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白玉觀音背後的故事
群臣的山呼海嘯中,皇上挽著太后的手臂,兩人所乘御輦從雕刻了龍鳳呈祥的丹陛石上走過。
待來到殿前,皇上先一步從御輦上走了下來,轉身又去攙扶太后。
二人走過地上鋪設的精美柔軟的毯子,受著兩側大臣崇敬的目光,一路又走上了殿內的丹陛石側階梯,上了高台。
今日高台上的格局卻是發生了改變。
龍椅由正中,被挪到了側前方,取而代之的,是一張雕工同樣精美的鳳椅。
此舉雖有些不合禮法,可總有些時候是要特事特辦的。
便如今天,皇上為太後過壽,總沒有老壽星讓到一旁,他這位親兒子坐中間的道理。
「臣等恭迎皇上、太后!」
「眾愛卿免禮。」
服侍太后入座后,皇上面向文武百官,笑著托起了雙手:「都快些入座吧!」
文武百官再次謝過,這才坐回了座位。
許是因為皇上和太后的到來,文武百官們也沒有了剛才的那番隨意,或多或少都拘束了一些。
皇上也看出了這一點,但也沒有多說什麼。
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皇權凌駕於眾生之上,他可以表現的親民,且骨子裡也願意與民同樂,但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百姓平民,都不能缺少對皇權的敬畏,否則天下就該不太平了。
文武百官落座,佛印這時候上前一步,唱道:「文武百官,進獻壽禮!」
他話音落下,就有小太監從旁走了過來,手中還端著一個精緻的紫檀木托盤,其上擺放著一個薄冊。
佛印撿起薄冊,翻開第一頁,念道:「鐵膽神侯進獻紫檀木雕花嵌螺鈿綉壽字紋圍屏一件。」
話畢,一旁侍衛小心托著一件圍屏走了過來,圍屏共三十二扇,高一丈三尺,選用最為珍貴的紫檀木作邊框,以名貴的螺鈿鑲嵌鑲銅鎏金壽字等裝飾。
屏風正面,用明黃色綢做底,彩綉各種不同形式的壽字,背面則以石青顏料,找來了五湖四海的文人名家題寫祝壽詞句。
可以說,無論是從實際價值,還是其承載的意義,都是一件絕佳的壽禮。
太后見到后,也欣喜不已:「皇叔有心了。」
待到朱無視回到位置上后,佛印才繼續念道:「寧王獻松鶴延年玉雕長壽圖一幅。」
話音落下,便有人小心托著一張桌子走了過來。
皇上太后好奇看去,卻見這小小的方桌大有玄機。
其竟是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儘管並非一體,可手工匠人卻以極為精巧的手藝,將拼接之處做得渾然天成,若非經人介紹,恐在場所有人,都難以看出其中的玄機。
而在桌面上,則呈現著一張立體的圖卷,亦是用玉石雕琢而成,其上雕琢了幾句出自詩經的詞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在旁,則是一幅布局洗鍊緊湊的松鶴延年圖。
長松蒼勁,丹頂自鶴單足兀立,坡地叢菊綻放,松、鶴、菊相配。
其神韻飽滿,形象立體,儘管玉質的顏色無法完美還原仙鶴、松柏的本來顏色,可神韻形態之上,卻沒有絲毫缺陷。
『畫工』更是精美異常,讓人很難想象這竟然是匠人手工雕琢而出的玉雕。
「寧王叔有心了。」
甭管皇上心中如何看待寧王,但對於寧王做事還是比較佩服的。
聽手下的人說,這一份壽禮,是在寧王離開京城前就備下了的。
接下來的幾份壽禮,都是朝廷上位高權重的幾位大臣送的,雖然價值同樣不俗,但卻欠缺了一些新意。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左都御史大人之前因為太後過壽的事情,都要和皇上『打起來』了,如今也送上了一份價值不俗的禮品,甚至相較於其他幾位曾經支持大操大辦的大臣們,還要有心意。
很快,壽禮就已經在旁『堆積成山』,佛印手中的小冊,也翻到了後面。
終於輪到了蘇木。
「錦衣衛蘇木,聯同保龍一族零零發,進獻壽禮白玉觀音一座。」
太后的壽宴,可謂是百寶薈萃,大臣們見多了寶物,如今聽到聯同獻禮,本不怎麼在意。
尤其是白玉觀音,文武百官之中,有不少人都知道太后禮佛之心誠。
所以像是佛牌、玉佛、七寶琉璃手串,甚至是找西域大喇嘛開過光的佛珠,乃至是高僧遺留下來的舍利子,前面都有不少人送了。
一尊白玉觀音,毫不誇張地講,在這裡面根本算不得什麼。
你一座觀音像,再大能大到哪裡去?
