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稱帝的手續 石亭之戰勝利

第165章 稱帝的手續 石亭之戰勝利

自從劉備東征失敗以來,東吳扛起了面對魏國的軍事壓力,因為魏國想打蜀漢,要麼穿過漫長的秦嶺去送,要麼從東三郡朔水而上也是送。而魏國與東吳卻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大體上是沿著長江,呈現划江而治的格局。所以,魏、吳爆發矛盾衝突的可能性,十分大。

曹丕時期,魏國曾多次對東吳用兵,但東吳打起防守戰來,也是有極高的天賦的。每次都讓魏國鎩羽而歸。

諸葛亮揮師北伐,魏蜀兩國開戰,天下局勢發生了新變化。老三竟然穿過秦嶺去抽老大了,這讓孫權十分吃驚,蜀漢的國本明明被劉備在夷陵一把火敗光了,怎麼才幾年時間,諸葛亮又攢起來一批人,差點還把魏國的西北給吞下來了。

不過,好在是蜀漢沒能吞下雍涼二州,不然孫權吳老二的位置可能要滑檔到吳老三了。更何況,魏蜀雙方的主公都是稱帝了,而自己的頭銜還只是個吳王。

魏蜀一旦進入到了拉鋸戰,雙方國力軍力都是消耗狀態的話,那孫權就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東吳不但可以坐觀魏蜀雙方消耗實力,還可以通過販賣軍需或者做倒爺,比如將蜀漢的蜀錦高價倒賣給魏國,把魏國的戰馬高價再賣給蜀國。

而孫權自然不甘心一直猥瑣發育,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像魏蜀兩家一樣,獲得自己的合法權——稱帝。

自古以來,想要稱帝登極,無外乎幾種方式。

第一,禪讓制。為代表的就是堯、舜、禹。不過,《史記》記載了舜帝「巡狩」南方,征討三苗的事情。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舜帝的離奇「巡狩」,可能是被大禹流放了。(《史記》記載: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

不過,禪讓制,是中華大地對最樸素的先賢的美好設想,王位是有德者居之。後世也有人模仿此方案,王莽篡漢,以及曹丕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

第二,世襲制,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從夏朝大禹的王位由兒子啟繼承。就此開啟了中國古代王朝「家天下」的序幕,父終子及、兄終弟及,或者從同宗的子弟之中尋找一個繼承人。

第三,就是打天下。漢和明,史學界一直都比較認可的兩個得國最正的兩個朝代。秦朝基層公務員——漢高祖斬白蛇起義,貧農僧人——明太祖開局一個碗,都是起於毫末,一點點打拚創造了兩個傳承百年的朝代。

魏國,曹丕,表面上看是走了禪讓制的方式,但其實他是繼承了曹操的事業。

曹操從兗州陳留郡起兵,靠著鐵打的曹氏夏侯氏兄弟們,和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和他背後的潁州門閥,挾天子以令諸侯,掃袁術、剿呂布、收張綉、撫關中,最終在官渡拿下了自己前半生的大山——袁紹,而後征烏桓,最後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天下九州得其六。如此功業,放眼三國之前的歷史,也只有幾個人才幹成過。

所以,曹丕三辭之後,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改元稱帝,建立了魏國。得國的方式,非常走完了一整套的流程,由劉家將天命,禪讓給了曹魏,屬於走了全套的法律程序把房本過戶的。

而劉備,是漢獻帝親自承認的大漢皇叔,其當年東奔西走,每到一處,無不禮遇有加。投公孫瓚,公孫瓚把常山趙子龍給了劉備;投陶謙,陶謙將徐州城相贈;投曹操,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投袁紹,袁紹出城相迎。

劉皇叔一生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在得知曹丕稱帝后,宣傳曹丕害死了漢獻帝,大漢總公司倒閉了,自己作為大漢益州分公司,現在要將這個天命給續上。

曹丕和劉備的稱帝都是合乎禮法,有著合法依據。但是孫權手裡既不姓劉,而且又沒有漢獻帝,可以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禪讓制和世襲制都走不通,那還有個辦法,把蜀漢和曹魏滅了,到時候孫權再稱帝,自然就是民心所向了。

不過,孫權想了想,這輩子連合肥都沒能打下來,還是算了。既然想合情合理地稱帝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不要臉一點。

只要另外兩家不反對自己稱帝,那厚著臉皮也能當上皇帝。

蜀漢是自己的盟友,而且現在諸葛亮的核心戰略是北伐,無暇顧及自己。即便是蜀漢和自己反目,蜀漢的實力不如自己,東吳善於防守戰,就有劉備東征失敗的例子在前。最關鍵的是,蜀漢的當家人諸葛亮是個明事理的人,現在要是蜀吳再開戰,那乾脆別打了,直接投降曹魏吧。

但是,魏國可不願意輕易放過東吳。魏國實力最為強大,天下九州佔了六州。即便是需要分一部分精力去應付蜀漢,那也能騰出手來,對付你孫權。

曹魏的各大軍區中,雍、涼軍區是對付蜀漢的主戰場;

荊、豫軍區既要防範蜀漢偷襲東三郡,又要應對東吳方向的壓力,東吳只需要派軍對峙,守住江陵即可。而江陵城防十分完備,當年在關羽的監製下,修了內外兩城。善於防守的東吳,憑藉此城,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最具有威脅的,便是魏國大司馬曹休所統轄的揚州軍區。即便是蜀漢北伐以來,揚州軍區的軍力仍然是只漲不跌。所以,孫權只能想辦法,削弱曹魏在揚州方向的實力。以免威脅到東吳的根基——建業。

公元228年,在孫權的授意下,吳國鄱陽太守周魴採用詐降之計,也即他寫信給魏國大司馬曹休,表示自己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

曹休得知鄱陽太守周魴有歸降自己的意思后,曹休沒有感到懷疑。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進攻東吳的大好機會。

於是,曹休親自率領10萬大軍,朝著東吳的皖城前進。

同時,魏明帝曹叡想要一洗蜀漢帶來的陰霾,還命令司馬懿進攻江陵,賈逵進攻東關,從而策應曹休的行動。由此,在石亭之戰中,曹魏總共投入的兵力超過了10萬,這可謂是聲勢浩大了。

得知曹休上當的消息后,孫權親自率軍進駐皖口,並讓陸遜、朱桓、全琮這三位將領分別率領3萬大軍,從而在石亭一帶埋伏曹休。

等到曹休大軍進入到石亭后,東吳大將陸遜親自統率中路大軍,並命令朱桓、全琮分別衝擊曹魏大軍的左右兩側。

在曹休進軍后,尚書蔣濟向魏明帝表示駐守於上游的吳將朱然可能會從曹休後方襲擊,而吳軍亦可能隨時會東進切斷曹休退路,建議派兵救援曹休。

對於東吳的埋伏,曹魏一方也是有所防備的。不過,曹休立功心切,沒有聽從這些勸諫。最終,導致了石亭大敗。東吳乘勝追擊,斬殺、生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驢騾車輛上萬,以及魏軍幾乎全部的軍資器械。

石亭之戰後,曹休上書謝罪,魏明帝遣屯騎校尉楊暨宣旨撫慰,禮節賞賜更加隆重。曹休慚恨不已,因此癰發於背。最終,大司馬曹休因為這場戰役的失利,所以在同年就發病去世了。

孫權憑藉著石亭之戰的大勝,讓自己的威望在東吳各派系家族中,再一次地拔高。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登基,國號為吳,改元黃龍。

就此,三國正式形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蜀秘,三造大漢工作紀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蜀秘,三造大漢工作紀要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5章 稱帝的手續 石亭之戰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