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瞎眼少年
夜晚,昏暗的天空中突然閃過一道白光,隨後一道驚雷聲響起,本在地上熟睡的少年,猛地從夢中驚醒,熟練的摸索起身旁的竹棍和一個缺了個的碗,起身捲起地上的草席準備離開。
現在正值雨季,聽響雷的聲音,應該很快就會下雨,得趕緊找個避雨的地方避雨才行,少年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想到一個名為四方廟的廟宇。
少年曾聽說每逢下雨天四方廟不管是什麼時間都會打開廟門提供一個臨時的避雨場所,不過,少年也不確定這個信息是真是,因為少年從來沒有去過四方廟,對四方廟具體的情況不是很了解。
就在少年猶豫不決的時候,空中的雷蛇開始肆虐狂舞,耳邊雷聲和狂風的呼嘯聲綿延不斷,一場醞釀已久暴風雨蓄勢待發。
看來現在不是少年思考四方廟能避雨信息是真是假的時候,不管這個信息是真還是假,少年都得去一趟四方廟。
確認目的地,少年不再多想,快步朝著四方廟方向走去。
此時,少年還未到達目的地四方廟,便有一滴滴豆大的雨水零零散散在少年的耳邊滑落,少年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擔憂的情緒,本就急促的步伐又加快了幾分。
由於剛才趕路太過急促,少年此時滿臉通紅,艱難的用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氣,攙扶牆壁稍微停歇一會,又馬不停蹄往四方廟的方向趕。
幸好四方廟距離不是特別遠,要是再遠那麼一點,估計還沒趕到四方廟就躺在地上了。
少年站在四方廟廟門前方,聽到有人說話,知道了四方廟的廟門已經打開,可以進入廟中避雨。
廟門旁站著一位僧人,剛才聽到的聲音正是僧人說的,僧人主要工作是引導前來避雨的人進入廟中避雨,看到有人前來,僧人便會出聲提示。
趁著大暴雨還未到來,少年趕緊按照僧人的提示沿著廟門進入廟中,能在下雨前趕到四方廟,對於少年來說真是天公作美。
淋雨是小事,不小心感染風寒對少年來說絕對是難以想象的災難。
四方廟,廟如其名,廟整體四四方方,上方飄出一部分屋檐,屋檐下方每隔一丈就有一根巨大的柱子在支撐著,撐天的巨柱讓廟主體保持穩固、屹立不倒,廟頂部左右各有一個類似龍的浮雕,浮雕在閃爍的雷光下若隱若現、栩栩如生。
四方廟裡面簡單分成了左中右三個區域,中間的區域開了個天井用來採光,雷光閃爍,裡面顯得格外的明亮。
三個區域都供奉著一尊神像,每尊神像各不相同,少年第一次來四方廟,廟中供奉的神像具體是何人,少年也不太清楚。
天井中剛才偶爾出現一兩聲滴答滴答的雨聲,零零散散的雨滴越來越急促,大暴雨驟然而至,天井變成空中瀑布。
聽說以往每逢下雨四方廟中都會擠滿人,裡面充斥著各種閑聊的聲音,而此時的四方廟卻只有稀稀疏疏的腳步聲,完全沒聽到閑聊的聲音,倒是讓少年略感奇怪。
昏暗的天空中夾雜著傾盤大雨很難分辨出當前的時間,在此之前,少年還未聽到雞鳴報曉之聲,此時應該是半夜時分,絕大部分的人應該還在家中熟睡,廟中沒什麼人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在臨江縣這等比較富裕的縣城中像少年這般夜晚露宿街頭的叫花子可不多。
少年也不再多想,沒人閑聊對少年來說更好,這樣就不會打擾到他休息,之前剛被雷聲嚇醒,沒怎麼睡好,剛好可以趁此機會休息一下。
找了個無人的角落,鋪好草席,將手中的碗和竹棍放在一旁,躺在草席上續接前夢。
外面轟鳴的雷聲、狂瀉的暴雨似乎對少年沒有任何影響,很快便進入了夢鄉,也許是太累了,角落處還時不時傳出少年輕微的鼾聲。
狂風暴雨在少年鼾聲中逐漸停歇,天邊也泛起了一縷白光,少年沒受到任何影響仍在酣睡中,不知道少年夢到了什麼,口水不經意間從少年的嘴邊滑了下來。
少年所在的地方名為臨江縣,至於臨江縣的隸屬,少年並不知道,只知道臨江縣因靠近灕江取名為臨江縣,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從未修改。
靠近江河流域,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壞事,好的方面在於旱季大概率不會因水源發愁,壞的方面在於雨季大概率會因水災發愁。