可皇上在聽到白玉觀音這幾個字的時候,卻是明顯眼角一抽,似乎想到了什麼,又看向了一旁明顯有些吃力的侍衛,以及那被綢緞遮蓋,足有兩丈多高大的物件。
更是倒吸了口涼氣。
蘇木和零零發走出座位,朝皇上太後行了一禮,同一時刻,侍衛們也將壽禮搬到了中間。
文武百官這才發現了事情有些不太對勁。
這玉像是不是太大了點?
難不成這是一個箱子,玉像被保存在裡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正想著,就見零零發和蘇木一左一右,上前各持綢緞一角,將其輕輕一扯。
輕薄的綢緞滑落,便見一尊慈悲、高潔,不染纖塵的觀音玉像,出現在了大殿之中。
僅僅只是人像的部分,就已經高達一丈六尺,其下的蓮台更是厚重無比,二者相加,更是高兩丈有餘。
「一丈六尺......哀家聽聞: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黃金色,你這一丈六尺,是否也有此說法?」
太后好奇問道。
蘇木上前一步,洒脫一笑:「哈哈,太后明鑒,卻有此間含義。」
「蘇千戶,若是如此,當鑄造金身才是,何以用白玉雕琢丈六法身?」
皇上有些酸酸的開口。
在看見這尊白玉觀音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禮物多半要被壓下去了。
偏偏,他事先還有過送白玉觀音的打算。
而且還和蘇木與零零發說了,這兩個傢伙竟然還瞞著他!
簡直是......
「丈六金身乃是佛身,觀音尊者並未成佛,自然當不得金身。」蘇木也看出了皇上那近乎實質化的幽怨。
但想了想,還是故意賣了個破綻。
皇上則像條翹嘴一樣,見到魚餌,沒有半點猶豫,直接咬鉤。
「那依蘇千戶之見,觀音大士積千世功德,不夠資格成佛?」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蘇木。
要知道,在民間,觀音大士的聲望是極高的,若是回答一個不慎,被罵娘都是好的。
零零發也有點擔憂。
蘇木卻是不急不慌,笑問道:「皇上,太后,臣這裡還有一則小故事,同樣想做壽禮獻上,不知可否?」
「說。」
皇上也不想將事情做絕,畢竟只是開個玩笑,過分就真的過分了。
太后也興緻勃勃,想要聽聽蘇木的故事。
蘇木也不賣關子:「觀音菩薩之所以被稱為觀世音,是因為他專觀聽世間所有苦難的聲音,正如皇上所說,觀音大士積千世功德,本可以涅盤成佛,如來佛祖也的確派了阿難尊者,前去接觀音菩薩到靈山受封成佛......」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皆是皺起眉頭。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若是民間百姓流傳故事當中的觀音尊者沒有成佛,而蘇木為了過皇上這一關,而將觀音說成了佛,那問題可就大了。
不過,皇上見蘇木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也沒有出言打斷。
果然,緊接著蘇木就說出了那至關緊要的兩個字:「但是......」
卻說當日觀音菩薩飛去靈山,準備涅盤成佛之際,忽然聽到凡間傳來的一陣求救聲。
他抬眸看去,卻是一隻老虎,要吃一個老婦人。
他心中糾結萬分,若救,或趕不上去西天受封,若不救,他又心存不忍。
故事說到這裡,蘇木忽然停了下來,轉過身,看了一圈,笑問道:「諸位大人,依你們所見,觀音大士在這裡有沒有停下來?」
文武百官聽到這話,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先看向了皇上的方向。
皇上也笑了笑:「既然是故事,那便是圖一樂,眾位愛卿,可暢所欲言,抒發心中所想。」
聽到這話。
文武百官也沒了後顧之憂,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
「依老夫所見,觀音大士,以慈悲為懷,且民間都流傳著觀音菩薩的說法,這裡自然是停了下來。」
