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商議
不出張定所料,越南國內總共也就4-5萬軍隊,常備軍就更少了,大部分其實都是農民,他們平常種地,等到要打仗了臨時徵召,經過短暫的速成班甚至沒有任何的軍事訓練直接上戰場。
這時候就看個人的命數和老祖宗了,但凡有一個靈驗小命就保住了,相反,要是兩個都不行,那就只能當做炮灰了。
那麼為何古代大戰動輒幾十萬大軍呢?就說戰國時期長平之戰,關於雙方軍力的具體數據,史料記載不一。根據《史記》的記載,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的兵力約為60萬,而趙軍的兵力約為45萬。
那麼他們國家的戶口有多少呢?秦國的人口約為400多萬,趙國人口約為200多萬,按照這個比例來算,說是傾國之戰沒一點毛病,恐怕全國上下只要是個公的,還能動彈都得上戰場。
赤壁之戰曹操號稱80萬大軍,其實只有20萬人,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魏國在公元263年的人口為443萬,?蜀國為94萬,?吳國為230萬。
蜀國放到現在恐怕還不如一個縣的人口多……
三國歸晉之後,根據史料記載,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人,而到了太康三年(282年),人口增加到約人。這麼多人哪裡來的呢?短短兩年能生這麼多?
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了。
至於誇大人數,也很簡單,古代戰爭中,兵力的多少往往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為了在氣勢上壓倒敵人,提升己方士氣,統帥往往會故意誇大兵力,號稱擁有百萬大軍,以此達到震懾敵人的效果。
其次,一個戰鬥人員可能要由幾個非戰鬥人員供給,有專門運糧的,還有運輸各種戰鬥器械的,還有鋪路等等複製人員,因此,往往戰鬥人員遠沒有宣揚的那麼多,但是零零總總加起來人卻不少。
就說黎朝(英語:LeDynasty,1428~1789),越南封建王朝。又稱后黎朝。人口450萬人。這人數十分感人,至於真假,大概率是假的。
這年頭黑戶很多,雖然黑戶不能享受考公(科舉)等一系列國家服務,甚至死了官府都不用管,因為查無此人,但是上了戶口破事更多。
搞不好就要被各種理由徵發勞役去給那些地主老爺們當黑奴,甚至還要去白白當炮灰,去填戰坑,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就不在戶口上。
雖然他們不能到處流動,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叫路引,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實際上就是離鄉的證明。
但是他們是自由職業,可以在深山老林裡面隨意享受自己,做回自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然,如果不願意做野人,那麼掛靠在那些地主士紳名下也是不錯的選擇。
犧牲一部分自由,但是不用受各種理由的盤剝。於個人和地主士紳們自然是好處大大的,但是對國家來說,稅收和勞動力都少了,於是,需求就被剩下的人所承接,如此惡性循環。
后黎還要同時防備身後的阮氏政權背後捅他腰子,因此漫長的邊境線都要有人駐守,國都還要有人留守,因此,鄭好一站算是葬送了后黎所有的機動兵力。
張定自然是心情大好,都恨不得「一日看盡長安花。」一路上所向披靡,望風而降,有節操的長官自盡了或者乾脆逃了,一些靈活就業的自然是隔著老遠就開門投降。
說實話,這也不怪他們,張定手下還有大幾萬人,還都是可戰之兵,他們有什麼呢?不高的城牆,寥寥幾人的捕快,拿什麼擋呢?那頭也不行啊,哪有這麼贏的?
對於投誠的守土長官,張定一律沒處理,只讓他們暫時繼續負責維持治安,讓他們寫勸降信到處投放,城內沒幾個人的武裝力量全部帶走,換上他的人,還安排幾個讀書人熟悉情況。
對於那些試圖螳臂當車的,自然是鐵血手段,全家男的,只要是個男的,全部貶做奴隸,去挖礦,膽敢作亂,殺無赦,女人則是充足戰利品。
張定都是大張旗鼓做的,如此一來,自然是投降的不計其數,反抗者寥寥無幾。距離河內很快就不足一百里了,張定目標明確,奔著河內就去了,隔著遠的地方都沒去,等拿下河內再騰出手來。
拿下河內並不是張定的既定目標,紅河平原才是,但是誰讓河內就在紅河平原裡面呢?且還是政治,文化中心。
越南有倆平原,一是紅河平原,在越南北部,為鄭氏所有領土,另一個就是湄公河平原,在阮氏手裡。湄公河平原太遠了,得隴望蜀都做不到,哪像紅河平原,掂一掂腳就可以收入囊中。
其中,紅河平原就在越南北部,這裡是張定的戰略目標。紅河平原是由紅河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帶,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紅河平原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紅河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穀倉之一。其中越南首都河內市也在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定自然是勢如破竹,一路上暢通無阻,兵鋒直指河內。
