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柳曼逛正陽關

第377章 柳曼逛正陽關

柳曼一行妝扮成旅遊的人,要逛正陽關。

她們從南門入,守門的桂軍盤問了一下,即放她們進去。

她們看了碑記,接著就往裡走。

正陽關的地形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所以街道也是長方形。

正陽關鎮,又名正陽關,系中華名關之一,古稱穎尾、穎口、陽石、羊市、羊石城、正陽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東周中期已具雛形。

《左傳》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尾」記載,以此計算,正陽關已有2540多年歷史。

又據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壽州志》載「東正陽鎮,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漢昭烈築城屯兵於此」。

據此正陽關至今已有1790餘年的築城史。

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官方在此設立收鈔大關,「正陽關」因此得名。

正陽關,春秋屬楚地,漢屬淮南國,南北朝時屬北魏,唐時屬淮南道,宋時屬淮南西路,明、清屬鳳陽府,民國屬壽縣。

正陽關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軍事重鎮。

正陽關地處淮河、潁河、淠河三水交匯處,位於淮河南岸,扼守淮、潁、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要衝和大別山的門戶,「東接淮潁,西通關陝」,戰略位置十分突出。

據史書記載,自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國,正陽關均為軍事重鎮,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甚至是一些戰役的主戰場。

如後周顯德年間,後周大將李重進與南唐軍隊在正陽開過戰,大敗南唐軍;元朝的淮西大戰;太平天國、捻軍與清軍的作戰;紅二十五軍與國民黨部隊都曾在正陽關展開過大規模的戰鬥。

就因為正陽關是一座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重鎮,所以李品仙也以重兵鎮守之。

而紅二十五軍攻佔正陽關時,柳曼與柯岩因為追捕盜挖李三古堆的首犯張子清,當時正在正陽關。她和柯岩親眼目睹了紅軍的風采。

那個時候他們只有十八九歲,稚氣未脫。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幾年後他們會與柯川重逢,一起投入偉大的抗日戰爭中。

而現在,她正是奉命對友軍一一桂軍來摸底,再一次來到了正陽關。

柳曼帶著秀兒,鳳妹子沿著長街往北走,一直走到北城門下。

北門也和南門一樣,有內外額的題字。

北門外額題字為「鳳城首鎮」,內額題字為「拱辰」。

秀兒和鳳妹子沒有文化,她們都不懂那些題字的含義。

「鳳城首鎮」,這四字為壽州知府山陰(今紹興)人施照於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題。意為正陽關為鳳陽府內第一大鎮。

據明嘉靖《壽州志》云:「明興,高皇帝為壽春府,尋改壽州隸鳳陽府」,因壽州歸鳳陽府。正陽屬壽州,因此正陽亦屬鳳陽府。

又因正陽關「七十二水通正陽」,得水運之利,擅舟揖之便,商販輻輳,是淮河中游重要物資集散地,自明代成化元年設立收鈔關(當時年徵稅銀達多兩)以來,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貿大鎮,故有「鳳城首鎮」之說。

而「拱辰」出自《論語?為政》第二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拱辰」二字意為:做官從政者,要以「官德」為先,以德服人,這樣百姓就會像眾星環繞北斗那樣,團結在你的周圍,從而獲得百姓的信任和擁護。

有人說,南北門的題額「解阜」對應「拱辰」,「淮南古鎮」對應「鳳城首鎮」,前者是對當政者的要求希望,後者是對城池的定位。

柳曼帶著秀兒和鳳妹子想上望淮樓。因為當年她和柯岩登上望淮樓給她的印象極深。尤其是淮河裡停泊的那些商船,竟連綿好幾里。

可是她們遭到了桂軍的阻攔。

桂軍的哨兵說,望淮樓已成軍事重地了,上面設有重炮和重機槍等重火力。這些火力專門對著淮河。

柳曼聽罷,遂對秀兒和鳳妹子攤了一下手,意思是說,這就沒有辦法了。

秀兒和鳳妹子相視一笑。

但她們出北門到了河埠頭。

但見十八級的台階直通碼頭,碼頭上推積著很多貨物,現在沒打仗,淮河上停泊的船隻雖然沒有戰前多,但也不少。搬運工人在忙碌著。

柳曼她們沒有走下去,而是沿著城牆跟的石板道來到了東門。

東門外額題字為「熙宇春台」,內額題字為「朝陽」。

「熙宇春台」,此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經》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用今天的話說,眾人興高采烈,好像去參加豐盛的筵席,又像是春天裡登上高台眺望美景。