現在正值雨季,目前已經連續下了兩周雨,最近一周每天的降雨都可以說是百年難遇,灕江水位上漲速度肉眼可見,水災問題自然也成為臨江縣百姓最擔憂的問題。
天邊還沒亮,四方廟中已經有人前來焚香祈福了,嘴裡念念叨叨的說了很多,也不知道在說什麼。
天邊白光中逐漸染成紅霞,久違的陽光映入眼帘,隨著太陽的升起,來四方廟祈福和許願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四方廟裡人來人往,祈福和許願的聲音不絕於耳,在角落休息的少年自然被嘈雜的聲音給吵醒了。
少年醒來后並沒有多待,趕忙收拾起全部家當,朝著廟宇躬身拜了拜準備離開四方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四方廟附近是臨江縣最繁華的地帶,此時街道兩旁的商販早已撐起小攤,時不時能聽到商販吆喝叫賣的聲音。
奈何少年囊中羞澀,也只能聽聽叫賣的聲音,不會有任何購買的心思,無奈的嘆了口氣便沿著街道往城南方向走去。
城南門外矗立著一顆巨大的樟木,那棵樟木足足有二十人環抱起來那麼大,要說樟木之大在臨江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說樟木的歷史卻沒有一個人知道。
因為早在臨江縣建立之初這顆樟木就已經存在,有傳言稱樟木已存在幾千年,也有傳言稱其已達萬年以上,不過那也只是傳言罷了,其存在的歷史無從考證,自然不知道這些傳言是真是假。
少年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城南外的樟木下,當然少年對樟木存在的歷史沒有絲毫興趣,樟木的歷史也不是少年此行的目的。
以往天氣好的時候城南門外樟木下總有一位說書先生在講故事,天氣不好的時候說書先生自然也不會出現,今天難得放晴,說書先生應該會出現。
說書先生在臨江縣也算是小有名氣,年輕時勤奮努力讀書學習,一心想考取功名,只可惜天不遂人願,勞碌半生,卻不能高中。
然年事漸高,家中上有六荀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剛出生的孩子需要撫養,迫於生活壓力便放棄了對功名的念想,因只擅長讀文寫字,再三考慮便做起了說書人的行當。
不得不說其在說書上確實很有天賦的,講的故事總能讓人耳目一新、心生嚮往,一開始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隨著說書先生名氣增長,來聽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多,說書先生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據說說書先生僅靠說書便在臨江縣中置換了多處房產,真是羨煞旁人。
以前老頭子經常帶著少年去聽故事,少年對那個聽故事地方和講故事的人自然也是相當熟悉。
老頭子原名陳泰河,有一條腿瘸了,因此大多數人看到他又會叫他老瘸子,是少年養父,和少年一樣也是一名乞丐。
老頭子年輕時腿還沒有瘸,也不是乞丐,是一名漁夫,靠出海捕魚為生,可天有不測風雲,本來平靜的海面突然出現海上風暴,老頭子連人帶船都被卷到了風暴中。
捲入風暴不久老頭子便昏了過去,不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本來老頭子都以為活不成了,誰知醒來后直接就躺在了岸邊,人也奇迹般的活了下來,可以說是上天眷顧。
幸運的是老頭子活了下來,不幸的是此時的他渾身上下像是散架了一樣,整個人完全不能動彈,要不是有個漁民剛好路過救了他,估計老頭子只能在痛苦中慢慢等待死亡到來。
老頭子受的傷太嚴重了,去看了大夫,大夫也無能為力,只能給老頭子開了療傷用的草藥,剩下的只能看老頭子自己的命了。
老頭子的命也算硬,受了這麼重的傷還能硬扛了下來,雖然扛下來了,但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其中一條腿瘸了,雙手時不時會出顫抖等。
