。」
劉辯看了看這會議中人,陳琳,邊讓,名人還不少啊,不知道還有誰。於是笑著說道:「本王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那本王就先獻醜了。」
劉辯看著眾人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王就以這為題。諸位,詩詞歌賦,高談闊論皆可。」
邊讓坐在一旁笑著說:「王爺,好題啊,今天這麼多人在這裡,一定有相互學習的地方。這也是舉辦這個會議的精神,那麼我看就以「師為題好了」。」
師,天地君親師。漢以孝之天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這也是如今東漢士人能夠傳承的原因。
劉辯看著戲忠,荀悅和一名文士交談著。劉辯在想能和他倆在一起的人是誰啊,不知是哪位三國時期人物。
「在下太原王凌,見過渤海王,見過諸位大家。在下認為立德修身,潛心治學,年長博學者,可謂師……」
又有一人站出說:「親其師,信其道,敬其師,從其師,何為其然也。這應該是我等學子對師者的尊敬。在下裴茂河東聞喜人。」
劉辯看著這兩人心中想到,這才剛開始,就出現兩位,將來名動天下的人物了。看來這會議沒白來啊。不過這還是沒有說到點子上。接下來還有幾人,對師說出了不同的看法。不過在劉辯看來,不過都是大同小異罷了。沒什麼可以記住的。
「王爺能夠說到「師」,不知王爺有何高見,說出來,也讓我等見識一番。」平原陶丘洪見過渤海王。
劉辯雖然沒有聽過陶丘洪,這個名字。不過看著這個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膽色,著實欣賞。
「上酒啊,蔡學士,這酒這麼不上,這裡有不少人我都不認識啊。」劉辯並沒有著急回答陶丘洪的話。
劉辯看著酒也上齊見,就問道:「今天這場合,可有人做賦。」劉辯看了一圈,沒人答應,又說道:「諸位,都是我大漢飽學之士,社稷棟樑。今日是因為本王在場,所以顯得拘謹嗎。那好,這寫賦本王就開個頭。」
蔡邕一聽劉辯要寫賦,立馬讓人把筆墨紙硯,放到劉辯面前。眾人也是看著劉辯,雖然說這題是劉辯出的。但是這麼多人在場,就要寫賦,要是寫的不好,這人可就丟大了。
劉辯正在默寫唐代,韓愈的「師說」。劉辯抬起頭看見眾人都在看著他。
「大家,不用在意本王,該幹嘛就幹嘛。並不會打擾到本王。」劉辯說完,又低下頭接著寫了。
「仲豫叔父,這渤海王,我聽說,對讀書並不是特別喜愛。如今竟然能寫賦。」一位剛過而立之年的文士對荀悅問道。
荀悅看著自己身邊,這位才華橫溢的外甥。笑著說:「公達,殿下之前,我不是很了解,自我進入東觀之後。殿下在文學造詣上,有很多獨特的見解。」
「荀公達,你就等著好了,看看殿下寫出了什麼。來喝酒,可惜了,這麼好的酒,奉孝那小子不在。」戲忠也在一旁哈哈大笑的對著荀攸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荀攸,荀公達,劉辯要是知道他也在這,一定會議一開始,就開始裝逼了。
荀攸看了看,正在喝酒的戲忠也是笑呵呵:「也是,你們二人都不擔心,我還擔心什麼。」
劉辯特意默寫的時候,特意磨蹭了一會,顯得自己在思考。放下筆,劉辯看著蔡邕說:「寫好了,蔡學士看看。」劉辯說完就把文章給了蔡邕。
蔡邕拿在手上看著眾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蔡邕讀完第一句在心中想著「妙啊,一句話就寫出了師者的作用。」
荀悅心中一驚,和戲忠相視一眼。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蔡邕讀道這時,全場所有人都在看著蔡邕。
蔡邕大聲喊道:「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全場寂靜,鴉雀無聲。邊讓叫:「彩。」瞬時掌聲響起。
「彩,彩,彩。」
「今有此賦出現,老夫這會議,也是蓬蓽生輝啊,這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蔡邕開心的對著邊讓說。
「渤海王,竟有如此才華,真是令人沒有想到。」荀攸看著劉辯自言自語說。
劉辯寫的這篇賦,在眾人手中紛紛傳遞。劉辯對於接下來的過程,也是沒有什麼興趣了。蔡邕倒是挺大方的,還讓他女兒出來彈了一曲。不過是在屏風後面彈的。搞得劉辯真想進去看看蔡文姬啊。
很快劉辯就以天色已晚為由告辭回去了。眾人也是理解,畢竟當年郅惲可是連,光武皇帝都敢不讓進的。
劉辯路過戲忠等人時,相既看了一眼。既然他們不解釋,那劉辯也不急。上了馬車,前往皇宮了。
孫乾回到酒館內,找到李固:「打聽清楚了,是誰家的姑娘」
李固看著孫乾說:「我讓小二去了,說沒打聽清楚。」李固還想說話。就被孫乾打斷。
「李奐之,你傻了吧。你沒看出來,今天殿下對那姑娘有意思,殿下也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了。」孫乾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李固。
李固拍了一下腦袋大叫:「我明天自己去,我要查個底朝天。我這腦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