「熙宇春台」意為人們登上東門,心情就如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登上高台眺望美景那樣舒暢。

這樣既指東門的高大,又指其四周風景怡人,是眾人遊玩的好去處。

「朝陽」,即東方初升的太陽、,此題字寓意人們對正陽寄予無限美好的希望,願正陽就像東方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蒸蒸日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東門沒有封鎖,但柳曼卻不願上去了。這是因為她們遊玩是幌子,察看地理形勢才是真。

她們從東門來到西門。

西門已毀,是這次日本人進攻正陽關用大炮轟毀的。日本人佔了西門,即從西門攻入正陽關,切斷了正陽關北門守軍的退路。正陽關很快失守。

但西門也有內外額題字。

原外額題字為「淮流管鑰」,內額題字為:「西映長庚」。

「淮流管鑰」,正陽關是淮河水運的重要樞紐,有七十二水通正陽之說,是扼守淮、潁、淠三水的咽喉要道。

此四字含義為西門就像是淮河上的一把能控制淮水流量的鑰匙,極言西門對淮河水運的重要性。

「西映長庚」,語出《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長庚即金星,又名太白。

啟明,昏見為長庚,旦見為啟明,「西映長庚」意為黃昏時節,長庚星伴隨著夕陽的餘輝一道映照在西門上,主要描繪夕陽西下時的西門美景。

柳曼知道,正陽關城門門額題字大部分出自《詩經》、《史記》、《論語》、《道德經》等中華核心典籍,且含義雋永,同時也是難得一見的書法珍品,很值得她駐足品味三思。

可惜因為心裡揣著戰事,她不能作過多逗留。

柳曼抬首望望天,發現時間還早,她就萌發出要去玄帝廟看看的念頭。

那一年,柳曼和柯岩為追捕張子清,也到過玄帝廟。

有跡象表明,張子清為躲避追捕,很有可能藏匿於玄帝廟。

可是他們搜遍了玄帝廟,沒有張子清的蹤影。他們只得撤了出來。

柳曼帶著秀兒和鳳妹子往左一拐,拐進了一條林蔭道。

順著林蔭道,她們來到了玄帝廟。

玄帝廟給柳曼留下的印象很深,一個普通的小鎮,居然有一座特別大的玄帝廟。它的宏大的規模,讓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廟宇,供奉的玄武大帝金銅像,據說是皇上御賜鑄造而成的。

玄帝廟坐落在正陽關臨淮河邊。走過一條林蔭小道,一座氣勢宏偉的廟宇便出現在眼前。

拾級而上,走進廟宇正門,前殿為靈官殿,供奉著一座威嚴的金銅佛像,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護法神王靈官。

兩側分別還供奉藥王爺、送子娘娘、文財神和伏魔大帝。

穿過靈官殿,可看見一座石牌坊上印刻的玄帝廟三個字。

據說,這塊石牌坊是整個玄帝廟最為古老的物件,經過專家鑒定是唐貞觀時期的產物。所以也間接證明了這座廟宇的千年歷史。

院中本來還有一塊聖旨碑,可不知怎地卻消失不見了①。現在看到的是豎碑的石基尚在。

幾人來到院內,見院內環境清幽,空氣中瀰漫著香火的味道,甚是好聞。

再往後便是玄帝廟的主殿真武殿。

這裡供奉著玄天大帝及它的四位護法神靈,這是明朝正德7年用4噸多精銅鑄造而成的,主像玄天大帝重約兩千公斤,四尊小神像每一個也有一千兩百斤。

傳說,明代的時候,當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能夠成功登上帝位,在關鍵時刻得到玄武大帝幫助。

後來朱棣當皇帝以後,大肆推崇玄武大帝,所以在全國各地大建玄帝廟。

而正陽關的這座,雖說始建於唐朝,但是到了明早期已經衰敗。朱棣即位后才得以重建。

而寺院中的七尊銅像也是在那時鑄造,每一尊金銅佛像的底座背後都清楚地印刻了鑄造時間為明正德三年,於明正德七年七月鑄造完成後運抵正陽關玄帝廟,由正陽關當時所屬的州府鳳陽府督造。

柳曼看去,如今的玄帝廟雖說也有香火,但卻一點也不旺盛。據說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廟會的日子,玄帝廟也因此成為善男信女祈福平安之必拜之處。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該碑於2002年在玄帝廟內出土,碑首為二龍戲珠,中有「聖旨」二字,碑首的出土也證明了玄帝廟是由皇帝欽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三古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李三古堆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7章 柳曼逛正陽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