身體恢復的差不多的時候,老頭子也不好意思繼續呆在漁民家中,畢竟恢復期間吃的和用的都是漁民辛苦賺來的,已經虧欠別人太多了,沒必要留在這裡給別人增加負擔。
第二天,老頭子辭別了漁民,身無分文的老頭子走的時候也只能說說今日恩情只能來日再報,漁民也知道老頭子的難處,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在意。
老頭子離開后便想著去找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可惜並沒有人願意給這個不僅瘸了還手抖的人一個幹活的機會,沒有任何辦法的他也只能淪落街頭當一名乞丐。
成為乞丐第二十個年頭,老頭子在一間破廟中避雨時遇到了少年,那時的少年還是襁褓中的嬰兒,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少年被人遺棄在一間破廟中,老頭子正好在破廟中鎖雨,沿著哭聲找到了在破廟佛像后的少年。
本來老頭子是想當做沒看見等雨停了直接就走,一直聽著少年的哭聲又有點於心不忍,想著自己孤苦伶仃一輩子,臨老有個人做陪伴也不錯,便收養了還在襁褓中的少年。
人們常說賤命好養活,老頭子偏不相信,沒給少年取小名,準備直接給少年取個大名。
可想了半天硬是沒想出來該取什麼名字好,後來突然想起說書先生曾講過一些關於仙人山野奇聞。
傳聞中的仙人長生不死,還能御劍逍遙天地之間,少年因此有了名字,他的名字叫做陳長生。
事實證明養活孩子與取不取賤名沒什麼關係,沒取賤名的陳長生也很好養活,無病無災,健康成長,不過倒是有另一個讓老頭子憂心的問題。
剛撿到陳長生時,陳長生總是閉著眼睛,老頭子還以為他困了,不喜歡睜開眼睛,漸漸的才發現陳長生原來是睜不開眼睛,也就是說陳長生是個瞎子。
在某些村落里瞎子會被視為不詳,也難怪他會被拋棄,當然老頭子對所謂的不詳嗤之以鼻,自然也不會相信那些鬼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長生也逐漸適應眼睛帶來不適,雖有所適應,但每天得拄著個竹棍,實在是太不方便了,於是年僅五歲的他便萌生一個異於常人想法:
「既然眼睛看不見,那是否可以用耳朵替代,萬物皆有聲,若他能掌握萬物聲音的流動,那麼他的耳朵豈不是和別人的眼睛一樣,可以清楚知道萬物位置,也可以輕鬆辨別萬物。」
有了想法陳長生便開始了他的行動,為了驗證他的想法,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在繁華的鬧市、幽靜的森林、急湍的河流等地方,時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苦心鑽研半年之後,陳長生的想法便得到了驗證,一年之後更是徹底掌握這項能力,他的耳朵能根據萬物聲音的輕鬆辨別萬物以及位置。
陳長生還沒來得及高興,一場奇異的夢卻讓他擁有了一項更為強大的能力,剛掌握的能力在新能力面前顯得有點雞肋,倒是讓陳長生有點哭笑不得。
老頭子以前經常為陳長生看不見而發愁,如今看不見的問題對陳長生沒有絲毫影響,肯定需要知會一下老頭子,當老頭子知道后再也沒有因此事發愁。
至於另一個能力,即便是老頭子,陳長生也從未透露過半分。
那他為什麼一直拿著竹棍,目的自然是不想讓除了老頭子之外的人知道他有看得見的能力。
說書先生還沒出現,樟木下聚集了不少前來聽故事人,陳長生的到來沒有引起一絲絲波瀾。
再次來到熟悉的地方,再無熟悉的人,陳長生不免有些傷感。
一個星期前的暴雨,陳長生和老頭子來不及躲雨,淋了一身雨,老頭子年紀大,身體大不如前,淋雨後不幸染上了風寒。
沒有任何積蓄看病,老頭子只能躺著乾熬,年老體弱的老頭子沒能像年輕時一樣靠著苦熬撐過去,染病兩天後便與世長辭。
剛染病時老頭子還說等雨停了一定要再去聽一次故事,聽故事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續的雨天導致他很久沒去聽故事了,持續的雨天導致他很久沒去聽故事了,可是他最終還是沒有等到這一天。
陳長生此行的目的是來完成老頭子的遺願,替老頭子聽說書先生講一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