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聖祭和武聖祭

第14章 文聖祭和武聖祭

岱嶽草廬,本身就是一個不到一畝地的茅草屋;其簡陋程度堪比那些貧苦人家,也就是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罷了。

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岱嶽草廬,作為文聖公孔師誕生和薨逝之所。其在世人眼中就不能單純的以金錢去衡量了,太俗了。

隨著歷代帝王對於文聖公的推崇,加之孔師的理念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周邊的非中原國家同樣尊崇文聖公。因此岱嶽草廬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所有文人,才子們朝聖之所。

泰州孔家也在這種推崇中逐漸走向巔峰,漸漸的成為了中州大陸文壇的領袖了。經過幾百年的苦心經營,岱嶽草廬已經不再是一個茅草屋的名字,而成為了一個深入人心的聖地了。

一百多年前,『陳氏代劉』成為這中原王朝的主宰后;為了標榜其正統地位,將文聖公孔師,武聖公關祖,奉為神祖,受天下人供奉。並在岱嶽山腳下,建立了文聖廟和武聖祠,供百姓們瞻仰和朝拜。

同樣的,岱嶽草廬和并州校亭也尊大元皇室為天子,並冠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稱號,一舉使大元皇室成為了上天的代言人,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天下之主。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答謝了。而這也就是太祖皇帝陳術繼位后,那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神諭之戰』的導火索。

『神諭之戰』爆發於一百七十年前,是改變了整個中州大陸格局的一場持續了近三十年的戰爭。

當時,剛剛完成禪讓的中元帝國,還沒有完成對於全境的修整;中元帝國周圍的十五國,就以所謂爭奪『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一句神諭為借口。同時宣布與中元帝國開戰。十五國分為東西南北四大陣營,同時對這個建立不久的中元帝國發起了攻擊。

當時的中元帝國雖然在名義上是新建之國,但是『陳氏代劉』本身可以看做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對於中元帝國的底蘊影響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當然,損失了翼王劉冀這一大臂膀,對於中元帝國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損失,這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好在中元帝國底蘊非常深厚,以中元一國之力,同時對抗十五國而不敗。直到最後將所有國家在那場戰爭中都給鬧得元氣大傷;當時九國發生政變,五國爆發奴隸起義;十四國進入了長達二十年的混亂期,各地征伐不斷,殺傷慘重;政權更迭成為了常態。而西南的夜郎國雖然沒有發生政權更迭,但是也選擇了築城圍困,自我封閉,直接將自己的國家給徹底的封鎖了,不再與外國有任何瓜葛。

只有中元帝國勉強維持,但也接近於強弩之末,處於崩潰的邊緣。尤其是大元皇室,成年的皇子盡數戰死,太祖皇帝陳術操勞過度,加上陳年舊傷複發,終戰後十三年,便一命嗚呼了。最後就剩下一個孤零零的陳伽羅,在幾個顧命大臣的輔佐下,在其母親一方外戚勢力的保護下,勉強的維持住了大元帝國的局勢。

陳伽羅十歲繼位,二十歲弱冠之禮后,正式親政。親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召集周邊的十五國舉行會盟,設立盟約。

中元帝國憑藉著的早於其他國家二十多年免於戰火,並在此期間休養生息恢復了部分實力;加上其本身就有的強大底蘊,迫使十五國尊中元帝國為中元大陸共主,並且接受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一稱號,正式成為了中元帝國的臣屬。

雖然沒有達成太祖皇帝陳術完全統一中州大陸的設想,但是也算是名義上的統一了。

盟約所制定的朝貢模式,其他十五國每年都要按比例向中元帝國朝貢;貢品沒有特別要求,收成好了就朝貢些好東西,收成不好了送來一袋小米,中元帝國也不會有任何埋怨。說白了,要的是那個面兒!

而且中元帝國也不白拿各國的朝貢,除了每次賞賜的大筆財寶外,中元帝國用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保證了周邊國家的安全。因此,這幾十年來;四大公國雖然對於小國有所覬覦,甚至是會進行奴役,但是卻沒有一個公國敢將任何一個小國給吞併。

『神諭之戰』以大元帝國的完勝而告終,大元皇室成為了中州大陸之主,順理成章成為了上天的代言人;而岱嶽草廬和并州校亭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兩大文武聖地,算是互相成全了。

這幾十年來,和平成為了中州大陸的主要基調;在這種和平的形勢下,文人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習武之人的地位相較之下就不再受到重視;甚至民間開始流傳『俠以武犯禁』的言論,導致習武之人被強行安上了不安分的帽子。

