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李嚴出兵的條件 諸葛亮二次北伐
見司馬懿如此部署,向來謹慎的諸葛亮不得不暫緩軍事進程,推遲北伐日期。
諸葛亮在帳中與我們討論,姜維說道,「司馬懿將原來應對東吳的軍隊,調過來威脅我們漢中,就料定東吳沒膽量進攻襄樊。真是奸詐啊!」
「魏國在長安駐軍7萬、陳倉一萬、隴右3萬,共計11萬人。
即便我們從漢中傾巢而出,也要打以少勝多的逆風局。
現在司馬懿在上庸駐紮了重兵,大概有三萬人。若是我們分兵留守,則北伐的勝算可能性就更小了。
若是我們不予置理,司馬懿慣於兵出奇招,倘若真的溯水而上,我們就被動了。」我分析說道。
「那看來眼下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就是比拼家底的時候。」諸葛亮起身說道,看來丞相已經有了主意,繼續說道。
「溢之說的不錯,現在就是跟曹魏拼家底的時候了。
為今之計,只能再調軍隊入漢中。孫權稱帝,我們派使者稱賀,與我們正處於蜜月期。永安城已經經營多年,並不需要那麼多守軍了,只能讓李嚴將軍,提軍入漢中鎮守了。」
「此外,還可以寫信給孫權,與其約定,共同伐魏。讓曹魏東西兩側壓力倍增。」魏延說道。
諸葛亮以平北大都督府的名義寫信,送往永安城交與了李嚴,請李嚴率軍到漢中駐防。
李嚴看完信后,並沒有動身。反而是寫一封回信交給諸葛亮。信中提出,先是誇讚了諸葛亮一番,丞相南征蠻夷,將南中五郡納入了蜀漢的統治,上次北伐又將武都、陰平二郡填入了版圖,丞相功高卓著。
但是,益州這樣一來就有23個郡之多,遠遠多於其他州所轄的郡數量。
版圖太大不利於管理,精耕細作更加高效,可將益州東部附近的五個郡劃撥成立巴州,由李嚴擔任巴州刺史。丞相仍然為益州刺史,益州仍然是天下最大的州。
平心而論,李嚴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只是他說的是公話,謀的是私事。
像極了《人民的名義》中,趙立春將李達康調離呂州,到林城當市委書記。盤活了林城的經濟,也讓呂州在高育良的治理下平穩發展。表面上看,是趙立春知人善任,但其實,是為了趙瑞龍的湖上美食城的落地而想出來的一石三鳥之計。
諸葛亮看完信后,勃然大怒,「這個李嚴,先是勸我進爵稱王,被我拒絕後,竟然以出兵為條件,想分走五個郡,自己當巴州刺史,真是狼子野心!」
李嚴被諸葛亮拒絕後,又提出想要開府的請求,這件事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想當巴州刺史,這是李嚴的談判策略,正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李嚴心想,「既然你諸葛亮,不准我當巴州刺史,那就讓我開府總行了吧。你該不至於連續拒絕我兩次。」
然而,諸葛亮立刻回應,至於,就是要拒絕你兩次。
李嚴內心的小算盤諸葛亮怎麼會不知道,李嚴在永安經營了多年,東部地區是他的根本。李嚴不願失去東部的根本,但又不能違抗軍令,提出要以讓自己開府為條件來交換。
諸葛亮沒有同意開府,但是同意李嚴之子李豐都督江州,李嚴見大本營根本未失,才同意支援漢中。
幾番討價還價之下,李嚴終於率軍一萬五千人,向漢中進發,諸葛亮也很是大方地讓李嚴兼任了漢中太守,負責鎮守漢中以及為北伐大軍提供糧草。
在諸葛亮看來,自己給地盤,給重任,給尊重,除了要統一事權,一些違背根本行政方針的要求沒滿足之外,已經是仁至義盡,包容至極;在李嚴看來,則是自身的權力和地位遠遠沒有得到滿足,而且還被諸葛亮一步步削弱。兩人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諸葛亮再次率領北伐大軍從漢中出發,這次軍事目標明確,拿下陳倉城!
原因有三點,第一,隴右和關中已經囤集了大軍,魏國的防守策略依然是,重關中而輕雍涼。關中7萬,其中有三萬機動性和戰鬥力極高的虎豹騎,更有大將軍曹真和車騎大將軍張合統御。雍涼有兵甲三萬,有雍州刺史郭淮鎮守。兩邊都不是好惹的,只有堅城陳倉,兵力較少。
第二,此前先鋒部就已經拿下過一次陳倉城,有過先前的經驗,陳倉理論上也不會那麼難打。
第三,拿下陳倉,可以據守,通過陳倉道可以源源不斷地將糧食送往於此,也可以大面積切斷隴右和關中的聯繫,這樣一來,魏軍只能走漫長的隴山諸道上隴。路難走,時間慢。而控制了陳倉就等於控制了陳倉渭水道這條高速公路,往後也可以慢慢地蠶食隴右。
這次出征,諸葛亮讓鎮北將軍魏延和陳式擔任先鋒軍一萬人,去阻擊曹真所部。
還是由馬忠、呂乂率領后軍一萬人,出祁山道,還是去包圍祁山城。諸葛亮給的原則就是,吸引敵軍火力,將郭淮釘死在隴右,不讓其走陳倉渭水道,來支援陳倉。
其餘七萬人,由諸葛亮親自率領,目標旨在拿下陳倉城。
我提領著一萬人軍隊,跟隨中軍出發。我手中握著青釭劍,這是去年在漢中成婚的時候,趙雲遣人從成都送來的。
我騎在馬背上,拔出青釭劍,陽光下,劍鋒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