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

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

且就在孔融使出渾身解數竭力為劉備張目之時,遠在長沙的劉備卻正在為缺錢而煩惱著。須知當前正式受封的四家諸侯之中,曹操的魏國和蔡吉的齊國分別佔據著這個時代經濟最發達、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北方地區,加之曹、蔡二人皆善於經營。故而除了另有圖謀的孔融等人之外,世人一般都公認曹魏與蔡齊兩國國力最強。反觀孫策的吳國和劉備的荊國地處南方,人口少,基礎差,國庫自然不會充裕到哪兒去。相比之下孫吳靠海好歹還有漁鹽之利可以補貼財政,而深處內陸僅有半州之地的劉備可就真叫捉襟見肘了。

除了國力貧乏之外,劉備還極其缺乏字面上的「錢」,即缺少用來流通的銅錢。據說劉備曾設宴慶祝其受封荊公,並在席間大肆封賞多年來追隨他建功立業的一眾文武。直到翌日酒醒劉備才發覺只因他昨夜一時之爽竟掏空了長沙府庫內所有的銅錢。不過肉痛歸肉痛劉備最後還是咬著牙一一兌現了自己的賞賜,甚至連他床頭的銅掛鉤都拿去鑄了錢。由此足見荊國錢荒之嚴重。

說起荊國產生「錢荒」的緣由倒也十分簡單,那就是漢末的荊南地區尚未開發出大型銅礦致使官府沒有足夠的銅來鑄錢。可見這事怪不得劉備,畢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像蔡吉那般「幸運」能直接在都城附近發掘出金礦的。

事實上劉備也並非第一個遇到錢荒的君主。由於中國古代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貨比金屬的供給速度,致使歷朝歷代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錢荒現象。進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貨幣政策。遠的不說就以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為例。西漢初年,為充實因戰亂而空虛的國庫,劉邦下令造三銖錢。與秦半兩并行,允許私鑄貨幣。古制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兩等於二十四銖,秦半兩就是十二銖錢,因此漢初錢幣一下子就輕了許多。而官府在收稅時攢了一堆半兩、舊幣,然後重熔鑄成小得多的三銖。倘若按計重貨幣價值計算方法,三銖應該是半兩的四分之一。可是官府在付工資、採購時強行以官府強制力讓這批錢以等同半兩的價值進入流通。如此一來造成的通貨膨脹多是名義上的,因為物價雖然上漲了,但是是以三銖錢價值計算的。等重代換為半兩會發現物價上漲得不多。而劉邦則靠著這個貶值的時間差,通過強制規定3銖=12銖的流氓手段,讓手裡的銅賺來了三倍利。

後世的陳壽曾評價劉備「有高祖之風」。而倘若此刻劉邦活過來看到劉備處理錢荒的手段,想必也會沖著這位中山靖王之後豎起拇指道。「你無恥的樣子很有我當年的神韻」。面對空虛的府庫劉備二話不說便祭出了其祖上屢試不爽的鑄錢坑人**。不過劉備這次不是鑄小錢。而是效仿漢朝的另一位奇人王莽「虛值大錢」。

所謂虛值大錢是指幣材不符合記重標準而鑄制當十以上的虛高額錢幣。劉備此番推出的新貨幣名喚「直十五銖」,比一般的五銖錢大一圈,大概有兩到三個五銖錢那麼重,可依荊國的匯率一個直十五銖等同於十個普通五銖錢。所以直十五銖看著很大很實誠,實質上劉備玩的還是以一換三的老把戲。倘若沒有蔡吉的亂入,等一波物價上漲基本結束,幣值趨於穩定時,劉備又會開始鑄「直百五銖」。「直五百五銖」,「直千大錢」反正該操作理論上可以無限持續下去。歷史上蜀漢鑄大錢的政策一直持續到諸葛亮過世數年後才徹底玩崩。為平息眾怒。劉備的繼任者劉禪不得不重新鑄造「五銖錢」,可那時鄧艾的奇兵已經離成都不遠了。

然而如今隨著蔡吉的出現,劉備才剛鑄到「直十五銖」就遇到了棘手問題。畢竟「直十五銖」雖不及「三銖錢」來得無恥,可老百姓也不全是傻瓜。哪怕劉備以武力強逼百姓接受一個直十五銖換十個五銖錢,百姓也可以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規避官府的盤剝。一來二去之下,劉備除了開始幾個月賺到了一點差價外,之後數月不管是入庫的銅錢還是市面上流通的銅錢都越來越少,甚至大有絕跡之勢。