在這種風氣下,作為文人聖地的岱嶽草廬也就自然而然的超越了武人聖地并州校亭,成為了這中州大陸真正的獨一無二的聖地。

岱嶽草廬也憑藉著其龐大的影響力,在岱嶽山腳下的文聖廟舉辦文聖祭,武聖祠舉辦武聖祭。

文聖祭,每年的三月初十舉辦,舉辦的地點在岱嶽腳下的文聖廟,操辦之人就是岱嶽草廬孔家。文聖祭每四年會舉辦一次大祭,每次大祭的時候,岱嶽草廬會在岱嶽文聖廟內舉辦文比大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比大典時,孔家會以岱嶽草廬的名義,廣邀天下文人匯聚於岱嶽山腳下的文聖廟內,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為題,進行比拼。

岱嶽草廬廬主和當代大儒們共同做裁判,在眾多文士之中,選取前三名授以博士銜,取博學之士之意。並且根據天地人三才之意,授以前三名天之博士、地之博士、人之博士銜。而且,凡事參加文比大典的人,不論勝敗,都有機會獲得岱嶽草廬給予的具有權威認證的人才評定。

人才評定原本是讀書人在弱冠之時,各地方官舍會邀請有名望的大儒和致休的官員們,擔任人物評論家;由人物評論家客觀的給予人才們未來發展的評價。

但是,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又江湖。』有些人物評論家們會經不起金錢和美色的誘惑,昧著良心給予一些不合理的評價。

因此,近些年來除了一些早有閑名的人物評論家給出的評定會被各國重視。其他不太出名的人物評論家給出的評定,基本上就成了自娛自樂的笑話了。

而岱嶽草廬廬主是整個中州大陸首屈一指的人物評論家,岱嶽草廬出具的人才評定,在整個中州大陸都是通行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致力於入仕的人才來說,岱嶽草廬的這一份評定,無疑是極其具有吸引力的。

而且,岱嶽草廬的評定,對於入仕之人日後的升遷也有著極大的裨益。可以參考大元朝右相呂仲的經歷,就能知道這其中的利害。

呂仲十八歲時參加了岱嶽草廬的文比大典,獲得了地之博士的頭銜。當時他在文比大典中的表現得到了草廬的認可,並且將呂仲評價為『治世能臣』。文比大典之後,呂仲受邀入仕大元帝國,僅僅二十年就成為了大元皇帝的左膀右臂,官至大元右相,風頭一時無兩。

因此,文比大典幾乎是全大陸各個國家文人才子們的盛會,為了能夠在文比大典上展露鋒芒,真可謂是寒窗苦讀,嘔心瀝血。

當然,既然有文聖祭,當然也有武聖祭了。

武聖祭,每年的十月初十舉辦,舉辦的地點在岱嶽腳下的武聖祠,操辦之人就是并州校亭關家。

武聖祭同樣每四年舉辦一次大祭,每次大祭的時候,并州校亭會在岱嶽武聖祠前的校場上,舉辦武比大典。

武比大典時,關家會以并州校亭的名義,廣邀天下豪傑匯聚於岱嶽山腳下的武聖祠前,以拳腳兵器,騎射車策為題,進行比拼。

并州校亭家主和岱嶽草廬廬主,會同那些成名已久的豪俠們共同做裁判,在眾多豪傑中,取前三名授予俠士銜,取俠者鋤強扶弱之意。其中,榜首之人授以豪俠銜,榜眼之人授以遊俠銜,第三名授以俠士銜。

與文比大典一樣,凡事參加武比大典的人,不論勝敗,同樣有機會獲得岱嶽草廬給予的具有權威認證的人才評定。

因此,每次武比大典參與的人也是摩肩接踵,應接不暇。

特別是在岱嶽草廬的刻意為之下,人們也慢慢的改變了對於武人的偏見;但是重文輕武的思想在和平時期是很難改變的,或者說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

居安思危是領導者應該考慮的事情,永遠沒有人有資格要求所有人,所有的平頭百姓們去杞人憂天的考慮居安思危那麼宏大的命題。扯遠了!

岱嶽草廬和并州校亭兩方經過商議,將文比大典和武比大典分開時間辦;文比大典辦完,隔一年再辦武比大典,武比大典辦完,隔一年再辦文比大典。這樣一來,每個四年期內,就可以辦一次文比大典,辦一次武比大典,兩個盛會還不至於擠在一起,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只想當個鹹魚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只想當個鹹魚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文聖祭和武聖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