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國攻秦
散早朝後,嬴政正坐在長案前想著自己當大王已經一年有餘,這一年裡秦國國內政務還算平順,與趙魏韓楚齊燕六國之間也無大的爭端,可謂是諸事順利。
正愣神的時候,一抬眼,丞相呂不韋帶著一眾大夫和將軍們急匆匆的進到偏殿,嬴政見丞相呂不韋和群臣各個神情肅穆,猜到今日怕是有大事發生。
丞相呂不韋率先開口,一改往日的慢條斯理,快語說道,大王,適才接邊關快馬戰報,楚趙魏韓燕五國集結六十萬聯軍進犯我國。
呂不韋說完,命人把秦國地形沙盤抬到偏殿上,開始對著沙盤講解五國聯軍的動態。
嬴政聽到五國攻秦,心裡也是一驚,秦國之前也被五國圍攻過,沒想到自己才當一年的秦國大王,就遇到五國攻秦這樣的危機。
嬴政今年剛過十四歲周歲,當秦國大王也才一年,平日里勉強也就能聽懂一些群臣上奏的國內日常政務。可這五國聯軍攻秦的兇險緊要之處在哪,如何應對聯軍,此刻嬴政連半點都說不上來。
對一個只有十四歲的懵懂少年,哪怕已是一國大王,面對敵國六十萬聯軍重兵進犯,談及如何用兵反擊之道時,就算已是秦國大王的嬴政,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此刻感覺最上策的辦法還是交由丞相和領兵的將軍們來應對。
嬴政心裡倒也不是害怕五國聯軍攻秦,秦國的江山都是打出來的,打仗迎敵開疆拓土那是每個歷代秦王都要經歷的。可這是嬴政第一次作為秦國的大王,面對五國聯軍六十萬重兵犯秦,心裡不由自主有些緊張不安。
嬴政極力控制住自己的表情,一國的大王是不能在群臣面前顯露出慌亂,他一邊努力回想著父王應對戰事時的言詞,一邊竭力調整著呼吸,故作輕鬆,朗聲說道,楚趙魏韓燕五國竟敢組聯軍發兵犯我大秦,那我大秦銳士當讓其有來無回,丞相與眾將軍可已想好破敵之策。
嬴政說完,環視了一下丞相呂不韋和身後的一眾將軍。丞相呂不韋率先開口,指著沙盤說道,此次五國聯軍集結六十萬大軍,兵分兩路進犯我國都咸陽,一路由楚國春申君黃歇為主將,領兵三十萬,攻至函谷關前,已紮營意欲攻城。另一路由趙國將軍龐煖為主將,領兵三十萬,目前紮營在函谷關附近,其動向尚有待查明。
臣與蒙驁老將軍方才研判,龐煖所率三十萬聯軍紮營函谷關外,其意在函谷關外攔阻我秦軍馳援大軍,然後與黃歇所部合圍我馳援之軍。我國現有可遣調迎敵秦軍銳士共三十萬,外加函谷關二十五萬守軍,兵力足以與五國聯軍抗衡。以臣之見,明日便可將三十萬援軍兵發函谷關,與函谷關二十五萬守軍,前後夾擊,先全力聚殲圍攻函谷關黃歇所部三十萬聯軍,其後再圍殲龐煖所部,將兩路五國聯軍各個擊破。
呂不韋說完迎敵之策,抬頭看向嬴政,嬴政沒有對呂不韋的迎敵之策有所回應,只是低頭看著沙盤,一言不發。
嬴政仔仔細細的看著沙盤,初始還有一點小心思,心想自己或許能看出點敵軍的破綻。可看了半天,嬴政還是死心了,心知這用兵之道,禦敵之策,若是看幾眼沙盤就能想出來對策,那還要帶兵將軍作甚。
嬴政看似平靜如水,聽完丞相呂不韋的迎敵之策,心裡也是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可作為秦國大王,此刻又不能無所作為,略加思索后,對著呂不韋問道,丞相方才說我大秦現有多少銳士可以馳援函谷關?
