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雄起,巨野,村子
這一挖掘就是幾個月時間,而這幾個月卻發生了不少事情。
一個是美國在導彈危機結束之後,便派出一個航母戰鬥群來到亞洲,其目的不言而喻。
印度得到美國的支持后,態度立刻就不一樣了。
原本他們在與緬甸談判領土問題時,已經有了撤軍的打算,因為尼赫魯只是想通過這件事來提升自己的威望降低對大陸戰事失利的影響,並沒有真正期望能夠在緬甸佔據地盤。
然而,當美國介入並提供支持后,尼赫魯馬上改變了立場,表示佔領的土地本來就應該屬於印度。
此外對於大陸,尼赫魯政府的態度也逐漸變得強硬起來,要求中國大陸撤離藏南地區。
只不過大陸對此完全不予理會,並提出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單方面劃定的邊界,大陸從未承認過這條線。
在這種背景下,大陸印度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
印度方面堅稱根據「麥克馬洪線」,藏南地區應歸屬於印度,而且這個觀點在國際上也是被認可的。
然而大陸堅決反對這一說法,強調「麥克馬洪線」是英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產物,是非法的、無效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陸與印度之間的防線一直是以雙方各自的行政管轄範圍作為劃分標準,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長久以來的傳統邊境線。
當今大陸並未加入聯合國,因此美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對大陸施加的壓力也被大陸毫不理會。
即使面臨著大國聯合軍的威脅,大陸也無所畏懼,因為他們已經佔領了這片土地,並且在前線修築了簡易的防禦工事,所以絕對不可能輕易撤離。
由於有飛艇的存在,藏南地區惡劣的交通狀況不再是問題。
只要前線的戰士們清理出一塊空地,就能夠通過飛艇進行物資投放。
這種優勢是其他飛機無法比擬的。
大陸對於飛艇的喜愛可見一斑,甚至下達了科研任務,但研發出來的成品卻遠遠不及南華飛艇的能力。
出於安全考慮,大陸只能選擇氦氣作為飛艇的燃料,然而氦氣的浮力相比氫氣要小了10%,為了實現相同的運力,就必須增加更大的體積以提高浮力。
然而隨著飛艇體積的增大,內部所需的支撐物比例也會相應增加。
這意味著進一步擴大飛艇體積所帶來的提升將變得極為有限。
相比之下,南華的飛艇採用輕鋼作為內部支撐結構,只需少量輕鋼就能穩固地撐起整個飛艇。
此外南華獨特的特種橡膠氣囊不僅堅固耐用、輕巧防火,而且可以更安全地使用氫氣作為浮力源。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南華的飛艇能夠承載如此大量的貨物。
大陸各地的科研機構提交的報告明確指出:如果沒有輕鋼技術支持,不建議繼續研發飛艇。
機械部的領導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失望。
位於巨野的工業區,自從王家撤離后,飛艇的生產陷入停滯。
儘管國內現有的數百艘飛艇看似數量眾多,但實際應用中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機械部的領導們清楚地了解到南華輕鋼在國際市場上的高昂價格,因此並沒有考慮購買輕鋼來製造飛艇。
價格實在過於昂貴,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目前,小批量採購的輕鋼用於關鍵部件,經過協商后是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但每年都存在一定的數量限制。
如果想大量購買,南華方面根本不會出售。
大陸對南華的主要出口物資包括各類水果、藥材以及礦物等。
在無法增加更多出口物品的情況下,南華堅決不同意通過增加人民幣來購買其產品。
而能換大錢的東西大陸方面又不願意,南華提出購買大型青銅器,珍惜瓷器,名人字畫,這些東西對於大陸來說也是國寶,別看大陸也大量賣古董賺外匯,但是賣的都是普通的東西,對於獨一無二的珍品大陸可保護的很好。
現今的巨野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區,涵蓋了從汽車製造到裝甲車和坦克生產,從鍊鋼到機械設備製造等多個領域。
這個地區已然成為全國工業的核心,為各地的工業建設提供強大支持。
根據中央計劃,巨野地區將被收歸中央直接管轄,如此重要的地方,不可能再由地方掌控。
巨野的人口現已超過兩百萬,全國各地的精英紛紛聚集於此。
特別是海軍總部在此建立之後,許多海軍科研機構也遷移至巨野地區。
這裡的工業發展和人才匯聚使得海軍的裝備得到顯著提升。
如今海軍的軍艦已經開始建造,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3200噸級的軍艦規模不算大,但它卻是大陸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軍艦,意義非凡。
能夠如此迅速地製造出來,與巨野地區優良的工業基礎密不可分。
051型導彈驅逐艦目前正在大連造船廠內緊鑼密鼓地施工,船體已經建成,預計再過兩年,大陸海軍將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軍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比歷史上第一艘船早了八年,這就是王澤帶來的變化。
而海軍剛剛送回的導彈戰列艦則一直停靠在大連造船廠,偶爾也會出海試航。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軍艦的設計師們深入研究南華的這艘船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特點,為下一艘來的051型導彈驅逐艦提供更多的靈感設計。
相信在不斷學習和改進的過程中,未來的051型導彈驅逐艦必將更加出色。
每一位海軍將領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他們認為,連小小的南華都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沒有理由地大物博人才眾多的大陸無法實現。
如今的王家屯已經煥然一新,與昔日相比簡直判若兩地。
原來的村莊已不復存在,換了一片地方在幾公裡外建立了嶄新的房屋,這些都是由國家統一建設並分配給村民的。
這裡的房屋都是傳統的磚瓦結構,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小小的院子,顯得十分溫馨。
儘管現在的生活條件艱苦,但由於不時有來自南華的糧食支持,村民們基本能夠填飽肚子。
特別是那些跟隨王繼新外出的族人,每個月都會寄回數百新幣,使得許多家庭對他們充滿羨慕。
只是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們無法與南華建立直接的聯繫,更別提把家裡的年輕人送到那裡去工作了。
不過對比之下,王家族人覺得自己還算幸運,畢竟他們還有南華送來的物資。
在拆除舊王家屯時,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當軍方的工程兵開始拆除建築時,他們發現王澤的院子非常堅固,難以拆除。
無論是使用鎚頭還是其他工具,都無法在牆壁上留下任何痕迹。
最終,他們不得不採用逐個鑽孔、注入大量「物質」的方法來慢慢拆除這座看似普通的房屋。
這裡拆除的材料可沒有扔掉,而是被小心的收集起來,送去了各個科研機構。
軍方很想知道這東西到底是怎麼建設出來的,要是用於修建軍用設施,他們都想不到怎麼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