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和光同塵

第16章 和光同塵

賀蘭他們連夜向南前進的時候,李錦帶領三四千騎兵,踏冰過了小南河,然後沿著延河一路向東。

到第二天上午時李錦已經帶領人馬到了延安和延川交界的合嶺關,李錦見麾下人馬連夜行軍,已經疲憊不堪,所以下令在過了合嶺關后休息兩個時辰。

南撤的后營人馬,因為還處在延安清軍和南下的阿濟格大軍之間,張能等人催著麾下趕路,直到下午到達甘泉縣城,才允許將士們休息一個時辰,在天黑前離開甘泉,沿著洛河河谷折向西北,繼續前進。

馬重僖見麾下將士太過疲憊,想要在甘泉過夜,然後再走,不過馬重僖的要求卻被張能和楊彥昌嚴詞拒絕,大隊人馬只能連夜過了甘泉又向西走了二十里,才在洛河邊上的石門村宿營。

還在延安城北的清軍,除了繼續派人幫吳三桂收攏潰兵以外,遠遠的看到延安城牆上嚴陣以待的順軍,還隱隱約約能聽到延安城內的戰鼓聲。想南撤,又怕順軍尾隨追擊,只能固守營寨。

幾個固山額真害怕順軍出城挑戰,只令麾下將士嚴密注意延安城內的順軍動向,謹防順軍偷襲。

一直到了下午,石廷柱他們才發現端倪。城頭的順軍站了,一天一動不動;城內的戰鼓一直在響,但是沒聽到人聲,也沒有兵馬調動。

「流寇會不會偷偷跑了?」祖澤潤疑惑的問了一句,然後派了麾下的兩個護衛,去延安城下跑一趟,看看情況。

等到護衛回報,延安城頭的守軍都是草人後,石廷柱等人才反應過來,他們被李錦給耍了!

阿濟格給他們的命令是在甘泉擋住延安的順軍主力,但是大軍剛走還沒兩天的時間,順軍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溜走。如果順軍尾隨南下大軍身後,出其不意的攻擊南下大軍,那到時候阿濟格的怒火就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終於攻下延安了!哈哈……」就在大家都惱怒於被李錦騙的時候,祖澤清沒頭沒腦的來了這麼一句。

吳三桂等前明將軍立刻明白了祖澤清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到了滿清,原來在明朝的那一套還管用嗎?

石廷柱沒糾結祖澤清的意思,直接帶頭進了延安城。

進了延安城以後,他們分派手下的人去查驗城內的倉庫、軍營等軍事重地,然後齊聚延安府大堂商議給阿濟格的奏報要怎麼寫。

幾人商議了半天,終於商量出奪取延安的過程。流寇看到主力大軍南下以後,趁機偷襲關寧軍的大營,平西王吳三桂率領部下拚死抵抗,同時派人通知漢軍八旗,趁機襲取延安,所以能拿下延安,平西王吳三桂當論首功。

李錦發現延安危急,正要回軍救援,卻被吳三桂率軍死死拖住。最後關寧軍付出重大傷亡,為大清天兵拿下延安爭取了時間,只是關寧軍傷亡太大,一番大戰下來,存余將士只有五千人。

大清天兵已經進入延安城,李錦見事不可為,就喪心病狂的放火燒城。天兵本想救火,無奈天乾物燥,最終還是沒能阻止火勢蔓延,延安城被流寇燒成一片白地。

大火中,李錦趁機逃脫,此戰一共剿滅流寇一萬多人,俘獲騾馬若干,美中不足的就是火勢太大,沒能搶下城中的糧草軍械。

眾人一起商量好延安大戰的經過,公推石廷柱上表奏報朝廷和阿濟格。石廷柱雖然不願意欺瞞朝廷,但是大家都眼巴巴的看著他,只能被拖下水,領銜上奏。

大家都想進步,就你裝清高,那就顯得你不和光同塵!得罪了這麼多同僚,你以後在朝廷怎麼混?

清軍眾人在延安府大堂商議奏摺的事情后,吳三桂提議,留下一部分人馬駐守延安,等待阿濟格的命令。大隊人馬搜尋撤退的順軍,一舉剿滅陝北的流寇。

不過吳三桂的提議並沒有得到這群漢軍八旗將領的支持,安安穩穩的拿下延安就有軍功,只要他們不尾隨大軍進入關中,他們就沒有責任。

現在去追擊李錦,萬一又被他埋伏,到時候兵敗身死可就划不來了!

吳三桂見眾人不願追擊,自己又剛被順軍偷襲損失不少兵馬,咽不下這口氣,打算趁著順軍撤退,銜尾偷襲。只是自己兵馬不夠,希望這些八旗漢軍能一起出兵追擊,誰知道這些人都不願冒險!

