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如期而至的蝗災

第218章 如期而至的蝗災

就在劉卓專心處理省內公務,將要把青州旱蝗忘掉的時候,三百多里之外昌樂、安丘等縣發生了蝗災。

青州以東的安丘縣。

夏季的某日,炎炎烈日高懸空中,如火一般炙烤著大地。田間幾乎看不到什麼人,只有廖寥數人正在田地里除草。

汗水已經浸濕了身上的淺色汗褂,但田間的百姓依舊辛勤的除著草。偶爾會走到樹下喝口水,坐下歇一歇。

就在農民準備喝水時,一陣咯咯作響的聲音傳來。仔細望去,數不清的旱蝗出現在田地里。

「蝗蟲,蝗災。」農民驚慌失色,隨即大喊著朝村子跑去,地上、手中的物件也都顧不得了。

與此同時,安丘縣多處村莊蝗災肆虐。蝗蟲所經之處,蘆葦、莊稼被蝗蟲吃的一乾二淨。

安丘縣衙。

「縣尊,縣尊,出大事了。蝗災,蝗災肆虐啊。」安丘縣的齊師爺火急火燎的越過角門跑向大堂,並大喊道。

「齊師爺,何事如此慌張?」安丘知縣望著氣喘吁吁的縣丞壓低聲音道。

明朝大多數的縣衙構造,有兩個共同點,其一是封閉性,四周以高牆和外界相隔;其二形制四方規整,中間有一條顯著的中軸線。

縣衙前有一照壁,照壁之後是宣化坊。牌坊以里為大門,大門兩邊的牆呈「八」字形。八字牆上可以張貼縣衙的告示、榜文。

牌坊以里,設醫學、陰陽學,右側設有急遞鋪,用以縣衙公文的傳遞。有的縣沒有建設鼓樓。照壁與宣華坊的左側是申明亭,旌善亭在右側。

大門(或者鼓樓)之後是儀門。儀門與大門之間是一段甬道,兩側均有獄神廟,除此外還有死牢、膳館、衙神廟、土地祠、寅賓館、皂班、壯班等。

進入儀門就可以看到戒石坊,戒石坊向北就能到達月台。台上就是縣衙最核心的建築,大堂。

大堂是知縣審案、辦公治所。大堂的左右側還設有典吏衙、吏舍。大堂院內的甬道兩側是六房辦公之所在,左側是吏、戶、禮三房,右側是兵、刑、工三房。

大堂之後是二堂,二堂是知縣預審和暫時休息的地方。二堂后是內宅門。宅門內為三堂和知縣居住之所。後堂內有住宅、花廳、書房、護院等建築。縣丞、主簿、典史的衙、宅分佈於二堂中軸線兩側。

「蝗蟲,蝗,蝗……蝗災。安丘縣城外,多處村子發現蝗蟲。用不了多久,全縣的莊稼都會被蝗蟲吃盡啊。」齊師爺的臉上滿是驚慌,一遍擦汗,一邊喘著粗氣彙報道。

「蝗災。」

王知縣騰的從桌案后的椅子上起身,驚呼道。

「災情如何?」王知縣迅速調整了情緒,然後表現出從容不迫的樣子,一臉嚴肅的詢問道。

「蝗災自北向南,自東向西而來,已經毀了小半個安丘縣的莊稼。不出幾日,安丘縣的整個莊稼就全完了。」齊師爺哭喪著臉,不知如何是好。

「立刻上報府台大人,如實告知安丘的蝗災情況。並派人通知周邊各縣,令其做好防範。另外,立即令人查驗倉、庫餘糧,儘快安排賑災事宜。」安丘知縣王世哲鎮定自若,處事不驚。

在知縣這個位置上來來回回十多年,王世哲處理政務的經驗極為豐富。

先前,王世哲對於巡撫衙門的公文確實沒有過於在意,但轉眼之間就被打臉。如今,再後悔也沒有什麼用處了,只能希望府台衙門與撫台衙門可以多運些糧食過來。

雖然安丘、諸城縣受災嚴重,但壽光、昌樂兩縣因有撫台衙門的幕僚蘇慕之、丁堇禾盯著,並且事先早做了防範,受災範圍、損失減輕不少。

「巡撫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啊,竟然能夠提前預知蝗災的發生,下官對劉巡撫可是崇拜已久。此番若不是蘇先生親自前來壽光縣,走訪各地,我壽光今年的日子可能難熬了。今夜,魏某在縣衙擺了桌宴席,還請蘇先生賞臉。」

壽光知縣魏書禮張大眼睛,凝視前方,望著雞、鴨、蛙、鳥吃蝗蟲的場景,不禁感慨萬千。

「魏知縣,宴席就免了吧。蝗蟲還在青州多地肆虐,慕之實在難以下咽,還請魏知縣諒解。」蘇慕之內心一陣鄙夷,但心中的怒火又不能立馬發作,只得與之虛與委蛇。

由於昌樂至安丘、諸城的水泥路沒有建成,而且路途也較遠,加之人手不足。蘇慕之、丁堇禾也只是派人前往通知兩縣的縣令,壽光縣也就是運氣好,不然這個知縣魏書禮絕對日子不好過。