呂不韋不假思索的回道,我大秦現有三十萬銳士可以馳援,函谷關守軍二十五萬已在關前與黃歇所部聯軍對陣,臣方才與蒙老將軍商議,今日下徵召令,從各地再徵召十萬軍士,以做後援,待集結完畢,相機增援。
嬴政聽完呂不韋說的秦軍數量之後,心裡頓時沒有剛才那麼緊張了,應對五國聯軍的迎敵之策他雖然沒有,可兩軍數量旗鼓相當,不日再徵召十萬秦軍,秦軍數量還能佔優,且秦軍是守土,以逸待勞,五國聯軍怕是很難打到咸陽。
嬴政這麼一想,臉上立時露出從容之態,慢聲問道,丞相,此次五國聯軍是何情況?呂不韋像是看透了嬴政的想法,說道,大王,據前方斥候來報,此次聯軍攻秦之軍達六十萬之眾,五國精銳盡出,此次五國聯軍推舉趙國名將龐煖任指揮長,全權指揮聯軍攻秦,另據前方探馬回報,五國所派各部,戰力士氣非往日可比,乃是有備而來。
嬴政聽呂不韋這樣說,心裡很是有些不悅,心說丞相怎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威風,我大秦銳士與這五國軍隊又不是沒打過仗,哪次不是打的他們割地求和。
嬴政心裡不忿,可他也聽出了呂不韋有著另一番意思,似乎是在提醒自己,不可輕敵。嬴政自打當上秦國大王以來,沒有過隨軍征戰的經歷,而此次五國聯軍是六十萬大軍攻秦,可謂是來者不善。
大敵當前,嬴政也不敢多言,雙眼看向呂不韋,看他還有啥要說的。呂不韋見嬴政沒有發問,接著說道,五國聯軍此次攻秦,攻勢雖猛,可聯軍近至函谷關后,戰線漫長曲折,聯軍糧草便接濟艱難,必是極想速戰速決。我軍正好可以集結所有秦軍銳士,先阻敵於函谷關外,隨後再派出多路騎兵繞聯軍身後,斷其糧道,使聯軍糧草接濟不上,自亂陣腳,到時我軍援軍便可與函谷關內守軍一道前後夾擊圍殲聯軍於函谷關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聽呂不韋說完,嬴政不置可否,不是他不想說,是事關軍情,自己不知道應對之法,哪敢多說一句。
嬴政聽呂不韋說完破敵之策,自己覺著呂不韋的安排挺有道理,一個治國理政的丞相,排兵布陣也能說的頭頭是道。可畢竟是打仗,還得徵詢一下將軍們的意思。
於是嬴政便轉頭看向蒙驁老將軍,蒙驁是秦軍將軍中,身經百戰屢立戰功資歷最老的將軍,也是目前實際負責指揮秦軍的主將。
嬴政沒有馬上回應丞相呂不韋,而是看向蒙驁,那意思就是老將軍,你意下如何?蒙驁見嬴政看向自己,連忙向前一步,說道,大王,末將以為丞相破敵之策,不失為穩妥之計,集結所有秦軍與聯軍決戰,不讓聯軍進襲秦國腹地,禦敵於函谷關外。只是末將心有顧慮,那龐煖乃趙國名將,又是聯軍指揮長,其讓黃歇領軍三十萬圍攻函谷關,自己卻領三十萬兵馬在函谷關外觀戰,定是另有他圖,不可不防。
