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項梁之死
項梁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立熊心為楚王,建都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
當時熊心的年齡大致在30歲左右,和項羽年齡相仿。
所有命令表面出於熊心之口,實則項梁才是幕後的「操盤手」。
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說熊心愿意受人操控嗎?
不過眼前都是項梁的勢力,熊心只能選擇隱忍。
項梁躊躇滿志,他要拿章邯開刀,讓各路諸侯見識一下他的能力。
不是「擒賊先擒王」嗎?那好,就讓我項梁活捉章邯吧!
……
前面講過了章邯攻陷魏國地盤時,魏王魏咎自焚而死這件事。
此戰,章邯殺的齊楚聯軍大敗。
隨聯軍一起來的還有齊王田單,原來田單不放心,親率一支人馬來援救魏國。
田單為何與趙王武臣關係這麼鐵呢?
原來田單還是齊國丞相時,趙王武臣曾用十座城池換取田單幫助趙國攻燕。
武臣曾被燕王活捉過,他覺得田單能復活齊國,也一定能為他報仇,認為用城池把田單交換過來肯定是賺了。
當時趙王的謀士張耳、陳餘極力反對這事。
說田單沒那麼厲害,傳得邪乎而已。
也可能是張耳、陳餘嫉妒田單,不願意讓他來趙國。
但終究沒能說服趙王,田單被交換到了趙國。
不管什麼原因吧?最後還真沒讓張耳、陳餘看走眼,田單隻拿下了三座燕國小城。
趙王用十座城池交換來的田單徹底賠了!
這件事說明一個人不是全能的,有時候機遇很重要。
比如趙王曾把一眾牛人吸引到他的身邊,如樂毅、田單、廉頗、藺相如等人,
這些人在趙國都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田單和齊聯軍一同遭遇了失敗,最後田單也被章邯殺了。
此時的章邯風光無限,遍視天下,竟然找不到一個對手。
……
隨田單一起救魏的田單堂弟田榮,收集殘兵敗將逃到了東阿。
在反秦戰爭中,一個趙王武臣,一個齊國田單都很自私。
二人沒有大局觀念,都忙著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考慮大局。
主要原因是這兩人覺得自己能力強,不肯屈居楚王之下。
二人下場卻很慘!武臣被手下李良斬殺,田單被章邯所殺。
齊國人聽說田單死了,於是就擁立以前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
田角為丞相,田間為上將,以此保衛齊國地盤。
假如你是章邯,你接下來幹什麼呢?
沒錯,宜將剩勇追窮寇!章邯揮軍攻打田榮佔據的東阿城。
此時項梁接到了戰報,說派去救魏國的楚國援軍以及統帥項它,悉被章邯打敗並處死了。
項梁一怒之下,發兵東阿去救田榮。
恰好章邯兵發攻擊田榮,兩強可就在東阿碰面了。
這是項梁和章邯第一次交鋒。
可能章邯連打了幾場勝仗有點驕傲,也有還不熟悉項梁打法的原因,章邯一下子被項梁打敗了,狼狽不堪領軍往西而逃。
田榮隨之被解救。
這時田榮想起齊國人不夠意思,哥哥田單剛死就重新立了新王。
「你們太拿我們田家不當人了,至少等我回去大傢伙商量一下再立齊王也不遲吧?」
田榮越想越氣,隨即帶兵攻打齊國都城臨淄。
田榮和他哥哥田單都是狠角色。齊國新王田假還沒把寶座捂熱,就被田榮的軍隊打跑了。
新齊王都沒組織一次像樣的抵抗,就如鳥獸般散去了。
齊王田假逃到了楚國,丞相田角逃到了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先是藏到楚國,後來聽說哥哥田角逃到了趙國,於是也選擇逃往了趙國。
田榮奪回了齊國地盤,擁立田單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軍,齊國這才穩定了下來。
……
話說章邯在進攻佔據東阿的田榮時,被突然出現的項梁軍隊所擊敗。
章邯不敢戀戰。只好率軍向西而逃,項梁則挾初戰告捷之威乘勝追擊。
前面的跑呀跑,後面的追呀追,章邯就逃到了濮陽,項梁緊追而至。
就在項梁追擊章邯的同時,項羽和劉邦聯手進攻雍丘(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
這是項羽和劉邦結拜兄弟后的第一次合作。
此時雍丘城守將是三川郡守李由,他是秦國丞相李斯的長子。
李由很有才能,曾協助章邯戰滎陽,擊敗鄧說的義軍,斬殺陳勝手下大將伍余,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牛人。
確實如此,李由沒有才能也成不了蒙恬的弟子,沒有才能也不會被公子扶蘇所器重。
可惜秦二世當上皇帝后,蒙恬被雪藏,公子扶蘇被逼死,李由被邊緣化。
話說劉邦和項羽,二人率軍團團包圍了雍丘。
面對強敵,李由指揮若定,劉項聯軍的一次次進攻都被打了回去。
幾番衝鋒,幾番被李由指揮的軍隊打了回去。
如果這樣拖下去,劉項聯軍非拼光不可。
此時劉邦的連襟樊噲急紅了眼,請戰組建一支敢死隊。
劉邦應允。
敢死隊組建完畢,周勃任隊長,樊噲打頭陣,二人帶領百十來號精兵,駕雲梯,乘夜色爬上了城頭。
樊噲的敢死隊衝上城頭的時候,秦軍士卒還在夢鄉里。
樊噲一看心中高興,剛要召集眾人去開城門,
誰知左城門頭目聽到動靜趕來援助,一頓砍殺,左城門救援士兵悉數被殺。
樊噲迅速下城頭打開了城門,劉項聯軍如潮水般衝進城,
混亂中,李由被劉邦手下部將曹參斬殺,到了天亮,劉項聯軍拿下了雍丘城。
這邊劉項聯軍告捷,那邊項梁聽到消息后十分高興,
心說果然沒看走眼,劉邦為我所用如虎添翼,以後天下是這兩個年輕人的天下。
哈哈哈,我這老頭子只不過為這兩個後生打工罷了。
不過項梁打心裡不服氣,老將出馬,一個頂你們倆!看我如何收拾章邯吧?