「蘇先生言之有理,所言極是。」魏書禮滿臉笑容,走上前奉承諂媚道。

「魏知縣,上報益都得公文可曾擬好?青州多地受災,公文早到一分,壽光的百姓就能早一分收到賑災的糧食。」蘇慕之一臉真誠,鄭重其事說道。

「蘇先生放心,公文已於昨日就發往益都縣,應該當日就到了。府台衙門現在應該在籌措糧食賑災。」魏書禮聽后,忙不迭說道。

「甚好。」蘇慕之點了點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

在昌樂知縣的大力支持下、丁堇禾的提前防備中,昌樂縣莊稼、以及百姓的損失幾乎降到了最低值,這也讓昌樂的百姓歡喜不已。以往的歷次蝗災,蝗蟲吃光了能吃的所有東西,百姓不得已才離開家鄉成為流民討吃食。

如今雖有損失,可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來年總歸是可以收穫些糧食。再說了,還有朝廷的賑災糧。只要可以活下去,沒誰願意拖家帶口的逃離家鄉。

「丁先生,這段時間通過家禽捕殺蝗蟲、火燒蝗蟲、以及人工捕捉,基本上算是控制了昌樂的蝗災。您的到來解救了昌樂縣的十數萬百姓。」

「溫知行攜昌樂縣衙的一眾官員、以及昌樂百姓,衷心感謝劉氏商行捐贈的糧食物資,感謝巡撫衙門在蝗災中的辛勤付出。」昌樂知縣溫知行說完后,立即帶著眾人向丁堇禾行禮感謝。

「使不得,使不得啊。我來此是受了巡撫大人的囑託,至於劉氏商行的物資更不是我準備的,我不過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實在是等不大諸位如此大禮。」說完,丁堇禾同樣回了一禮。

「丁先生就不要推辭拒絕了。這也是昌樂百姓的心意,不管是巡撫大人還是丁先生,昌樂百姓一定銘記心中,不敢忘懷。」溫知行嘴角勾起,微微一笑,由衷的感激道。

「諸位的一番心意,堇禾愧領了。」丁堇禾一臉真誠道。

昌樂、壽光兩縣發生蝗災的公文先後被送到了益都縣,青州知府隨即就知道了兩縣的蝗災。若只有兩縣受災,青州還是能夠從容應對,遊刃有餘。

但是,以往每次發生蝗災,安丘、諸城也會遭災,並且受災的範圍、損失遠超昌樂、壽光兩縣。

府堂內,現任青州知府已經在心中罵了陳應元不知道多少遍,提前存糧入倉就這麼難嗎?如今,只能厚著臉皮派人前往巡撫衙門請求多撥些賑災糧。

「府台大人,當務之急是要上報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巡撫衙門。省里早一刻知道青州的災情,青州的百姓就少受些苦啊。」府堂內的江同知見青州知府一臉猶疑的樣子,直接開口勸說。

「江老弟,我隨後就要前往安丘、諸城等縣安排抗災事宜。不知可否代我前往濟南城一趟?親自向上官彙報青州的災情。」一旁的青州知府見狀,遂提議道。

「下官願意前往濟南城。那青州府內的一切,就有勞汪知府費心了。」江同知十分爽快的答應汪知府的建議,絲毫沒注意到青州知府的小心思。

三日後,濟南府的劉卓知曉了蝗災的發生,隨後就立馬調集全省的力量賑災,追責的事情也拋諸腦後。

因事先有準備,抽調各府的糧食、物資也極為的快捷方便。不過短短的五六日的功夫,第一批的賑災糧就被運往青州。在這過程中,水泥路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大人,那上任青州知府陳應元在去年的議事上極不配合,導致青州的存糧不足。恰逢蝗災,才釀成了今日之禍。大人應該據實彈劾上任青州知府。」崔世英疑惑不解,最終鼓起勇氣問道。

「不妥,陳應元在存糧入倉一事上確實目光短淺,但是並沒有做錯什麼。況且,當初的存糧入倉只是倡議而已。巡撫衙門、布政使司也沒有將此事的行文各府,更不是朝廷的旨意,所以彈劾無用的。」劉卓瞥了一眼崔世英,隨後耐心解釋道。

「即便如此,那陳應元在青州任上也犯了不少的事,大人千萬不能放過此人啊。不然到頭來,受苦的還是青州百姓。崔世英懇請大人上奏參劾青州的一眾不法官員。」隨後,崔世英立馬就跪在了地上請求。

劉卓望了眼跪地的崔世英,右手敲擊著桌案,陷入深思。許久,劉卓才開口。

「既然如此,那你由你代我前往青州,看一看青州的百姓和青州的官場。」劉卓鄭重其事說道。

「屬下領命。」

朝廷雖然內憂外患,但在山東,心向朱明的官員與文人階層大有人在,劉卓暫時並不想與之為敵。

等遼東的后金被蕩平,攜滔天之功,四海之名,破竹之勢,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將整個山東收入囊中。屆時,便有逐鹿天下的資本與底氣。

除掉后金有利有弊,但是總體來說,利大於弊。沒有后金的威脅,遼東、薊鎮、宣府、大同等地的兵力就可以釋放大半,那時候山東面對的壓力就會大很多。

劉卓也無所謂了,與其讓邊軍死於外族之手,不如在內戰中一較高下。

(部分內容參考抖音博主的解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大周太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大周太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8章 如期而至的蝗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