蒙驁話音剛落,身後一名軍尉閃身走出,對著嬴政和丞相呂不韋老將軍蒙驁躬身一揖后,朗聲說道:大王,老將軍疑慮不可不防。五國聯軍此次分兵兩路,一路黃歇率三十萬重兵全力圍攻函谷關,其意便是想破關后直撲咸陽。一路龐煖領三十萬聯軍集結函谷關外,看似欲阻擊我軍馳援函谷關,圍城打援,實則有觀望我軍動向,伺機而動之心。末將料龐煖所率三十萬不會坐等我馳援之軍。聯軍此次集六十萬大軍兩路攻秦,其意便是想兵進我秦都咸陽,逼我秦國割地獻城。若黃歇所部攻函谷關得手,那就兩路聯軍合兵一處,齊頭並進直插咸陽。若是我軍馳援之軍去解函谷關之圍,龐煖所部便趁我軍援軍馳援函谷關,我國腹地兵力空虛,繞道函谷關,攻蒲阪經陰晉直撲咸陽。末將以為我軍應在陰晉布重兵阻擊,嚴防龐煖率軍偷襲咸陽。倘若龐煖真是領兵繞過函谷關進犯,我軍應先將其阻擊於陰晉,伺機分隔其與黃歇所部聯絡,隨後再各個擊破。
嬴政聽完這個軍尉一番話語,又仔細看了一遍沙盤,轉身看著丞相呂不韋和老將軍蒙驁。
呂不韋聽完軍尉之言,對著那名軍尉,語氣客氣的問道,軍下如何稱呼,現在哪位將軍麾下效力,軍中身居何職?那名軍尉沒有理會丞相呂不韋言語里里的輕視,朗聲說道,回稟大王,丞相,職下王翦,現在蒙驁上將軍麾下效力,領軍前都尉之職。
嬴政一開始沒聽出呂不韋這麼一問的意思,略加回味之後,才察覺丞相呂不韋是看不起王翦一個軍前都尉敢在自己和丞相外加一堆將軍面前直抒己見。
丞相呂不韋看不起一個軍前都尉也敢妄議戰事,可嬴政卻沒覺著這名叫王翦的都尉唐突,反倒是認為一個軍前都尉敢在這種場合下,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必是深思熟慮之計。從這一刻起,嬴政已經心生對王翦的賞識之心。
嬴政聽出了蒙驁與呂不韋對迎敵之策的不同見解,蒙驁王翦之言,讓嬴政覺著丞相呂不韋的排兵布陣似乎有些破綻。
嬴政說不上丞相呂不韋破敵之策有何不妥,但他此刻已經更願聽將軍們的意思。於是又轉頭看向蒙驁,眼神里仰仗之情已是溢於言表。
蒙驁見嬴政看向自己的期待眼神,他提高了聲調,繼續說道,末將以為王翦所慮不無道理,我軍確有在陰晉布防之必要,以防萬一龐煖繞道突襲咸陽,我軍無兵阻敵。
呂不韋慢聲說道,老將軍,可若是龐煖乃有意兵分兩路,誘使我軍分兵馳援,不能全力增援函谷關,待我軍分兵防守后,而其卻集結兩路六十萬聯軍,全力圍攻函谷關,一旦攻破我函谷關,擊潰函谷關守軍,長驅直入我大秦腹地,那我秦軍又將如何應對?