項梁還真沒吹大話,濮陽之戰一交手,章邯無力招架,從濮陽逃到了城陽(今山東莒ju縣)。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自從章邯遇到項梁,曾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章邯來了個大反轉。
章邯接連吃敗仗。
「難道天意亡我嗎?」章邯曾經堅定的信念有所動搖。
關鍵時刻,秦二世派來了兩位高人。
這兩位高人分別是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說起司馬欣和項梁還有層關係。
秦始皇滅六國楚國被滅時,項梁父親項燕和哥哥項渠陣亡,項梁被俘關進了櫟陽監獄。
縣令曹咎和項梁有一面之緣,他很佩服項梁。
於是就給櫟陽看守監獄的監獄長,當時還很年輕的司馬欣寫了一封信。
意思是讓他想法為項梁脫罪。
就這樣,在司馬欣的運作下,項梁被放了出來。
在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欣是項梁的救命恩人。
如果沒有他的幫助,項梁可能活不到和章邯死磕這一天。
……
章邯本來就夠牛了,再加上秦二世派來的兩位高人的加持,他重新抖起了精神。
章邯增加了幫手,項梁也迎來了三位牛人,這三位牛人的名字叫呂臣、英布和陳嬰
呂臣,陳勝手下的頂級將軍,陳勝被害后,他發誓要為陳勝報仇,在新陽(今安徽界首北)組織成立了蒼頭軍。
呂臣終於為陳勝報了仇,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他手刃了殺害陳勝的叛徒庄賈,然後率軍攻下了陳縣,張楚政權得以恢復。
呂臣的部隊被章邯盯上了,章邯率軍攻陷了陳縣,恢復沒幾個月的張楚政權又覆滅了。
逃出陳縣的呂臣重整隊伍,沒活多久捲土重來,第二次佔據了陳縣。
這樣說吧,呂臣帶領他的蒼頭軍兩次恢復張楚政權,又兩次覆滅。
在秦末戰爭史上,只有呂臣忠心為主。
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呂臣在恢復張楚政權無望的情況下,選擇投靠了項梁。
在投項梁的路上,呂臣遇到了一隊臉上刺字的隊伍,領頭的臉上刺的字更花哨。
乖乖!呂臣的部隊一色的青黑毛巾裹頭。
他一看迎面來了一隊臉上刺字的隊伍,還以為是黑社會人員去砸場子呢!
呂臣很好奇,就問打頭的首領:「請問好漢尊姓大名,為何如此裝扮?」
「在下英布」,敢問將軍姓甚名誰?
