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常山之戰,李光弼與史思明的第一次對決
【史思明攻陷常山郡的速度,令人驚訝,使河北各郡無人不驚,然平原太守顏真卿,饒陽裨將張興等人,仍率眾在河北諸郡據守頑強抵抗史思明的叛軍。】
【使安祿山想集結所有叛軍全力攻打潼關的打算,不得不因此而擱置與延後起來。】
【由於河北顏氏兄弟舉旗,雖不能成功控制住河北各地,但也拖延了叛軍的進攻節奏,給各地唐軍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平亂。】
【最終郭子儀所率領的朔方軍,順利的將叛軍趕出河東之地,保護了大唐北都太原城,並且繼續率領朔方軍,威逼叛軍老巢,范陽(北京)。】
【見郭子儀取得河東地區的勝利,使大唐朝廷之中的速勝論,將叛軍看成烏合之眾的言論再次高漲起來。】
【尤其是宰相揚國忠,彷彿天下兵事,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長安城歌舞晝夜也再次演奏了起來。】
天道盤點的畫面中,再次出現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尋歡作樂的畫面,彷彿大唐的東都洛陽被叛軍佔領,安祿山建立了燕國,稱了皇帝,也影響不到唐玄宗李隆基作樂。
唐太宗的臉色就變得無比的陰沉與恐怖,簡直快要被唐玄宗李隆基那歡樂的表情與模樣給氣炸了......
【大唐北都太原城雖然保住后,但原太原節度使安祿山已經起兵叛亂,原北京副留守楊光翙已經被殺害。】
【大唐北都太原城是大唐李氏皇族的龍興之地,更是抵抗叛軍與平定叛軍的戰略要地。】
【然長安城內,皇宮與朝廷之中,雖仍是一幅歌舞昇平,繁華依舊的模樣,但是在有了高仙芝與封常清的先列在,卻無人敢接此重任。】
【不得已之下,唐玄宗李隆基只能下詔徵求良將擔此重任。】
【遂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向唐玄宗李隆基舉薦了朔方副節度使李光弼接此重任。】
【李光弼就職到任后,立即整頓河東兵馬,領兵與郭子儀會合。】
【后郭子儀領朔方北上攻打雲中郡(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李光弼率領河東軍的蕃,漢步騎萬餘人,以及太原弩手三千,東出井陘,直指常山(石家莊)。】
宋太祖趙匡胤:「李光弼在大唐安史之亂中,雖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是契丹人,后又擁兵一方,聽宣不聽調,不入朝為官。」
「若其手下有謀逆之心,豈不是又一個安祿山與史思明?」
「朕將他移出武廟,合情合理,他不配享有武廟香火,受百姓供奉。」
「再說,他與郭子儀相比,李光弼還是差遠了,郭子儀對他有舉薦之恩,卻在之後的鄴城之戰中,兩人意見不合,使唐軍大敗,加長了叛軍動亂的時間。」
......
明太祖朱元璋:「大唐的安史之亂能長達八年之久,禍根有很多,這些禍根但凡少一樣,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軍,也不可能蹦躂的這麼久的時間。」
明宣宗朱瞻基:「李光弼是個能征善戰的將帥之人,但是在為人處事方面,卻遠不如郭子儀。」
「郭子儀被罷去元帥之後,低調,謹慎行事,不居功也不自傲,撤去防備,表明忠心,自古以來能做到這般的有功之人,沒有幾人。」
「總的來說,安史之亂后,大唐的皇帝再也不放心,讓有功之將擁兵在外。」
「封常清與高仙芝被冤殺之後,蕃鎮的統兵大將在建功得勢之後,再也不敢輕易的相信大唐朝廷了。」
「這一切因果,也可以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種下的。」
「盛世大唐,成也唐玄宗李隆基,大唐衰落也始於唐玄宗李隆基。」
......
【此時的叛將史思明,李立節,蔡希德等叛軍,正在攻打河北舉旗歸唐的諸郡,史思明的主力兵馬攻打饒陽郡(河北衡水)。】
【饒陽郡裨將張興,與顏氏兄弟一樣,都是在叛亂的初期假意投降叛軍,后暗中招募義軍,並一直在加固饒陽郡城防城工事。】
【在饒陽裨將張興的堅守之下,史思明率領的叛軍,已然圍困饒陽郡(河北衡水)二十多日,並沒能攻下。】
【常山守軍,聽聞李光弼率領河東軍抵達常山郡后,常山的團練子弟,擒獲叛將史思義前來投降。】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常山淪為戰場,隨處可見的無人掩埋的屍體,燒毀的村落,以及婦孺幼童的哭聲。】
【見其慘狀,李光弼令手下士兵,幫助掩埋的屍體,並酹酒祭奠陣亡軍民,釋放了被叛軍囚禁的人,厚待其家屬。】
【這一舉措使李光弼收穫了常山郡民眾的眾多聲望。】
【后李光弼亦是善待叛將史思義,親自為其鬆綁,使他真心歸順,供出叛軍動向。】
【次日,史思明果然親率二萬精銳騎兵直壓常山城下。】
【李光弼接受史思義建議,駐軍防守,以逸待勞的策略。】
【等史思明的、率領的叛軍靠近時,李光弼先遣步卒五千自東門出戰,叛軍堵門不退,欲想展開騎兵衝鋒。】
【李光弼令五百弩手在城上萬箭齊發,叛軍死傷頗多,被迫稍退。】
【接著他李光弼又派兩千弓箭手,分為四隊,輪流不斷放箭,箭如雨下。】
【始料不及的叛軍騎兵,被打的措手不及,被成片成片的殺傷,抵擋不住,只得收軍北退,拉開距離。】
【史思明一退,李光弼立刻命令步兵出城,用長槍擺成方陣,弓箭兵掩護。】
【以最典型的步兵方陣,步步逼進,以滹沱河為屏障,使得史思明無法展開騎兵衝鋒進攻,一舉將史思明逼退。】
始皇帝贏政:「終於是讓朕看到了一次熟悉的方陣與方陣之間的交鋒的戰鬥了。」
「沒有步盾兵的協作之下,叛軍史思明的兩萬騎兵,根本就不敢展開衝鋒。」
「這個李光弼也是一名難得的將才,居然懂得背靠城牆結陣,吸引叛軍騎兵駐足等待。」
「結果被兩千弓箭手一通箭雨射擊,直接就將叛軍的騎兵方陣打亂。」
「最後李光弼將步兵方陣移動河邊推進,史思明更不敢衝鋒后,只能帶兵退走。」
「這李光弼的戰術,運用的還是相當的出色。」
最後始皇帝贏政緩緩嘆道:「不是朕大秦軍隊的戰術方式落後於後世,而是後世為將者,能將方陣戰術運用起來者,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