「幾位固山額真都想等待英親王的命令再行動,本王卻等不及,順軍肯定知道了潼關的戰況,所以才會撤出延安,現在正是順軍軍心不穩的時候,也是我們追擊的良機,既然各位將軍不願出兵,那本王自率本部兵馬,尾隨追擊,為大清剿滅這股巨寇!萬一將來朝廷怪罪下來,本王也可向朝廷交待了!」

吳三桂恨鐵不成鋼,這群漢軍旗固山額真不願意出兵,只能自己向南搜尋順軍的蹤跡,準備趁順軍放鬆警惕的時候,偷襲順軍殿後部隊,報李錦兩次偷襲關寧軍的仇。

同時和派出信使,手持自己的傳牌,分別往甘肅、臨洮、固原、寧夏、鳳翔等陝西各鎮,招降那裡的駐軍,和自己一起堵截李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吳三桂率領麾下僅剩的五千人出發向南追擊時,張能他們率領的大軍已經啟程,繼續溯洛河向西北行軍。而李錦也帶領三千多騎兵,越過合嶺關,向清澗前進。

第二天,延安府的清軍派斥候向周圍查探,大軍駐紮在延安,等候阿濟格下一步命令。這一天,李錦則穿過延川、清澗繼續向北,準備沿著無定河向榆林前進。

等延安城的清軍接到阿濟格的軍令,率軍南下一起進關中時,李錦已經帶領騎兵溯無定河北上,經過綏德、米脂,又沿著榆林河河谷到達榆林城南三十里的地方。

李錦讓麾下的騎兵下馬休整,自己帶著李來亨和一些護衛,偷偷的摸到榆林城邊,查探清軍的布置。

榆林城作為邊塞重鎮,自從成化九年,明廷將延綏鎮的從綏德移治到榆林以後,延綏鎮也被叫做榆林鎮,榆林城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從成化九年到萬曆年間,歷任巡撫、總兵多次增建榆林城防,城牆修的比北京的城牆都高。

榆林城現有七座城門,東城有威寧門和振武門,西面城牆開有四門,分別是廣榆門、宣武門、龍德門和新樂門,城南只有一座鎮遠門,被面城牆建有一座鎮北樓,但是樓下沒開城門。南城和東城都設有瓮城,各城門均設有箭樓和千斤閘,西面城牆緊鄰榆溪河,南門城外還有一條榆陽河。這樣的城防,總的說來就是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姜鑲他們攻不下榆林,除了高一功能征善戰以外,號稱九塞岩險第一的榆林城防堅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清軍圍城以後,主力集中在東南兩處,城西榆溪河和城外護城壕之間的空間太小,不便攻城,只有少數人馬監視,防止城中順軍逃跑或者出城襲擊。城北乾脆沒有人,北面城牆沒有開城門,就是順軍想從北門出城,只能縋城而出,等大隊人馬都縋下城后,早就被人發現了!

李錦到榆林城下后,發現城南大營將旗有「唐」、「高」字樣,東面則主要是姜鑲的大同兵,同時還有幾面八旗的兵的龍旗,城西則是一些蒙古人的帳篷,北面沒有清軍駐軍。

此時沒有清軍攻城,但是城外地上陣亡士兵的屍體和城牆上插著的弓箭,被火熏黑的一片片印記,無不說明榆林城下剛經歷一場大戰。

李錦立即讓隨從從城北縋城而入,通知城內的高一功和田虎,李錦準備在夜裡突襲南門外的清軍大營,讓他們在南門等候,準備接應李錦的騎兵進城。

城南大營將旗上的唐應該就是滿清的定西侯唐通了,高字旗應該是山西三關總兵高勛。他們兩個,唐通兵馬不多,高勛更少,城南軍帳看起來不到五千清軍,正是包圍圈虛弱的地方。

這個定西侯唐通,以前還是榆林鎮北林堡的守備,也是在明軍中一步步熬出來的,歷任漢中府游擊、大同右衛參將、宣武團練副使及密雲總兵、薊鎮總兵等職,也算是久經戰陣。

後來唐通在大順進攻北京時在居庸關投降了大順,山海關大戰之後和順軍一起退到陝北府谷一帶。不過他卻在多爾袞的招誘下,把部隊拉過黃河,駐紮于山西保德州、岢嵐州一帶,拜表投降了清廷,並獻上了山西中西部的保德、岢嵐、永寧諸州及陝西東北部的葭州等九座城池,唐通也因功被封為定西侯。

李錦當時還率部征討過他,不過當時有清軍助陣,雙方互有勝負,李錦也就撤回了陝北。經過連番大戰,唐通的部下損失殆盡,如果再算上榆林攻城戰中的損失,現在他麾下還有沒有三千人馬都難說。

高勛原來也是明軍中人,做到了副將,在錦州投降滿清,清軍剛攻下寧武時,就被任命為山西三關總兵,駐守寧武關,後來被阿濟格抽調,加入西路大軍。他的兵力都是寧武當地的前明降軍,這些人先降順,后降清,人數不多,士氣也不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順之錦繡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順之錦繡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和光同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