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銜接班」
於是,陸子軒匆匆忙忙吃完后,便火急火燎地往家趕。當他氣喘吁吁地抵達家門口時,發現化學老師已經在樓道里等候多時。
陸子軒滿臉賠笑,滿懷歉意地說道:「不好意思啊,白哥,我們在外面吃飯呢,真沒料到您來得這麼早。」
化學老師微微頷首,確實,若不是今日恰好無事,他也不會來得這般早。
陸子軒趕忙打開門,給老師找來一雙拖鞋,又將黑板仔仔細細地擦拭乾凈,隨後便坐在沙發上,等待著薛南宇四人歸來。
至於為何稱呼他為白哥呢?原因其實頗為簡單。其一,他姓白;其二,他在私立高中任教,對待那些不聽話的學生從不縱容。尤為重要的是,給他們安排補課老師的正是他。
最初,薛南宇四人在初中畢業后參加了一個高中銜接班。短短十天,就花費了兩千多元。那個班位於市裡,薛南宇四人每天都得早早起身,步行至公交車站點,然後乘車前往市裡。
說起來,那個班的教學質量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確切來講,銜接班起初有十八個人,後來陸續有人離開,最終只剩下六個人還在堅持補課,這當中就包含薛南宇四人。
最初,那個補課班的化學老師並非現在這位,而是一位女老師,講得還算過得去。
假期結束,高中生活正式開啟,他們四個依舊在「銜接班」補課。
這個「銜接班」怎麼說呢,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英語老師較為刻板,數學老師號稱是「市一中的主任」,長得肥頭大耳。每天到補課班,就讓學生不停地寫卷子,自己卻跑到廚房抽煙,根本不講什麼有用的內容。
而化學老師倒是讓薛南宇覺得不錯,陸子軒通過其他途徑搞到了他的聯繫方式,之後便不再在「銜接班」補課了。
他們不再前往「銜接班」繼續補課,還有別的緣由。有一回補英語時,秦風想要上廁所,於是向老師請假。
薛南宇閑著無事,就折起紙棍子來,實際上他並非在玩耍,只是折好準備放在書桌里。
突然,薛南宇也有了便意,於是他站在廁所門前等待。
這時,「老妹」注意到了薛南宇,說道:「你這孩子怎麼能這樣?你父母讓你來補課可不是讓你閑逛的。」(這裡的「老妹」是補課班創始者的妹妹)
薛南宇沒有出聲,而「老妹」發現薛南宇書桌里有東西,便走過去,拿出紙棍,敲著薛南宇的腦袋說:「瞧瞧你弄的這東西,也就小縣城裡的人才幹得出來,你看那邊。」
薛南宇順著她所指的方向看去,發現有個人正在偷偷玩手機。
「你看看人家,市裡出身的,你一個小縣城來的怎麼能比?」
陸子軒聽不下去了,於是懟道:「那麼,老師,請問您難道不是從小縣城出來的嗎?」
確實,「老妹」一直自認為是市裡人,自覺高人一等。聽到陸子軒的話,她譏諷道:「能不能來,不能來就別來了。」
當時把陸子軒氣得差點就要動手,還好被薛南宇緊緊拉住。
於是「老妹」大聲說道:「從今往後,上課期間禁止上廁所。」
下課之後,陸子軒氣鼓鼓地說:「南宇,你攔著我幹啥?」薛南宇只是苦笑,並未言語。
等到放學,陸子軒四人聚在一起商量。
陸子軒憤憤地說:「瞧瞧這個二杯,連廁所都不讓上,還有,咱們別去了吧。」
薛南宇點頭表示贊同。
秦風和郝帥都驚呆了,畢竟薛南宇那時是個「軟骨頭」,誰都能欺負。沒想到這次他居然也說不去了,可見事情真的是過分了。
於是薛南宇回到家,把這件事跟父母講了。
薛母在家已經等了他許久,就等著他回來好好收拾他。
「吱呀」一聲,薛南宇推開家門,發現自己父母正坐在沙發上,目光緊緊地鎖定他。
薛母把他拽進薛南宇自己的房間,質問他:「我聽說你今天補課摺紙棍了?」
薛南宇弱弱地點了點頭。
薛母生氣地說道:「我讓你去補課,不是讓你去玩的。」說完,她脫下自己的一隻拖鞋,朝著薛南宇打了過去。
薛南宇挨了幾下,眼淚止不住地流了出來。
薛母又問道:「這課你還補不補了?」
薛南宇回答道:「我不去了。」
薛母一聽,更加惱怒,又用力地打了薛南宇幾下,其中有些力氣很大,以至於薛南宇後背的傷口過了好幾天才痊癒。
直到晚上5點,薛南宇拿起書包,默默地往小區門口走去,邊走邊流淚。
上了車,他坐在前排,戴著帽子默默地哭泣,一點兒聲音都不敢發出。
晚上回家后,薛南宇和母親一句話都沒有交流。
第二天,四個家長聚在一起聊天,這才知曉了事情的始末,薛母這才懊悔自己動手太快太狠。
但薛南宇還是選擇了原諒母親。
不過,因為這件事,補課中斷了。於是陸子軒的母親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去問問那個化學老師。結果還真行,就這樣一直持續到高三畢業。
當然,這些都是後續發生的事情了。而此刻,陸子軒還在焦急地等待著薛南宇他們回來,準備開始今天的補課。
過了好一會兒,薛南宇四人終於有說有笑地回來了。陸子軒趕忙起身,招呼他們坐下。
化學老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今天的課程。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轉眼間兩個小時過去了。化學老師放下手中的粉筆,說道:「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大家回去要好好複習。」
陸子軒等人連連點頭,送走了老師。
薛南宇伸了個大大的懶腰,說道:「這課上得真帶勁,感覺收穫滿滿啊。」
秦風也笑著說:「是啊,比之前那個銜接班強多了。」
郝帥則一臉認真地翻開筆記,開始複習剛剛學過的內容。
陸子軒看著大家,心中滿是感慨。他們一起經歷了這麼多,為了學業努力拚搏,這份友誼和共同奮鬥的時光顯得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