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聲東擊西
聞知韓信聲東擊西之策,項羽頓生興緻。
他移步至楚國疆域圖前,凝視匈奴人與己方的交界之處,暗自將韓信所提之聲東擊西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稍作沉思,便洞悉了此戰略之關鍵。
觀地圖所示,現今匈奴所據之趙國、代國、燕國三地,橫亘於楚國北方,且與匈奴早已佔據之大月氏自東向西連成一線。
趙國、代國、燕國與大月氏,東西綿延數千里,又分別與楚國之秦地、韓地、魏地、齊地相對峙。
如此看來,楚國與匈奴之對峙態勢,恰似一條自東向西的「直線」。
此直線,大致以黃河為界,不偏不倚,緊密相連。
對於收復趙國、代國、燕國,項羽心意已決。
此三國自古以來,即為中原之根本。
而今為匈奴所佔,猶如一把利刃直插中原腹地。
若能奪回此三國,於局勢而言,確可挽回些許先機。
審視楚國北方之局勢圖后,韓信所言之聲東擊西策略,項羽已然明了大概。
轉身之後,他目光掠過項聲、項莊,徑直望向韓信。
「韓親王,…若寡人所料無差,汝欲先攻大月氏,…再乘勢奪下趙代燕三地?」」
被項羽識破計策,韓信心中一震。
須臾,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淺笑。
「陛下聖明,小王之謀豈能逃過陛下法眼。」
「韓親王,此計寡人已然洞悉,如此情形,匈奴人想必亦會有所警覺。…此計若如此淺顯,…恐有負韓親王兵仙之名!」
「…陛下何以察之?」
「吾大楚與匈奴勢不兩立,又呈一線對峙,…如此局勢,匈奴人若遭攻擊,…豈能不防?」
言罷,項羽面色沉穩地看向韓信。
「如實道來,…汝是否尚有后招?」
韓信神色一凝,他凝視項羽,頻頻頷首。
「陛下聖明,小王確有后招!」
「嗯,韓親王實乃兵中翹楚,…現今諸王皆聚於此,收復趙代燕三地迫在眉睫,…望韓親王不吝賜教!」
「…呃,小王這便如實道來。」
在眾人的矚目下,韓信輕抬手指,指向地圖,將收復趙代燕三地的計劃簡略陳述。
計劃中,韓信僅提及聲東擊西之策。
他認為,欲要順利奪取趙國、代國、燕國,需分三路【依次進擊】。
此三路,分別位於東、中、西三個方位。
首先,應與東北方向的箕子朝鮮取得聯繫。
箕子朝鮮遭匈奴人入侵,因國內山巒疊嶂,匈奴人未能一舉攻克。
自楚國擊敗劉邦后,箕子朝鮮已然轉投大楚。
憑藉楚國宗主國之地位,命箕子朝鮮率先向北挺進,以吸引匈奴人的注意。
與此同時,三十萬楚軍揮師北上,直逼趙國邯鄲城,大有強行奪取北方三國之勢。
若東、中兩路能成功吸引匈奴主力,便可派出一支精銳部隊自秦地出發,一路向北突襲匈奴的大月氏。
趁匈奴主力被牽制於東、中兩段,西端的楚軍必能一舉攻克大月氏。
聞此,項莊略感茫然。
「韓親王,……呃,攻佔大月氏,……而非收復趙代燕三地?」
桓楚亦面露疑惑,隨之頷首。
「末將不明!」
龍苴一把扯開桓楚,他眉頭緊蹙。
「拿下大月氏有何意義?」
項羽傾聽三人的疑問,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韓信。
他正欲替韓信答話,卻見遠處的項聲一臉成竹在胸的模樣。
項羽凝視著項聲,他面露好奇之色。
項聲向來為人低調,他寡言少語,亦極少主動獻策。
然觀其過往所為,雖行事低調,其能力卻頗為出眾。
數年前,九江王英布叛亂,正是以項聲為帥、龍苴為副,前往平叛。
面對強大的英布,他竟能在數月內平定九江國。
此外,他用人亦獨具一格。
且不言他人,單說難以相處的龍苴。
但凡與龍苴共事者,皆會有所怨言。
然項聲卻與眾不同,龍苴在其麾下甚是順從,且事後對項聲讚不絕口,稱其能力出眾。
據項羽所知,此項聲甚善為人。
所繳獲之錢財美人,皆以諸位將領為先。
功勞,他亦會主動相讓。
斬殺英布時,功勞當屬臨陣倒戈的項聲。
然結果,他竟將功勞讓予受傷的桓楚。
憶及往昔,項羽凝視著笑意盈盈的項聲,心中愈發難以捉摸。
「九江王,汝對韓親王之謀划作何看法?」
項羽驀然問向項聲,眾人皆將目光投向他。
在眾人的凝視下,項聲趕忙斂去笑容。
他看向項羽,急忙俯身行了一禮。
「陛下,…依小王之見,韓親王欲攻佔大月氏之舉,…應為前謀!」
「…前謀?」
項羽頷首,他發出一聲驚嘆。
項聲竟能一眼洞悉韓信之計謀,項羽終於證實了心中所想。
此項聲過於低調,其實力應與韓信不相上下。
即便在軍事上稍遜韓信,然在為人處世方面,應較韓信更為出色。
懷著震驚,項羽面露好奇之色。
「九江王,韓親王之謀,…汝可否詳細道來?」
「陛下,小王實乃妄加揣測………」
眼見項聲又欲佯裝糊塗,項羽抬手,面露慍色。
「哎,寡人命汝直言,汝莫要再推託!」
「…呃,是陛下!」
項聲凝視著韓信,嘴角微微上揚。
「陛下,……若小王所料不差,韓親王首攻大月氏,嗯,……其謀應在三。」
「……謀在三?……這……」
聞得項聲之言,項羽與韓信皆面露驚色。
二人對視一眼后,又一同望向項聲。
項羽仔細端詳起項聲,心中暗自頷首。
「九江王,汝繼續道來!」
「遵命陛下!……嗯,首先,大月氏地勢極佳,得其地,便可向東迂迴包抄趙代燕三地。其次,此地良駒眾多,可填補我楚軍騎兵之短板。……此外,一旦佔據此地,……我大楚與匈奴之局勢將攻守易勢也!」
「妙!妙哉!」
言罷,項羽連聲讚許。
韓信之謀,項羽已然洞悉。
令他詫異的是,項聲竟也能洞悉其中關鍵。
此刻,他望向項聲,神情複雜。
如此大才竟深藏不露,若非當初范增有意提點,他恐難想起重用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