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包拯省親遇命案
「啟稟大人,廬州知州范桐聽聞大人回鄉省親,特來求見。」
話音剛落,花廳外赫然立著一位身著靛藍直裰之人。此人宛如蒼松般身姿筆挺,面容俊逸非凡,那清澈而堅定的目光,恰似寒夜中閃爍的璀璨星辰。
他恭敬抱拳行禮,動作行雲流水,尊崇之意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包勉目不轉睛地端詳著這位青年,只見他面龐如玉,身高逾七尺,挺拔的身姿猶如傲立的蒼松,散發出一種頂天立地的豪邁氣魄。
他腰肢看似纖細,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寬闊堅實的雙肩,彷彿能夠挑起千斤重擔。劍眉下,那熠熠生輝的星目,璀璨奪目,讓人難以移開視線。
他周身散發著一股英勇無畏的氣息,哪怕只是靜靜地佇立在那兒,也能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彷彿只要有他在,所有艱難險阻都會迎刃而解。
「此人莫非是南俠展昭?」包勉在心中暗自揣測。
只聽得包拯聲音洪亮地吩咐道:「展護衛,請將范知州迎至花廳,我們一同敘話。」
包拯一聽是范桐來訪,心中瞬間泛起層層回憶的漣漪。他憶起當年自己出任端州知州時,范桐還只是一名端州通判。那時,他們一同為百姓的生計四處奔波,為了正義奮力拚搏。未曾想,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如今范桐已然升任為廬州知州。
包拯言罷,展昭旋即轉身離去。未過多久,展昭再次回到花廳,這次他身旁多了一位客人。
這位客人頭戴黑色展翅襆頭,身著緋色的紅色圓領公服,面容白凈,胸前垂著三縷鬍鬚,更增添了幾分威嚴之態。
展昭和范桐一同跨過花廳門檻,范桐搶先一步,拱手向吳妙貞和包拯深深施禮,恭謹地說道:「廬州知州范桐,拜見包老夫人,拜見包大人。」
「范兄,不必拘禮。」包拯大步走上前去,親自扶起范桐,目光中流露出久別重逢的欣喜以及對老友的深切關懷。
兩人一番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包拯轉向包勉道:「侄兒,快來見過范知州,他可是三叔為數不多的摯友之一。」
只因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在朝中朋友稀少,僅有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幾位能與他志同道合。而在地方官員之中,范桐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包勉立刻起身,恭敬地向范桐躬身作揖,聲音響亮地道:「晚輩包勉,拜見范知州!」
「賢侄,無需多禮,快快請起。」范桐微笑著,右手輕輕捋著胸前鬍鬚,點頭示意包勉起身,同時伸出左手做出虛扶的姿勢。
包勉聞言,當即直起身來,恭敬地坐在包拯身旁。
吳妙貞轉向范桐,眼中帶著一絲疑惑,溫和地問道:「范知府,不知今日親自登門,所為何事?」
「老夫人,實不相瞞,廬州最近發生了一起離奇命案,我苦思多日,仍毫無頭緒。聽聞希仁兄回鄉省親,特來請教,望希仁兄能助我一臂之力,破解此案。」
包拯聽聞后,當即正色道:「范兄,你我兄弟之間無需過多言語上的客套。既是如此離奇的命案,愚兄自當全力相助。還請范兄詳細告知案情,我們一同探討。」
「五天前,城中楊屠戶之子急匆匆到衙門報案,稱自己父親在家中遭遇不幸離世。我接到報案后,立即帶領仵作和捕快前往現場勘查。經過仵作細緻的驗屍,發現楊屠戶的屍體上竟然沒有絲毫的傷痕,且體內也並未檢測出任何中毒的跡象。」
聽完范桐的敘述,包拯陷入了沉思,眉頭緊蹙,彷彿在腦海中構想著案件的種種可能。過了許久,他才緩緩開口問道:「那楊屠戶可曾患有任何疾病?」
范桐回答道:「起初我也這般懷疑,但當我詳細詢問了楊屠戶的家人以及左鄰右舍,他們均表示楊屠戶身體健壯,從未聽聞過他患有任何疾病。」
「既然屍體上沒有傷痕,又無中毒跡象,且死者並未患病,那麼兇手是否可能採用了特殊的手法?」包勉在一旁仔細聆聽著包拯和范桐的對話,心中不禁開始推測案情。
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回想起自己在穿越前曾痴迷的《大宋提刑官》電視劇中提及的一種極其殘忍且隱蔽的殺人手法——兇手用火燒紅的鐵釘從死者頂門穴釘入腦顱致死。若非細緻查驗,這種手法極難被察覺。
一想到此,包勉的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他直視著包拯和范桐,深吸一口氣后,謹慎而充滿期待地說道:「三叔,范知州,我或許能推測出一種可能的行兇手法,兇手可能是用燒紅的鐵釘從死者頂門穴釘入腦顱致死,但這也僅僅是一個初步的猜測。」
包拯和范桐對視一眼,臉上皆露出驚訝之色。包拯目光緊盯著包勉,眼中滿是探究與疑惑。范桐則是眉頭緊皺,嘴巴微張,似乎對包勉的話感到難以置信。
吳妙貞更是驚訝得瞪大了眼睛,雙手不自覺地抓緊了衣角。
包拯定了定神,聲音有些顫抖地問道:「侄兒,這般隱秘之事,你是如何知曉的?」言語中,既有對侄兒說法的質疑,也有對這神秘手段背後真相的強烈渴求。
包勉深知不能直接提及自己的穿越經歷,便回答道:「我曾在茶樓聽一位說書先生提及,說大唐時期的狄仁傑曾辦理過類似案件。」他巧妙地避開了直接回答包拯的問題,同時也沒有提及宋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懷疑。
范桐沉思片刻,雙手不停地摩挲著,才緩緩開口:「若真如賢侄所言,那麼開棺驗屍恐怕是唯一能查明真相的辦法了。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希仁兄有何看法?」他的聲音低沉而凝重,顯然也在思量這一決定的後果。
花廳內一片沉寂,包勉和范桐都緊張地注視著包拯,等待他的決定。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而凝重的氣氛,彷彿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包拯眉頭緊鎖,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扎。他深知開棺驗屍乃是違背常理之舉,定會招來諸多非議和阻力。然而,若不如此,又怎能揭開真相,還死者一個公道?
他在心中暗暗思忖:「我包拯一生為官,只為公正二字。若此時退縮,不僅對不起死者的冤魂,更有愧於百姓的信任。即便背負罵名,我也要查明真相!」
終於,包拯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開棺驗屍雖為無奈之舉,但但若能揭開真相,還死者及其家屬一個公道,我包拯願承擔一切後果。事不宜遲,我們即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