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嘉山之戰
【次日,叛軍又來攻城,環城安置百門石炮(類似於小型投石車),進行激烈的轟城攻擊,城樓及城上女牆均被毀壞。張巡於城上立木柵,擋住叛軍進攻。】
【叛軍紛紛緣城攀登,張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軍被燒得焦頭爛額,無法登城。】
【張巡有時瞧准叛軍鬆懈,突然出兵襲擊;有時夜深人靜,偷襲敵營。如此堅守六十多天,經大小百餘次戰鬥,唐軍帶甲而食,裹傷再戰,終將叛軍擊退。】
南昌侯孫權:「這安祿山的叛軍,四萬多人,圍攻張巡率領的三千多守軍,居然打了六十多天,都沒能拿下一個小小的雍丘城,真是不可思議。」
魏王曹操:「三千多的守軍,堅守六十多天,擊退四萬叛軍這不算多驚奇,與孫權小兒比起,還是差遠了。」
晉冠軍將軍羅憲:「當年安樂公降魏后,東吳陸抗率領數萬大軍圍攻永安城,吾與二千將士,仍然堅守了長達六個多月。」
「若巴東軍尚在,吾豈能讓東吳軍隊安然撤走?」
【在張巡的堅守之下,南下的叛軍未能攻佔雍丘侵犯江淮之地。】
【而田承嗣率領的西南叛軍,也未能攻破山南節度使魯炅駐守的南陽城,安祿山想南下破局之策,並未能實現。】
【然郭子儀率領的朔方軍,率先打破僵局,成功攻破雲中(山西大同),高秀岩領叛軍撤出河東之地,退回范陽(北京)。】
唐衛國公李靖:「叛軍被郭子儀趕出河東之地,此時的郭子儀領朔方軍南下,將在常山對峙的叛軍史思明所統領的精銳叛軍擊敗,平定叛亂,不就是指日可待之事?」
「但為何這次的叛亂,還會長達數年之久?」
唐河間郡王李孝恭:「叛軍最精銳的部隊,應該被分了兩部,一部應該在洛陽與陝郡之間,用於防範潼關的20萬唐軍。」
「另一部則是由史思明統領,用於攻打與收復河北各郡。」
「但李光弼趁機佔據了常山郡堅守,並牽制住了史思明統領的精銳叛軍部隊不敢輕動,這會使叛軍的局勢,從主動一方,淪為被動。」
「時間若長,叛軍之中的軍心必定不穩。」
「現在郭子儀與他統領的朔方軍,已經可以騰出手,可以進入河北之地了。在這種局面之下,吾想不到唐軍怎麼輸,除非是天意。」
唐邢國公蘇定方:「都已經這等局勢了,叛軍一點優勢都沒有了,這種局勢之下,還需要打上數年?」
「只要郭子儀南下常山郡與李光弼匯合,將史思明擊敗,順勢收復整個河北之地。」
「叛軍在洛陽與范陽,就會被完全阻斷,首尾不能呼應,再平定他們最多也不就是數月就能完成,這還需要打上數年之久?」
「郭子儀與李光弼領兵,看起來也不像是愚蠢之人呀!!」
作為大唐王朝鐵軍統帥的他們,看到天道盤點中這等局面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想不出,這場叛亂為何需要打上數年之久了。
安祿山起兵造反時的勢頭雖然非常猛烈,將大唐王朝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只要叛軍沒能繼續擴大前期的優勢,沒有能拿下江淮之地與荊州之地,叛軍的優勢也只是暫時的。
丟失一個東都洛陽,在面子上可能聽起來,不是那麼好聽。
但是僅僅丟失一個洛陽,根本就沒有動搖到盛世大唐的根基。
只要等盛世大唐的軍隊反應過來,並將各路軍隊的兵馬集結起來,平定安祿山的叛亂,並不算難事。
唐衛國公李靖等人,在經過一段的分析之後,得出,當初封常清與高仙芝退守潼關的決定,確實是當時情況下最好的決定之一了。
也正是因為分析到了這一點,唐衛國公李靖等人也覺得封常清與高仙芝之死,非常的冤屈。
但是天道盤點的歷史事件,是已經在天道歷史進程之中,發生過的事情了。
他們最多也就只能感慨與惋惜。
真要是讓他們罵後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們還真不敢,畢竟唐玄宗李隆基在後,還是開創了一個盛極繁華的開元盛世。
就是要罵,也是由大唐李氏的皇族來罵......