「老夫亦覺得觀音大士在此停了下來。」
「齊大學士,都說你是當朝第一智者,不知你作何觀點?」
禮部尚書看向了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此人正是齊大學士,被稱為本朝第一大智者。
齊大學士抬了抬眼皮,疑惑道:「什麼觀點?」
「就是蘇千戶剛才講的故事,觀音大士前往靈山受封,中途見到一隻老虎想要吃一個老婦人......」
「故事,故事......瞧我這腦子,倒是讓諸位大人見笑了。」
齊大學士一副後知後覺的模樣,先是滑稽地朝眾人致歉,而後捻著鬍鬚,思索片刻,笑道:「諸位,齊某對民俗神話不甚了解,可寫故事卻頗有幾分心得。」
「所謂故事,便是講究跌宕起伏,方能讓人印象深刻。」
「依諸位大人所言,觀音大士前往靈山受封,中途見到一隻老虎要吃老婦人,便停了下來,那這也不叫故事,反倒像是敘事了?」
聞言,先前開口的尚書,微微眯起眼睛:「那依齊大學士所言,觀音大士沒有停下救人?」
「觀音大士,大慈大悲......不過故事該如何發展下去,還要聽蘇千戶如何說。」
齊大學士不知可否。
皇上見齊大學士都這麼說了,也對接下來的發展有了幾分好奇,看向蘇木道:「蘇千戶,後面的故事究竟如何?」
蘇木笑了笑,先是朝齊大學士行了一禮,又看著其他開口的朝廷大臣,笑道:「諸位大人這一次可是猜錯了,正如齊大學士所說,若觀音大士當真在此停了下來,那下官所講,便稱不上是故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此話一出,文武百官們更是眉頭緊皺。
可還沒等開口,就聽蘇木繼續講起了故事。
「觀音大士在救人與成佛之間糾結極了,老婦人這時候卻手腳並用,爬上了一棵大樹,暫時像是沒了性命之憂。」
「觀音大士鬆了口氣,想著自己此去靈山,若是得以涅盤成佛,再回返救人也來得及,便繼續上路了。」
「等來到靈山,排在觀音大士前面的菩薩、尊者,一共有七位,佛祖逐一唱念功績,封為佛陀。」
「眼看著前面的人越來越少,觀音大士卻越來越心不在焉。」
「等真的輪到觀音大士涅盤成佛的時候,佛祖一連叫了兩次,他都沒有反應,直到第三次,才後知後覺站了出來,恭敬地行了一禮。」
「佛祖看出他心中尚有牽挂,便想著點化一番,講了一段佛理,並告知了他涅盤成佛的含義。」
「何為涅盤?涅盤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玄奘法師譯為『圓寂』,即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
「若要圓寂成佛,便要摒棄一切煩惱。」
「觀音大士聽到以後,先是低頭思索了一瞬,而後向佛祖躬身一禮,言說:『弟子多謝佛祖點化。』」
「佛祖面露笑意,以為他已經幡然醒悟,正欲開口冊封觀音成佛。」
「可觀音大士卻又行了一禮,卻是辭別之禮。」
「而後在眾目睽睽之下,轉身離去。」
「後來,觀音大士回到了那片樹林,點化了老虎,救下老婦人。」
故事到此結束。
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寂靜無聲。
故事當中的觀音大士表現如何?
憑心而論,算不上完美無瑕。
相比之下,佛典之中割肉喂鷹、捨身飼虎這些故事當中的主角,毫無疑問要比蘇木所講述的觀音大士要決絕不少。
他們甚至都沒有半點猶豫。
然而,那樣的故事雖然將大無畏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卻總歸讓人感覺不是那麼的真實。
反倒是故事當中的觀音大士,他或許沒有薩埵、屍毗那般決絕。
可卻更顯得真實許多。
「黃金比之白玉。」
「黃金雖然名貴,可若有心為之,就如那佛陀封號,受封之人不知凡幾。」
「白玉在價值上或有不如,可卻如觀音大士,為救苦救難選擇放棄成佛的品質一樣,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