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平山東
青州府城,益都。
呂逢春一意撤退,軍中諸將也有少部分人持不同意見,呂逢春對覺得或許還能打一打的將領,其並不阻攔,反而是分兵,駐守要地,讓他們去阻攔趙用平。
只是很可惜,除了淄川城抗的時間久了點,其餘縣城,基本上是望風而降,要不就是棄城而逃,就是偶爾有想守的將領,也不一定碰上想守的縣令。
現在山東境內,人心動搖,說實在,其實綠營不算的話,八旗敗在孟浚手中,滿打滿算也就三次,一次錢塘江博洛,一次雞籠山勒克德渾,一次湖廣多鐸。
可清廷就敗了三次,就不止是關內的士紳心思變化,八旗內部,也已經意見不合,許多人皆言要退回關外,中原雖好,但看來大清和昔日的遼國,金國,元朝一樣,待不長遠,只是多爾袞強硬壓下這些不同的意見,在和孝庄私下中言:「大清若興,必因我而興,若敗,則也由我而敗!」
青州府城,呂逢春一樣不準備守,若不是家眷在北京,他早就想投降算了,早在趙用平抵達淄川時,呂逢春就準備跑了,只是讓呂逢春沒想到的是,周軍竟被天氣給攔了十天時間。
呂逢春好友,官任山東布政使王點私下勸說呂逢春,讓其效仿瓜州水師將領陳紹宗假死投降算了,這麼跑下去,早晚有一天會沒地而去,反而還會惡了周王,到時候就算是降了也沒好果子吃。
呂逢春苦思許久,仍不能下定決心,直到趙用平攻破淄川,殺縣令陳宣儀,守將劉啟昌的消息傳到呂逢春耳朵后,呂逢春毫不遲疑,立刻派人發出早已寫好上表朝廷自己轉進的奏疏,隨後攜帶山東大小官員,逃往萊州府。
趙用平輕易佔據青州府城后,他已經失去繼續大軍追擊的慾望了,趙用平在青州府城中,向青州府治下的臨淄,樂安,壽光,博興,昌樂,臨朐,安丘,諸城,高苑,蒙陰及莒州,沂水,日照,等縣城遣派信使,令其歸附,若有不願歸附者,再發兵擊之。
而呂逢春一路逃遁,隨行的許多官員多有離散之人,有的官員顧及些體面,在走之前還給呂逢春留了信,有說為官辛苦,想回鄉耕讀傳家,有說家有急事,請假些許日子,但更多的人,直接是掛印而走。
等呂逢春抵達掖縣時,隨行官員,已經十去七八,而趙用平所派使者,無一城有反抗者,真可謂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這些為官之人,可以說他們貪,也可以說不作為,但是經過科舉而上的官員,個個都是聰明人,即便其中有些書獃子,不聰明,但自然有人叫他聰明。
在當下這個局勢,沒人不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呂逢春不守一城,一路潰逃后,即便是萊州府中,便有高密,即墨,昌邑等縣,改樹周旗。
萊州府城中。
呂逢春已經逃到萊州府城掖縣,可現在趙用平還未追來,毗鄰掖縣的昌邑居然降周了,這讓呂逢春深感不安,現在自己再想跑,估計只能跑登州去了,而且那些武夫看起來已經很不對勁了。
呂逢春此時深刻的感受到草木皆兵是什麼滋味,軍中部將或許只是無意的一個眼神,都能讓呂逢春覺得他們是不是有什麼密謀。
在逃到掖縣的當夜,呂逢春便惶惶不安,問計王點:「品人(王點字)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王點直言道:「為今之計,只能請降。」
呂逢春道:「家中二子,六孫皆在京城!」
王點低語道:「陳紹宗昔日假死降周,后青鸞衛秘密接走其家眷,大人可效仿之。」
呂逢春有些不安的說道:「可自從青鸞衛在京中秘密接走降將家眷后,朝廷已經對各地高品官員的家眷嚴密監控起來,這想要接出去,怕是不易啊!」
王點想了想,過了會才湊近了些,低聲的出了個主意。
這個主意呂逢春深表贊同,其大讚王點智謀出眾,隨後呂逢春密信一封,送往青州府趙用平所在處,言其願舉萊州,登州二府而降,但請其隱藏消息,又再三請求趙用平想法子接回呂逢春之家眷。
而王點則是秘密聯絡諸將,對轉而吃孟家的飯,眾將皆是欣然贊同,紛紛言虜廷天命已盡,周王世之明主云云。
而更重要的是呂逢春向清廷上了個奏疏,這封奏疏必會令多爾袞深為感動。
………………
臣山東巡撫呂逢春遺表:
「臣蒙聖朝厚恩,忝列朝班,實不敢忘社稷之重任,值茲多事之秋,烽煙四起,賊氛瀰漫,國之疆土,屢遭侵凌,黎庶塗炭,民生凋敝,臣聞古之君子,臨大事而不懼,遇大節而彌堅,況乎國難當頭,臣雖腐才,然赤子之心,拳拳服膺,今當效古人之義烈,願以死報國,不負皇恩浩蕩。
今賊眾二十餘萬,兵臨萊州,臣誓死抗爭,奈何城中兵微將寡,士無力戰之心,將無效死之意,城危在旦夕,有背主之賊,與敵勾結,今臣已至絕境,但臣絕不辱沒朝廷之厚恩,薪材圍屋,待賊至,與敵俱焚!」
隨後呂逢春安排人將奏疏送往京師,又在府衙中,布滿木頭,及引火之物,呂逢春剪掉留了數十年的長須,喬裝打扮,離開府衙,在一片大火之中,呂逢春假死脫身。
明面上傳出的消息,便是山東巡撫呂逢春自焚而死,萊州府城掖縣在王點的指揮下,全城易旗。
趙用平自濟南城分兵以來,竟然除了在淄川城打了一場小戰外,竟再無其餘的戰鬥,萊州府降,登州府亦降。
而呂逢春自焚,山東全境陷於周軍之手的消息,經海路,很快傳到北京。
多爾袞收到呂逢春的遺折,深為感動,其長吁短嘆道:「呂公赤膽忠心,我大清還是有忠臣義士的!」
隨後多爾袞立刻下令,追封贈呂逢春為太子太師,謚號文安,入賢良廟供奉,並蔭二子入仕,並贈呂家金百兩,銀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