此時的河內自然是炸了鍋,各種警訊如同雪花般飛來,才短短几天,敵人就從諒山省最南端跑到河內了,說是進軍神速絲毫不為過。
他也不看看張定簡直是一天什麼事情也不幹,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趕路,攻打佔據沿途的城池,這速度能不快嗎?日行百里絲毫不誇張。
所謂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他們能做到,張定自然也能做到,可惜就是沒有水運,不然他還會更快。
張定的運輸隊伍已經被鄭氏的水軍打的找不著北了,只能縮在橋頭鎮的港口,港口上架起了大炮,隨時準備炮轟水軍。
當然,鄭氏沒這麼大膽子,他只敢欺負張定的運輸隊,其餘的船隊要麼就是外國友人的,要麼就是些大海盜的。總之,沒有省油的燈,這些都是些敢刀口舔血的猛人。
這年頭,不管是外國友人還是大海盜都有一個共同點-----武德充沛,惹不起,根本惹不起。惹了他們,連海軍都要沒了。
鄭好大敗后,自然有專人八百里加急把消息傳了回去。
鄭梉(越南語:Tr?nhTráng,1577年-1654年)是越南后黎朝(NhàH?uLê)的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四代領袖(1623年-1654年在位),封號清都王(Thanh??V??ng)。他曾於1627年發動征討阮主(ChúaNguy?n)的戰爭,是為鄭阮紛爭之始。
身為當代鄭氏家主,自然是暴跳如雷,寄予厚望的鄭好一敗塗地,逃跑回來的敗兵百不存一,心裡大罵著鄭好無能,庸臣誤國。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得趕緊補救。
一邊鄭家主趕緊手捧著自己親自寫的祭文,對著底下一幫大臣說:「諒山大敗,鄭好想必已經死節!為了感恩他高風亮節,我特地寫了祭文,並且為他九祭!」
天子寫祭文,皇家九祭,這對於一個「死難」的臣子來說,是最高的榮譽!鄭梉自然希望以此告訴眾人:為我服務,哪怕是吃了敗仗,我也不會苛責,甚至還要讓他享受到無上的榮耀。
儀典在鄭家主的朗誦聲中緩慢有序進行,眼看馬上要到第九祭了,突然一份加急軍報送到祭壇上,上寫:鄭好投降了,還要清君側!
(此事參考明朝崇禎皇帝親自給洪承疇寫祭文一事)
鄭家主這個生氣啊,鼻子都氣歪了,也不管鄭好是自己家族的人,當即就把他全家下獄了,擇日問斬!至於殺九族,這不可能,他自己都要去死。
一邊又聽說敵人進軍神速,鄭梉面如土色:「就是幾萬頭豬也要時間去抓吧,這個男人怎麼這麼快啊!」
敵人如此之速,他渴望的一路上死戰不降,拚死抵抗完全不存在,各地皆是望風而降,生怕投降慢了被砍了。
但是來不及害怕,悲傷也要算時間的,權臣你一句我一句紛紛出言,說白了,就只有一句:抓壯丁。
於是,升龍府(河內)雞飛狗跳,終於抓到了兩萬壯丁,城內本來還有5000守軍,號稱五萬大軍,嚴陣以待。
等他征完兵,再一看,敵人已經快打到門口了,旦日可達!升龍府內人心惶惶,百姓被抓壯丁鬧的躁動不安,上層人事自己知道自己事,抓來的壯丁根本就受過軍事訓練。
最多也就是當炮灰的份,給他們爭取逃跑的時間,拿什麼去抵擋啊?但是,鄭家主不跑,他們有什麼理由跑路呢?因此,紛紛積極獻策:
「大人,不如南狩?」(說是南狩,其實是倉皇而逃,文人嗎,說話有藝術,聽起來好聽。)
「大人,我們尚有海軍……」
鄭梉一臉凝重,他當然想跑啊,明眼人都知道,這裡就是個火坑,肉包子打狗,遲早會失敗的,跑晩了就怕不掉了,但是他同樣清楚,只要他前腳下令「南狩」,後腳搞不好就從撤退變成了潰敗。
他也想南狩,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門清,一個勁兒的勸,但是還差了一個火候。
「大人,我們可以讓荷蘭人幫忙勸一勸,也許有用。」終於,有一個大臣說了一個可能有用的辦法,鄭梉讚賞的看他一眼,但是還不夠,他還不能鬆口。
「大人,我留下,您去南狩。」終於,有人挑破了,眾人循聲看去,看是誰這麼勇。
「原來是鄭義啊,你可要想好了,這可是非常危險的。」鄭梉見是自家人,自然是放心的,還要假惺惺的勸一下。
鄭義看上去不過30,劍眉星目,一表人才,一臉正氣凜然,他昂著頭說:「大人,我不後悔,男子漢怎麼能坐著等死呢?」
鄭梉大受感動,還得是自家人,平常雖然冷落了些,但終究打斷了骨頭連著筋。
「好孩子!」鄭梉流下了鱷魚的眼淚,眾人也是不要錢的說著好話,把他吹的都快上天了。
鄭梉已經做好了安排,但是他不準備立即動身,他要看看荷蘭人能不能勸退敵人,要是撤了最好,不撤在跑路不遲。
離開了升龍府,可就是他神話破滅的時刻,沒有統治者願意如此。
ps:a:給我點拼嘻嘻
m:什麼玩意兒,給我請一杯生椰拿鐵
a:我給我老闆打工,一個月醫院就給2百多塊錢,這得我干大半天
m:……
我沉默了,是還不夠努力嗎?有些人揮金如土,有些人卻連生活都如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