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以身試險
劉駿回到客棧后,手握父皇遺詔,心緒複雜,感慨萬千。他深知,單憑這份詔書,要想推翻劉劭,無異於痴人說夢。
劉劭掌控著整個朝廷的數十萬兵馬,而自己則偏安一隅,僅有幾萬兵力。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若貿然出示詔書,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
但坐以待斃,從來都不是他的行事風格。經過深思熟慮,劉駿決定鋌而走險,親自面見朝廷重臣,以此來試探他們的態度,從而找出可能爭取過來的支持者。
主意已定,當夜,劉駿巧妙地避開了劉劭安插在大臣身邊用以監視的眼線,悄然潛入太尉府。
太尉沈慶之彼時正背著手在屋內不慌不忙地來回踱步,忽然轉身,猛然看見有一個人筆直地站立在眼前,不由得心中猛然一驚。
待看清楚來人的面容后,他又是驚訝又是喜悅地高喊道:「武陵王!」
「太尉大人,別來無恙啊!」
沈慶之急忙伸出手請他入座,神色惶恐地說道:「王爺怎麼會來到京城呢?皇上可是派遣了密探監視各位大臣的府邸,恐怕……」
還沒等他說完,劉駿輕聲說道:「太尉放心,本王進來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察覺。」
這時,只聽到沈慶之發出一聲綿長的嘆息,說道:「王爺您有所不知啊,自從皇上登基以來,已經有許多大臣慘遭屠戮。
就像王僧綽王司徒,他那天在殿上為王爺您求情,結果第二天就離奇地去世了。還有長沙王劉謹,僅僅是在朝堂上對謀反一事提出疑問,也因此而無辜喪命。
諸如此類的事情數不勝數,弄得滿朝人心惶惶,如今各位同僚不是在朝堂,便是老老實實地待在家中,輕易都不敢出門啊。」
劉駿聽后,猛然抬起手在桌上用力一捶,憤慨地說道:「真是豈有此理,劉劭如此行事,難道就不怕攪亂朝綱嗎?」
片刻之後,劉駿不禁心生疑慮,啟口問道:「太尉大人對本王知無不言,難道大人對本王是叛亂之人沒有一點懷疑嗎?」
沈慶之聽了,哈哈一笑說道:「何止是下官啊,朝廷中許多人心裡那可都跟明鏡似的啊。
馮佐林父女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那謀反信和玉佩之事自然就沒了對證。
而事發當晚先皇駕崩,次日劉劭就迫不及待地登上皇位,如此拙劣的手段,怎麼能堵住眾人的嘴呢?只是諸位大臣忌憚劉劭的權勢,所以也是有口難言啊。」
劉駿此時已然知曉了沈慶之的立場,於是說道:「本王發誓定要讓這個目無法紀、罔顧人倫之人受到應有的懲處。
然而本王目前力量實在微薄,還望太尉大人能夠助本王一臂之力啊。」話語剛落,劉駿便鄭重地向沈慶之行了一禮。
沈慶之匆忙伸手將他扶起,惶恐地說道:「王爺言重了,老臣實在擔當不起啊。請問王爺手中是否握有證據或者籌碼,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於是,劉駿將自己貼身攜帶的詔書和玉佩拿了出來,遞到沈慶之手中,並且詳盡地闡述了玉佩存在的差異以及馮佐林的死和麗瑩被擄走的具體情形。
沈慶之讀完詔書,又聽了劉駿的一番述說,不禁情緒激動地說道:「只要有這兩樣東西在,一旦時機成熟,劉劭就必定會失敗!」
緊接著沉思道:「不知王爺是否知曉馮佐林之死和馮麗瑩被擄走究竟是何人所為?」
「如果本王沒有猜錯,極有可能是他朝之人所為。」
沈慶之不禁大為驚駭:「沒錯,這樣,所有發生的這些離奇之事才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啊。」
突然,沈慶之像是意識到了什麼極其可怕的事情,他的脊背上一下子就滲出了一層冷汗,聲音顫抖著說道:「莫非劉劭藉助外族人的力量奪取了皇位?」
「劉劭應該還不至於如此糊塗。」劉駿邊思索邊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凝重:「本王想來,定然是北魏用重金收買了馮佐林,引誘他寫下了那封謀反信。
而後將信送到劉劭手中,其目的就是想藉助劉劭與本王之間的矛盾來製造內亂,從而達到傾覆我朝的目的。此後,為了掩蓋這背後的真相,便索性將馮佐林給滅口了。」
「如此看來,這顯然是一個籌劃已久的圈套啊。北魏懼怕王爺的聲威,又探聽到劉劭對王爺的忌憚,所以精心導演了這場借刀殺人、傾覆朝廷的戲碼,這手段真是狠毒至極啊!」沈慶之不禁對這種陰謀感到不寒而慄。
「要揭穿這個陰謀,還得請太尉多多費心了。」
沈慶之神色凝重地點點頭,回應道:「王爺放心,下官必當竭盡全力。」
緊接著,兩人就接下來的行動計劃展開了深入且機密的交談。
其後數日,劉駿持續拜訪諸位大臣。有的明確表明支持,更多的則是態度含糊不清。不幸的是,一名校尉竟然向朝廷告發了劉駿的意圖和行跡。
事實上,自從從麗瑩口中得知劉駿悄然潛入京城之後,劉劭的內心就充滿了不安。
他隨即在京中派遣了大量的暗探,去查訪劉駿的行蹤,然而接連多日過去了,卻始終毫無線索,這讓劉劭整日焦躁不已。
此時有人主動告發,劉劭像是攥住了關鍵的救命浮木一般,即刻下達命令封鎖全城。
剎那間,建康城的大街小巷都瀰漫著緊張的氛圍。
士兵們手持鋒利的兵刃,挨家挨戶地仔細搜索著。
劉劭站立在城牆上,從高處俯瞰著這座被封鎖的城市,他的內心充斥著驚懼與憤怒。
在如此緊迫的形勢之下,劉駿心裡很清楚,自己必須儘快撤離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