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你結盟,我也結盟,乾隆來了
「哈?康熙帶頭和金國結盟了?這下大宋、大元、大遼的皇帝們和張角、老朱他們都要睡不好了。」
聽聞康熙和完顏阿骨打會面結盟的消息,李中孚的表情變得有些怪異。
金跟后金,聽起來有關係,實際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和後唐好歹還有傳承聯繫,皇帝又都姓李。
完顏阿骨打和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八竿子打不著嘛。
至於說同為女真,那也挺扯的。
自從金國被南宋和大蒙古帝國夾擊滅國,女真本身就只剩一個名字。
更何況所謂的女真族其實是由各族組成的。
其中甚至有相當一批人是漢族。
不然金國的文化、科技等也不會那麼昌盛。
不然老朱一統南北、再造華夏也不會被那樣歌頌。
元朝乃至明初時的華夏南北兩地,那是真的完全不搭噶啊。
就算同為漢族,彼此的認同感也幾乎沒有。
漢族尚且如此,何況南宋時期就被滅掉的女真的金呢?
從南宋到明朝末年,三四百年的時間裡,就算還有女真族群、部落,血脈也早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如果非說后金和金國有什麼關係,那完全就是牽強附會。
更別提金國皇室和大清皇室。
「可不睡不好嗎?尤其是遼國的皇帝,算來算去,貌似遼國成了最弱的。」
給李中孚帶來消息的朱厚照一邊大口啃著萬貞兒才做出來的醬香餅,一邊含糊不清的說道。
李中孚笑了笑。
遼國可不慌嘛。
環顧四周,宋、西夏、蒙古都是死敵。
金國更不必說。
遼國就是被金國滅掉。
雙方的地盤高度重合。
本來金國、遼國、宋、張角聯盟、四代十國聯盟的實力相差不大,勉強維持住了平衡。
也就一個蒙古野得很、強得很,又聯繫不上,不知用心。
這下可好。
一旦大一統王朝清朝跟金國聯手,那就好比山林虎變成了過江龍啊!
關鍵是張角聯盟地處偏遠,有地利。
四代十國和宋都是漢人政權,一旦抱著始皇帝、漢武帝等人的大腿哭一哭,興許能借來兵馬,有人和。
而大元強大無匹,蒙古帝國的鐵騎更是飲馬多瑙河畔,想打誰隨時都能打,占著天時。
而遼國呢?
地處四戰之地,沒盟友,沒強大實力,怎麼看都像是要被第一個吞併的。
耶律阿保機等人不愁就怪了。
就連李中孚都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讓他們破局。
卻不料……。
僅僅過了三天,朱厚照又來通風報信了。
巧了,他來的時候又是飯點。
接過萬貞兒遞來的碗,朱厚照狠狠扒了兩口飯,又幹掉了兩塊燉土豆的牛腩,這才彷彿活過來似得:「你們猜遼國是怎麼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
李中孚、朱鶴鳴、三個萬貞兒以及留下吃飯的萬貞兒的三個牌友長孫皇后、獨孤皇后、張皇后統統好奇的看著朱厚照。
朱厚照不急不忙的大大喝了一口胤禛寶貝的不行的葡萄酒,這才繼續道:「他們跟魏朝聯姻了。」
「魏朝?曹操那個魏朝?誰跟誰聯姻啊?」張皇后問道。
「就是那個蕭太后。」
「蕭太后?」
「她自願要嫁給曹操,不過她不會直接嫁過去,聽說她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在曹魏那邊,她是曹操的太上妃。
而在她那邊,曹操是他的入幕之賓,和順治一朝的多爾袞一樣做皇父攝政王。」
此話一出,在場的幾個女性都有些目瞪口呆,完全想不到居然會有人有這樣的騷操作。
李中孚仔細想過後,卻多少有些理解蕭太后。
原本的歷史中,遼景宗駕崩后,國事艱難,外憂內患,蕭太後為了穩定朝局,發展國家,保住自己兒子的皇位,不得不想方設法。
而韓德讓據說是她以前的未婚夫。
只因皇命難違,二人這才沒有成親。
韓德讓彼時已經是大遼重臣。
蕭太后無論於公於私,都得籠絡住他,做出一些不能放在明面上的事也是正常。
就好比孝庄之於多爾袞的愛情傳說。
那可是在清朝時就傳開了。
並非後人亂七八糟的杜撰。
退一萬步說,除了漢族,其實很多民族都有父親死亡、兒子繼承父親小妾的規矩。
有的地方甚至有兄弟幾個娶一個媳婦兒的習俗。
貞潔、倫理什麼的,人家有不同的看法。
只能說是環境使然,沒法分辨誰對誰錯。
如今遼國的局勢比當初還要惡劣。
蕭太后故技重施倒也正常。
而曹老闆這個人,那也是不拘小節,愛好獨特。
雙方一拍即合,倒也正常。
關鍵是魏朝在一眾朝代里算不上強大。
每個時空的地盤還都得跟蜀漢平分。
別的不說,單是跟漢朝比,魏朝就差得遠。
若能跟遼國互為支援,曹老闆他們的腰杆子也能硬一些。
雙贏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此國家大事而言,蕭太後跟曹老闆之間到底會不會洞房什麼的,已經顯得完全不重要了,也沒誰會因此笑話他倆。
畢竟名譽犧牲也是犧牲嘛。
又過了些天,曹操和蕭太后正式舉辦婚禮。
同一天,康熙與完顏阿骨打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約定共同進退,榮辱與共。
鬆散的各個朝代一下子就緊密了許多。
大有朝著天下一統的趨勢去走。
但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天下是不可能一統的。
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華夏大地目前就已經有一二百個了。
加之各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就算是李中孚來當名義上的領袖,都很難料理的清楚。
或許整個局勢會逐漸演變成一超多強?
誰知道呢。
……
曹操和蕭太后大婚後的第七天,清朝又來了一位皇帝。
這次是乾隆。
他一過來,就遭受到了親爹雍正的鐵拳關愛。
康熙沒有攔著。
但在乾隆實打實挨了一頓揍后,他還是出面維護了一二,收穫了乾隆的一波感激。
之後乾隆就被康熙拉到一邊普及起了後續歷史知識。
此時的乾隆年方五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遠不到後期那麼昏庸。
聽聞自己將來乾的那些事兒后,他臊的不行,連連保證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而對於大清眼下的局勢,他則瞬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也有了一些想法。
巧了,他的想法和康熙簡直不謀而合。
康熙因此格外喜歡這孫子,連帶著看胤禛更加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