「在下呂臣,陳勝手下的中郎將。」
呂臣自報家門。
好漢,你的士兵臉上皆刺字,莫非是犯罪黥的面?英布點點頭。
在古代犯了罪,有一種刑罰叫做「黥(qing)面」,也就是在人臉上刺字。
宋朝水泊梁山好漢中林沖、楊志、武松、宋江臉上都被刺了字,還有南宋的吉青。
這種刑罰侮辱性大於懲罰性。
臉是一個人的門面,在臉上刺字,走到哪都那麼顯眼。
你想掩蓋都掩蓋不了,武松沒辦法就用長發來遮面。
英布犯過罪,被處罰黥面,所以英布也被人們稱為「黥布」。
英布少年的時候曾請人看相,那算命先生說英布「當刑而王」。
意思是說要經受一番磨難才能稱王。
後來英布犯了法,領了秦朝法律黥面之刑,被發配到驪山修皇陵。
到了驪山後,英布想起算命先生說的話,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我英布終於到了出頭日。」
到後來英布先是投靠項梁,后又投降劉邦,被劉邦封為九江王。
英布刑滿釋放后,招募了一批和他一樣受過黥面刑罰的人,在一個叫黥城的地方組織起了這支隊伍。
英布的「黥面軍」晝伏夜出打劫富戶人家。
別看都是勞教釋放人員,英布告誡他們不許騷擾老百姓,因此「黥面軍」在方圓百里口碑不錯。
當時江西第一人傑的吳芮,久聞英布為人仗義。
吳芮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後人,楚國王室子弟,比項燕家族身份還高一截。
吳芮飽讀詩書,從面相看出英布非池中之物,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將女兒嫁給了英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陳勝吳廣起義后,英布和他的老丈人在南方起義。
陳勝起義失敗后,英布就帶著部隊從南方轉戰來到了北方。
這不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呂臣,二人交談甚歡,彼此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隨後二人結拜為兄弟,一起投奔了項梁。
陳嬰早呂臣、英布兩天投奔的項梁。
陳嬰是東海郡東陽縣人,也就是今安徽省天長縣人。
他曾任東陽縣縣令的秘書,平時為人和氣厚道,以德善著稱於當地。
陳勝吳廣起義后,東陽有一少年響應陳勝殺了縣令,推舉陳嬰為縣令。
在陳嬰名氣影響下,少年一天就聚集了兩萬多人,少年極力推薦陳嬰為東陽王。
這時陳嬰的母親出面阻攔,他對陳嬰說:「孩啊!自從我做了陳家的媳婦兒。
陳家就從來沒有出過大過村長的官,咱陳家沒大富大貴命,祖墳沒冒過青煙。
兒啊!還是依附有權有勢的穩妥。」
陳嬰是孝子,聽母親的話,於是就投奔了項梁。
值得一提的是,陳家後裔三代四次與皇室聯姻。
具體情況是:陳嬰的孫子陳午,娶了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二人生下陳蛟和陳阿嬌。
女兒陳阿嬌成了漢武帝的皇后,「金屋藏嬌」說得就是陳阿姣和漢武帝劉徹的故事。
兒子陳蛟娶了漢景帝女兒隆慮公主。
陳嬰的玄孫昭平君,娶了漢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
你說陳嬰的老母親眼光遠不遠?
沒讓陳嬰當王,其後代子孫和皇室搭上了關係,比王爺還牛叉。
……
話說呂臣、英布、陳嬰就投在了項梁麾下,這可把項梁樂壞了。
「欲成大事天助我也!」有三位牛人的加入,活捉章邯指日可待。
頓時三支隊伍士兵歡呼雷動:「活捉章邯」的口號響徹天際。
第二天,項梁探馬彙報稱:章邯大軍反轉身拿下了東阿,如今在東阿整軍待命。
項梁一聽心中大喜。和呂臣、英布一商量,看法統一,那就是趁章邯立足未穩,今夜襲擊東阿,打章邯一個措手不及。
到了晚上,項梁的三路人馬,兵合一處將打一家悄悄摸向了章邯。
章邯在進攻東阿前,事先把部隊分成了兩部分,他自己帶著一半人馬攻下了東阿。
要不說項梁兵貴神速,章邯沒想到起義軍來得這麼快,猶如天降。
他提起大鐵槍,跨馬去戰項梁,卻被長史司馬欣一把拉住。
「章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起義軍人馬遠超我們,何必飛蛾撲火呢!
來日方長,不可求一時痛快而誤了大業」。
一頓勸說,章邯這才帶著殘餘部下退守到了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西北)。
有時候一個人太順利未必是好事,比如項梁就如此。
項梁逢人便講「都說章邯戰無不勝,在我項梁面前啥都不是!
大家也看到了,如今章邯連連吃癟,之前章邯連連得手,那是他沒有碰到我項梁。」
哈哈哈……
項梁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卻忘記了「驕兵必敗」這句話。
當時其手下大將宋義提醒道:「主公,越是順利的情況下,越是多想想困難,千萬不要粗心大意!」
宋義原來是項梁父親項燕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
如今是項梁手下的上將軍。
「上將軍,你多慮了,如今章邯被我打得找不著北,應該乘勝追擊把他一舉拿下才是。」
項梁道。
「主公有沒有考慮到,章邯是不是給咱們下套,他連連失敗卻損失不大。
我覺得這裡面有問題,並非我們看到的表面這樣。」
宋義耐心解釋道。
不管宋義如何勸解,項梁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休整沒增加兵員,馬不停蹄直奔定陶而去。
宋義猜測的八九不離十。章邯連連敗退,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麻痹項梁。
章邯回到定陶之前,他就得到了情報,說秦二世讓都尉董翳帶來了一支人馬。
前些時,周文率軍進入了函谷關,兵鋒直指咸陽。
這時候從外地調部隊攔截根本來不及,李斯只好讓章邯帶著70萬囚徒軍去迎戰周文。
在隨後過程中,李斯把戍守北方,防止匈奴進犯的禁衛軍撤了回來。
恰好章邯為項梁布下了一個陷阱,這支增援部隊趕到定陶正是時候。
項梁不知道前面已經給他布下了陷阱,茫然不知帶著士兵往裡沖。
章邯看看火候一到,四門緊閉,把項梁大軍關在城中。
章邯要關門打狗。
此時項梁這才幡然醒悟,後悔不聽宋義規勸。
如今落得一個上天入地無門的結果。
面對絕境,項梁叫天天不語叫地地不靈,看看無路可逃,為防活捉受辱,揮劍自刎。
一代名將,頓時魂飛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