蒙驁聽完呂不韋這一發問,一時也不敢接話,站在原地思忖著如何回答,畢竟函谷關對於秦國而言,實在太過重要,不容有失。若真是函谷關城破,六十萬聯軍長驅直入,咸陽危矣,大秦危矣。身後王翦站了出來,朗聲回道,大王,丞相,老將軍,聯軍此次分兵攻秦,一路由黃歇率部強攻函谷關,一路龐煖率部函谷關外策應,其意是看我秦軍如何應對。我軍若是全力馳援函谷關,其便繞函谷關進襲咸陽,我軍若分兵阻擊,其便想趁我軍兵力分散,各個擊破,其意都是要進兵咸陽。末將料那龐煖乃是意在繞行函谷關進襲咸陽,只因聯軍集全部六十萬兵力圍攻函谷關,雖說兵力佔優,然函谷關易守難攻,我守軍兵力並不算少,加之糧草箭戈充足,聯軍想要快速破城,並無把握。而一旦聯軍合兵攻城,我軍那時便會全力馳援,與聯軍對峙相抗。然聯軍乃遠征之師,絕無持久對陣之力,倘若不能速戰速勝,聯軍軍力便會被消磨殆盡。如此局面,絕非龐煖所想,故而末將料定龐煖定會領兵繞行函谷關,直奔我大秦國都咸陽,力求速勝。
呂不韋眼見嬴政蒙驁都不中意自己的迎敵之策,也不好再說下去。畢竟蒙驁乃是秦軍最有威望的老將,自己雖是秦國丞相,迎敵之策也算周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經蒙驁王翦這麼一分析,似乎確有些許的破綻。可這秦王及一眾將軍在場,身為當朝丞相的自己,怎滴也得知曉蒙驁的迎敵布防意圖,於是插話道,那老將軍想分兵多少布防陰晉?蒙驁略加思索,堅定的說道,陰晉乃通往咸陽要地,若是應對龐煖三十萬大軍偷襲,至少需二十萬秦軍攔阻。
呂不韋有些疑問,接話說道,老將軍,那就只有十萬秦軍銳士可以馳援函谷關了,加上函谷關二十五萬守軍,總兵馬也才三十五萬,能否一舉擊潰圍攻函谷關的黃歇所部三十萬聯軍。
呂不韋說到此處,沒有再接著問蒙驁,轉頭對著嬴政說道,大王,臣以為,函谷關事關秦國安危,一旦有失,秦國大門洞口,咸陽危矣,還是多派援軍馳援函谷關為宜。
蒙驁略做思忖,對著嬴政呂不韋說道,大王,丞相,函谷關易守難攻,我守軍有二十五萬之眾,依勢固守,聯軍一時也奈何不了。只是黃歇所部三十萬圍攻函谷關,也需有所應對,函谷關絕不容有失。為解函谷關之危,末將明日親率十萬援軍馳援,紮營在黃歇所部背後,與函谷關守城我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再者也可將函谷關前黃歇所領聯軍全數攔阻,使其不得有分兵增援龐煖之兵。陰晉之地就交由桓漪將軍前去固守,若龐煖真要領兵進犯陰晉,末將可擇機領兵與桓漪將軍一道,或是夾擊龐煖所率之敵,或是合力圍殲黃歇所部,使兩路聯軍首尾不能相顧,亂而取之。
蒙驁說完自己的這些迎敵之策后,眼神看向嬴政呂不韋。嬴政呂不韋聽完蒙驁應對之策連聲贊同,見嬴政呂不韋認同自己的迎敵之策。
蒙驁於是繼續說道,如此一來,陰晉之地便是此戰關鍵所在,需備足守城之資,以防龐煖率軍攻城,又或圍城斷糧。為防龐煖所部繞道函谷關后偷襲咸陽,末將現命王翦領兵兩萬,專司從咸陽各地給陰晉的桓漪所部輸送糧草補給和守城之資,這兩萬人馬必要時還可策應桓漪將軍。
蒙驁說完見嬴政丞相呂不韋和將軍們又都出言認同,也就不再多話。轉身對著身後的兒子,身兼護衛秦王嬴政的三千黑衣衛的參將蒙武說道,蒙武聽令,命你率所部堅守咸陽,守護大王太后安危。又對著蒙武身後的孫子蒙恬蒙毅,繼續大聲說道,蒙恬蒙毅,命你二人各從所部挑選一千銳士,與蒙武一道堅守咸陽,與蒙武所領黑衣衛一道護佑大王太后。