與唐衛國公李靖等人不同。
此時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見此局面之下,臉色卻變得陰沉了起來。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到這等局勢后,也想不出為何這場叛亂會長達數年之久。
唐衛國公李靖等人不敢去想的原因,但唐太宗李世民卻敢去想。
最後唐太宗李世民,得出的結論,就是自己大唐李氏的不孝子孫,唐玄宗李隆基應該要作妖了......
【天寶十五年四月,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與叛將史思明在常山郡對峙超過了四十天。】
【因糧道問題雙方多次交戰,史思明憑騎兵優勢阻斷唐軍糧道,常山郡糧食漸缺了起來。】
【郭子儀收復雲中郡,收到李光弼的求援后,立即就率朔方軍經井陘道與李光弼會合,唐軍兵力達十餘萬。】
【因為郭子儀與李光弼都知道,若是能擊敗史思明率領的精銳的主力叛軍,就能大大的重挫叛軍,同時也能將洛陽與范陽徹底隔斷,這是一舉三得之策。】
【兩軍遂即向九門縣發起進攻,兩軍在城南大戰,最後叛軍大敗,史思明領兵南退,唐軍收復九門、藁城等十餘縣。史思明先後退守趙郡、博陵。】
【郭子儀和李光弼追擊圍困博陵,因給養不足撤圍。史思明出擊,郭子儀以精銳騎兵斷後,在沙河與叛軍激戰,並成功擊退史思明。】
【五月,郭子儀與李光弼進至恆陽,史思明在收攏了各地叛軍后,率六萬叛軍趕來。】
【郭子儀採取疲勞戰術,白天揚威,夜晚襲營,使叛軍忙於應付,無法休息,人困馬乏。】
【之後設下計謀,派一部陌刀兵在嘉山潛伏,又用近百輛馬車出城誘使叛軍截擊,叛軍以為是糧草輜重,果然來劫。
【唐軍且戰且退至嘉山,陌刀伏兵趁機殺出,將叛軍擊退,將百輛馬車成功領上嘉山。】
【叛軍攻山無果后紮營。子夜,郭子儀與李光弼派兵四萬,分兩路出城進行埋伏,拂曉前完成部署。】
【天亮初明,恆陽東門和嘉山唐軍鼓角齊鳴發起衝擊,史思明派騎兵欲想迂迴衝鋒,被四萬伏兵殺出擊退。】
【嘉山之上的唐軍見狀士氣大振,一同從山上如潮水一般衝殺而下,直接沖開敵陣,叛軍大亂。】
【最後嘉山之戰唐軍大勝,斬首四萬級,俘千餘人,獲戰馬五千匹。】
【史思明在潰亂中跌下馬來,披髮赤足,拖著斷槍,狼狽逃回軍營,隨即逃往博陵。李光弼率領河東軍,乘勝進圍博陵。】
【而郭子儀,立即整頓兵馬,欲率領朔軍方北上,趁勝攻取范陽。】
【唐軍嘉山大捷,聲威大震,河北十餘郡地方官吏與軍民,紛紛舉旗殺死叛軍將領,再次歸順唐軍。】
【洛陽與范陽之間的通道,徹底被切斷。】
【嘉山之敗,安祿山震怒與驚懼不已,召集謀臣,欲棄洛陽,撤兵回擊河北,回守范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