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名古屋大戰2
林成天還真的怕日本人不與他的部隊正面交戰,與他來個什麼游擊戰,叢林戰,城市巷道戰,那才是大麻煩。
像現在這種,拉開架勢打陣地戰才是林成天最願意看到的。他都沒有想到日本人會這麼配合自己。
宮奇勇中將一臉自信地看著眾人,心中暗自得意。他轉身走向地圖,指著上面的幾個關鍵點,開始布置戰術。
「我們要利用地形優勢,在這裡、這裡還有這裡設置防線,拖住龍國軍隊的腳步。同時,派出精銳部隊進行騷擾和襲擊,打亂他們的節奏。」
作戰參謀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周將軍早已料到了日本人的計劃。他手中握有一張秘密王牌,足以改變整個戰局…
周將軍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決定將計就計。他命令部隊佯裝中計,按照日本人的設想進入了包圍圈。日軍見狀,以為勝利在望,更加囂張地向中國隊發起進攻。
然而,就在他們以為大功告成之際,周將軍的秘密武器終於亮相。一支神秘的特種部隊如同幽靈般出現,迅速突破了日軍的防線,給敵人造成了沉重打擊。
日軍頓時亂了陣腳,而中國隊則趁機發動反攻,一舉打破了敵人的包圍。宮奇勇中將驚愕地看著戰場上的變化,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策劃的計謀竟然如此輕易地被破解。
因為林成讓海軍運來了十門古斯塔夫大炮,每一門一次轟出去的炮彈落,在日本軍隊陣地上就是一個方圓上百米的巨坑,這十門巨炮同時開火。
日本軍隊精心構造的陣地一下就亂了,這也太恐怖了,就算是士兵們的心理素質好都受不了,因為每次都是一個巨大的彈坑,只要是這彈坑覆蓋面里的人,無一活口,最主要的是,全部都是碎肉渣渣。
這對信奉天照大神又非常迷信的日本人來說,這也太殘酷了,人都成了碎肉,連投胎轉世的機會都沒有了,只能生生世世在地獄里受苦。
所以很多陣地上出現了騷亂,好在憲兵們發現了不對勁,強行鎮壓了幾位想臨陣脫逃的逃兵,才穩住了局面。
這種情況下,日本軍隊的炮兵觀測員,把他們觀測到的龍國軍隊巨炮的位置,告訴自己的炮兵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人家距離自己炮兵陣地有四十多公里。
只自己炮兵陣地上的大炮,最遠的射程都沒有超過十五公里的,這還打個毛線,完全就是打個寂寞。
唯一破出對方巨炮的方法就只有空軍,於是他們只能如實彙報。
宮奇勇中將拿到情報就開始罵人,「八格牙路,八格牙路,為什麼龍國軍隊總是有這些先進武器,我們帝國的那些軍事專家都他媽的是吃乾飯的飯桶嗎?
龍國軍隊所有的武器裝備都對我們形成碾壓之態,槍,人家所有士兵都用的能夠連發的湯普森衝鋒槍,我們的槍還要打一槍拉一下槍栓,我們打出去一槍,龍國軍隊已經打過來了十幾發子彈,
現在大炮同樣是這樣,沒有人家的遠,沒有人家威力大,坦克也是這種情況,空軍的飛機也一樣,這種仗他媽的讓我怎麼打?」
他在發了一通牢騷后還是給空軍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都要阻止龍國軍隊的巨炮,這種巨炮的轟炸太打擊士兵心態了。這可是十幾萬的士兵,他們心態崩潰了,自己也玩完了。
日本空軍接到命令也是很為難,經過這幾天的交戰,所有的飛行員與指揮官心裡都非常清楚,他們的飛機與龍國空軍的飛機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也根本不是憑藉經驗豐富就能夠彌補的。
可現在陸軍那邊的情況已經岌岌可危,如果他們不出手幫助,估計陸軍陣沒兩天就會崩掉。
而且大家都明白這次是主動出擊去與龍國軍隊作戰,一旦龍國空軍出動攔截,他們參戰的飛機要想完成任務后,還想全身而退估計就是難上加難。
不過日本這個民族,對天皇死忠的軍國主義者又非常之多,很快他們就挑選出來了四十名敢死隊飛行員。
這些飛行員為了表達他們誓死的決心,讓地勤人員全部都把起落架上的輪胎擰松,只能讓飛機起飛,然後輪胎就會掉落。以表達他們一往無前,誓死不渝的決心。
十二架中島-2戰鬥機,護送著二十八架92式轟炸機升空,他們的目標就是龍國軍隊的巨炮陣地。
這也是日本空軍第一次空中敢死隊的出現,這比後世日本著名的神風敢死隊,讓林成天逼得它們早出現了足足三四年。
日本空軍剛一升空,龍國軍隊的雷達就收到了信號,於是五十架F-4鬼怪2戰鬥機立馬升空攔截。
不過這一次帶隊的龍國空軍中隊長陳一川發現了不對勁,對面的日本空軍的飛機根本不與他們糾纏,而且盡量避開他們向自己後方飛去,這中間還有不少的轟炸機。
這明顯的是對龍國軍隊的陣地有所圖,雖然這兩天他們一直在航空母艦上待命,可也知道自己部隊的巨炮給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這些日本戰鬥機護送的轟炸機很明顯就是沖著巨炮去的,只是這些日本空軍並不知道,這十門古斯塔夫巨炮,每門在轟出了十枚巨型炮彈后就沿著鐵軌迅速的轉移了。
這樣的巨炮龍國軍隊同樣很珍惜它們,把它們保護的很好。怎麼可能讓它們一直待在原地,等對方來炸。
雖然龍國空軍很優秀,可萬一有日本轟炸機突破了封鎖線,沖了過來,炸掉一兩門巨炮,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巨炮在撤退後,龍國軍隊還在原地做了偽裝。就防止有日本空軍沖了過來,出現意外。
天空中雖然不時有日本空軍的飛機被打爆,可還是有幾架日本轟炸機突破了重圍,衝到了巨炮陣地,接著龍國軍隊士兵們就看到了驚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