蒙驁說完這些,停頓了一刻,眼神犀利的看著兒孫三人,厲聲說道,蒙武,蒙恬蒙毅,你三人肩負大王太后安危之責,如有半點懈怠,軍法從事。蒙武蒙恬蒙毅三人聽到將令,三人一起高聲回復,末將接令,誓死守護大王太后安危。
嬴政看到蒙驁對著自己的兒子孫子,言語也是這般嚴厲,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軍令如山這句話的意思。
嬴政聽完蒙驁的布防,一旁的近侍近身耳語,請大王授兵符。說完將裝有各種形制兵符的匣子端至嬴政面前。嬴政這次意識到,該給剛才領了將令的將軍們頒髮帶兵兵符了。
依秦國律法,丞相呂不韋與上將軍蒙驁可以商議如何遣調秦軍,可最終授將進爵和頒授領兵兵符卻只有身為秦王的嬴政一人可以為之。
嬴政從黑色外漆的匣子里取出標有不同軍士數目的兵符,一臉正色的交到桓漪王翦蒙恬蒙毅手裡。蒙武原本就身兼咸陽宮黑衣衛參將之職,早有兵符在身,不用再領兵符。王翦蒙恬蒙毅都是剛剛授予領兵將令,所以要領各自領兵數量對應的兵符。
王翦接過嬴政交到手裡的兵符,眼裡露出疑惑的神色,思忖了半刻,拿著能執掌兩萬人馬的兵符,快步走出來對著嬴政蒙驁說道,大王,老將軍,王翦現今只是都尉軍職,這兩萬兵馬的兵符,職下無權領受。
蒙驁聽到王翦這麼一說,這才反應過來,心說自己這是忙中出錯了。王翦所言並非推辭領受兵符,只因依秦軍軍規,都尉之職,最多只可受領一萬人馬的兵符。
蒙驁一時也不知任何回復王翦,這維繫咸陽與陰晉之間的輸送保障必須要有放心的得力下屬領重兵保障,不容有任何閃失,可身邊諸將除了王翦,還真沒他人可勝任此職。
即便蒙驁身旁站著已是參將之職的兒子蒙武,他也沒敢把這可以建功立業的差事交給蒙武。這打仗時糧草輸送的差事,看似比上陣殺敵容易,可作為征戰沙場的老將蒙驁深知,糧草先行才是打勝仗的保障。蒙武這個參將,也是實打實征戰沙場屢立戰功才獲參將爵位,只是蒙武雖征戰多年,卻沒有大軍後勤糧草補給的經驗,蒙驁實在不敢在這個時候,把這事關兩軍勝負的任務交給蒙武,他思前想後還是覺著只有王翦讓他放心。
蒙驁正在為難之際,嬴政卻面露輕笑,走到王翦面前,語氣堅定的說道,王將軍只管受領兵符便是,寡人今日先授你一個參將之職,待日後立功再行封爵。
嬴政說完,蒙驁和王翦都先為之一愣。王翦愣了好一會,猛的反應過來,手腳慌亂的跪拜在嬴政面前,言語懇切的說道,王翦叩謝大王封授,末將定當不辱大王信賴。
眼見王翦對著嬴政叩首謝封,一旁的呂不韋向前一步,剛準備張口說點什麼,可他看到眼前的嬴政一副吾意已決的神情,呂不韋硬是把要說的話咽了回去,呂不韋已察覺出這個十四歲的秦國大王,眼神里流露出非同往常的霸氣果決,外加一股君無戲言的氣勢。
呂不韋猛然感覺到,十四歲的嬴政已經開始嘗試行使他作為秦國大王的權力。
雖然嬴政判斷不出王翦所提迎敵之策的對錯,但他已經完全接受了王翦表現出的不懼權勢的魄力,這一刻嬴政選擇相信王翦,並已在心底將王翦列為自己今後可以仰仗的將軍。
蒙驁見王翦這個得力手下被嬴政當面許以參將之職,也是又驚又喜,心裡想著,自己一個無心之失,讓王翦這傢伙撿了個便宜,一個受領兵符的事,讓王翦從一個都尉直升兩級得了一個參將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