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饕餮貨運飛船
【系統獎勵:生物發動機圖紙和嘭氣菌】
只見他的手中憑空出現了一本厚厚的設計圖,封面上赫然寫著「高階文明微生物一型發動機設計圖」幾個大字,顯得異常神秘和高端。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精緻的玻璃瓶出現在他的手中,裡面裝著幾十顆豆子大小的嘭氣菌,它們微微蠕動著,訴說著來自高階文明的奇異力量。
林軒迫不及待地拿起設計圖,粗略地翻了翻。
他立刻被裡面的內容深深吸引。
只見設計圖中的每一個部件都繪製得異常精細,每一個尺寸、每一個角度都標註得清清楚楚,只要照著這些圖紙去做,就能輕鬆製作出成品。
讓林軒不禁感嘆道「系統出品必屬精品」。
二話不說,林軒立刻開始收拾東西。
他然後,他匆匆地離開公司,坐上飛機,直奔瓊省而去。
航天局局長張振偉這段時間簡直就像是飛船研究院的「常駐大使」。
每天都泡在這裡,從早到晚地忙碌著,連京都總部都不怎麼回了。
不知情的人看到這一幕,還以為航天局真的把總部給遷過來了呢!
畢竟,他的身影在研究院里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簡直比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還要「敬業」。
太空電梯的航空港附近,配套設施齊全,研究院和工廠林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座龐大的模塊工廠了。
在前期,太空礦石熔煉廠和太空工廠還未完工之前,所有的飛船部件都需要在這座模塊工廠內提前製作完成。
然後,這些部件會通過太空電梯,像搭積木一樣,被運送到外太空進行組裝。
等到外太空工廠和熔煉廠完工,這種費時費力的運輸方式也將成為過去式。
到時候,飛船的部件將直接在太空中進行生產和組裝,將大大提高效率和質量。
當張振偉接到林軒的電話,得知貨運飛船的動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時,他簡直高興得像個孩子。
不顧周圍人驚訝的眼神,他在模塊工廠的建設車間里又蹦又跳,嘴裡還大聲呼喊:「太好了!太好了!飛船動力解決了!」
這一刻,他彷彿看到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正在向他招手。
面對即將到來的強大敵人,華國的高層們一直都緊繃著神經。
特別是張振偉,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
華國的重心已經整個放在了發展外太空上,這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未知挑戰。
雖然別人可能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但張振偉心裡比誰都清楚。
他生怕自己因為領導不力,而耽誤了國家的對抗計劃,讓整個人類文明都陷入毀滅的危機之中。
這兩年的時間裡,張振偉的變化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從一個看起來有點發福的50歲中年人,變成了一個兩鬢斑白、滿臉皺紋的60歲老人。
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但好在一切都比預期發展得要快。
然而,張振偉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
那種華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火力不足恐懼症」一直在影響著他。
只有不斷加快發展的步伐,才能確保人類文明的安全。
幸運的是,美共的成立為華國帶來了強大的助力。
兩國達成了太空深度合作,美共幾乎把整個NASA的科學家、研究員都派了過來,還成噸成噸地運來了寶貴的資料。
這些助力讓張振偉的壓力小了很多。
關於貨運飛船的研發歷程,他們團隊確實沒少走彎路。
起初,他們滿懷信心地設想,要設計一款類似昔日美蘇那種太空梭的新型貨運飛船。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經過深入研究和反覆論證,他們發現太空梭那小巧的體積和相對較弱的運載能力,根本無法滿足當前的任務需求。
更關鍵的是,他們的任務並不需要飛船具備在地球上起飛和降落的能力,這一多餘的複雜性無疑會增加研發和運營的成本。
因此,那個看似成熟的太空梭方案,最終被他們毫不留情地否定了。
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反思后,他們終於靈光一閃,想到了現在的這款貨運飛船設計。
這款貨運飛船簡直就是個龐然大物,巨大的身軀足以容納大量的礦石和貨物,為人類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它的出現,無疑將開啟太空運輸的新篇章。
林軒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趕往了張振偉所在的航天飛船研究所。
一進入張振偉的辦公室,林軒的目光就被桌上的飛船設計模型深深吸引。
那艘外觀設計十分賽博朋克、有點像軍艦模樣的飛船,正是他們設計的「饕餮號」貨運飛船。
「這是『饕餮號』貨運飛船,船體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合金裝甲,這些裝甲不僅堅不可摧,還能有效抵禦太空中的輻射和微小隕石的撞擊。」
「怎麼樣,還可以吧!就等你的飛船發動機了。」
張振偉站在林軒身旁,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他彷彿已經看到了這艘飛船在太空中馳騁的壯麗景象。
林軒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根據發動機的性能和推力,你們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對飛船的設計進行優化和調整。」
說著,他從公文包中取出了那份珍貴的生物發動機設計圖紙,輕輕地放在了張振偉的面前。
張振偉的眼睛立刻放出了光芒,他迫不及待地拿起圖紙,仔細地研究起來。
那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工藝水平,讓他瞬間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而林軒則靜靜地坐在沙發上,拿出手機處理著工作。
嘭氣菌的生產已經正式提上了日程。
未來對於這種神奇微生物的需求是如此的巨大,簡直可以用「海量」來形容。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林軒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直接安排了5個佔地整整200公頃的標準工廠來進行規模化生產。
這些工廠就像是五座巨大的微生物生產堡壘,矗立在廣袤的土地上,氣勢恢宏,蓄勢待發。
林軒和張振偉都深深地沉浸在了自己的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