眼見鑄錢之後,錢荒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劉備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無奈之下他只得急招諸糜竺、簡雍、殷觀乃至外派公幹的諸葛亮、徐庶、習禎等一干文臣謀士入宮商討應對之策。好在荊國的疆域並不大,沒幾天功夫人就都到齊了。

這一日且見劉備端坐在由長沙太守府改建的宮殿之中,放眼環顧了一圈面前的重臣,繼而憂心忡忡地發話道,「想必諸君已有所耳聞,長沙城內旬月之間,無一文小錢在市行用。長此以往,物貴錢少,府庫空虛,當如何是好?」

劉備一席話好似鼓槌一般重重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頭。其中習禎作為荊州本地世家的代表人物,本就十分反對劉備鑄錢盤剝荊州本地富戶。這會兒眼見劉備為錢荒一事急得直跳腳,他立馬抓緊時機拱手進言道,「君上明鑒。而今荊南各地,錢荒物貴,市井蕭條,皆因直十五銖而起。故臣以為當務之急,應停止鑄直十五銖,重發五銖錢,以平民怨。」

劉備當然知曉百姓之所以不敢在市面上使用銅錢,乃是怕被官府強行以直十五銖兌換手中的五銖錢。可直十五銖終究是由劉備一手籌劃併發行的,現在停止鑄錢無疑是要他自打耳光。更何況就算此刻停止發行直十五銖,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錢荒的問題。所以劉備並沒有搭理習禎的進言,而是將目光轉向了糜竺。因為曾經是徐州巨富的糜竺不僅是劉備的小舅子。同時也是劉備麾下最擅長經濟的一名幕僚。

然而迎著劉備熱切的目光,糜竺卻是甚為忐忑不安。須知糜竺此番也參與了直十五銖的鑄造與發行,並向劉備提供了不少建議。如今眼見荊南因直十五銖鬧得民怨沸騰。市井蕭條,糜竺難免有些自責。於是他也跟著進言道,「臣以為習府君言之有理,應暫緩發行直十五銖。」

劉備沒料到糜竺會附和習禎的進言,不免也開始有些心虛起來。且就在他進退維谷之際,忽聽坐在一旁的諸葛亮拱手進言道,「君上明鑒。虛值鑄幣有利有弊。利者,如高祖鑄三銖錢以充國庫。弊者,遠有王莽虛值大錢。近有董卓爛鑄小錢。可見利弊之道,蓋因人而異。」

諸葛亮的這番說辭可算是說到了劉備的心坎里。在他看來虛值鑄幣有利有弊,關鍵還得看人怎麼去實施。想到這兒劉備忙不迭地脫口問道,「依孔明之言。此番錢荒之亂。罪不在直十五銖,而在發行之策乎?」

「正是如此。」諸葛亮頷首確認道。話說在過去半年中諸葛亮雖被劉備派往臨烝,督令零陵、桂陽兩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但在此期間他一直都密切關注著直十五銖的發行以及市井方面的反應。所以諸葛亮跟著便向劉備詢問道,「據聞直十五銖入市后,市井百姓皆以物易物,然君上可知巨賈富戶如何交易乎?」

諸葛亮的這個問題還真問住了劉備。須知劉備近些日子盡想著錢荒的問題。根本沒考慮過那些巨賈富戶不用錢該怎麼互相交易。且見他低頭思考了片刻,沉聲探問道。「金銀珠寶乎?」

「金銀珠寶自是不少。」諸葛亮微微頷首道,「然據臣所知,荊州巨賈富戶私下裡多以東萊五銖易貨。」

「東萊五銖?!可是蔡氏所發?」劉備略帶詫異地追問道。

「正是。」諸葛亮說著又一進步解釋道,「東萊五銖製作精良,不失黍累,故巨賈富戶多屯有東萊五銖以備不時之需。」

「不失黍累?齊主不懼劣幣逐良幣乎?」這次發出疑問的是時任侍中的殷觀。

一旁的簡雍也不失時機地追問道,「若有人以次充好,假造東萊五銖,齊主豈不得不償失?」

所謂劣幣逐良幣指的是當金銀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發生偏差時,法定價值過低的金屬鑄幣就會退出流通,而法定價值過高的貨幣則會充斥市場。不過出現這種現象的前提得要「劣幣」擁有「法定貨幣」的身份。而在金屬幣時代如果沒有統一的政權的話,最堅挺的貨幣必然是最大購買力的象徵。

正如時下的大漢帝國以分裂成多個諸侯國,每個諸侯國都有各自的貨幣以及貨幣體系。荊國之外的地區根本不會有人傻到用十個五銖錢去換劉備的直十五銖。倘若劉備製造假幣,他也不能太過短斤缺兩,否則就會露陷。可這樣一來對於缺乏銅料的劉備而言卻是得不償失。

所以諸葛亮跟著便一語點穿道,「若天下一統,劣幣自能逐良幣。然當今天下已成春秋戰國之局,諸侯國幣制各有不同。齊主更是嚴令,齊國境內只可通行東萊五銖。故東萊五銖非但不會為劣幣所逐,反因其幣值堅挺而深受各地百姓愛戴。」

「若是如此,孤便下令禁用東萊五銖!」劉備殺氣騰騰地放話道。

可諸葛亮卻是連連搖起了頭,「君上明鑒,齊國盛產食鹽、綢緞、棉紙、烈酒等物,若禁用東萊五銖,如何購得齊貨?還請君上三四而行。」

諸葛亮此話一出,劉備剛剛燃起的氣焰頓時就被滅得一乾二淨。其實諸葛亮完全用不著列舉如此如此多的「齊貨」,光是食鹽一物就足以讓劉備當場服軟。須知食鹽乃是人類生活的必須品。而眼下市面上流通的食鹽絕大多數產自齊國。東吳和西蜀雖也產鹽,但是因其產量低,質量次,完全無法同齊鹽相抗衡。故以齊鹽所佔的市場份額,蔡吉只要稍稍使點手段就足以令其他諸侯國的鹽價上下起伏。至於像荊南這種不產鹽的地區則完全就是砧板上肉,容不得劉備說個「不」字。

正是仗著有食鹽這張王牌,蔡吉方才敢在小錢肆意的漢末,足量鑄造東萊五銖穩定市場。而與食鹽掛了勾的東萊五銖,也頗有後世石油美元的架勢,不僅能作為硬通貨在其他地區通用,甚至在荊國這種「劣幣地區」,還可以超值購買當地物資。

其實蔡吉的這些個手段對漢朝人而言也並不算新奇。因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作為五霸七雄之一的齊國就以商業維持國力,而足量有信用的齊刀幣正是齊國商業控制天下數百年的利器。故而此刻只需諸葛亮稍加點撥,在場文臣謀士立馬就明白了蔡吉在玩什麼把戲。

這不,諸葛亮的話音才剛落,徐庶便忍不住連連乍舌道,「齊主不愧為女中管子,深得齊法家之精髓。」

糜竺亦跟著倒抽了一口冷氣,「如此一來,荊南土產皆賤賣於齊商也!」

「何止土產賤賣。長此以往荊南銅錢怕是皆歸於齊也!」習禎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道。

劉備雖不知何為「齊法家」,可眼見眾臣一個個都臉色鐵青得好似能擰出水來,他自然也能料想得現實情況有多麼糟糕。於是乎,劉備當即便將面子問題拋諸腦後,趕緊向諸葛亮徵詢道,「孔明可有應對良策?」

蔡吉能借鑒後世經驗,諸葛亮自然也能以史為鏡。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的爭霸乃是涵蓋了軍事、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的全方位競爭。所以對於錢荒的解決之道諸葛亮其實心中早有腹稿。事實上他之所以將矛盾指向東萊五銖,一來是要讓劉備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二來也是為了給劉備台階下。有道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倘若劉備像曹操那樣老老實實地沿用漢五銖錢,也就不會讓荊南淪為劣幣地區,進而被東萊五銖專空子洗劫。

故而此刻面對劉備的問計,諸葛亮成竹在胸地拱手進言道,「君上勿憂。臣以為當務之急,因先重鑄五銖錢以安民心,待錢荒平息后,再布告全境對外貿易皆歸官府專營,荊南民間嚴禁通用東萊五銖!」

果然,這一次劉備不再有所異議,而是鄭重其事地向諸葛亮託付道,「善!錢荒一事就交由孔明全權負責也。」(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穿殘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鳳穿殘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