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司馬懿兵敗
當丁奉與周邵目睹那熊熊燃燒的火光將魏軍的六道柵欄逐一吞噬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
那火焰不僅是對敵人防線的破壞,更是對東吳將士士氣的鼓舞,彷彿每一縷火苗都在訴說著勝利的曙光即將來臨。
第一道柵欄在烈火的肆虐下轟然倒塌,緊接著,丁奉和周邵指揮著麾下的先鋒人馬,猶如猛虎下山般,護著那些投石車,勢不可擋地沖向第二道柵欄。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吳軍的投石車再次發威,巨大的石塊如同天降隕石,將第二道陷馬坑填得滿滿當當,緊接著,柵欄也在火焰的舔舐下化為烏有。
如此這般,循環往複,不過幾個時辰,那六道看似堅不可摧的柵欄便全部化為了灰燼,陷馬坑也被填得平平整整,彷彿從未存在過一般。
六場大火,不僅燒毀了魏軍的防線,更燒毀了他們的鬥志。那熊熊的火光中,似乎能看到魏軍將士臉上的絕望與恐懼。
而吳軍將士則士氣高漲,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高呼著衝鋒的口號,那聲音震天動地,彷彿要將整個天地都吞噬進去。
朱桓與陸遜,這兩位東吳的指揮官,此刻也意識到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他們相視一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隨即下令全軍發起總攻。
那一刻,東吳的兵馬如同洪水般洶湧而前,向著魏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丁奉與周邵,這兩位東吳的先鋒大將,更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地沖向魏軍。在他們的身後,是十萬東吳先鋒的精銳之士,他們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而夏侯衡、曹范和文欽率領的六萬弓箭手,則有序地後撤,他們的箭矢如同飛蝗般射向吳軍,但在這熊熊的大火與吳軍的勇猛面前,卻顯得那麼無力。
當六道柵欄都被焚毀時,魏軍的弓箭手還剩下五萬。而這時,西北方向,曹爽和夏侯玄率領的兩萬騎軍,在夏侯衡的一萬餘弓箭手的掩護下,如同狂風驟雨般向丁奉的五萬兵馬衝去。兩軍瞬間碰撞在一起,殺聲震天,血肉橫飛。
曹爽與夏侯玄,這兩位魏軍的年輕將領,此刻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要將丁奉斬於馬下。
然而,丁奉雖然年邁,但手中的霸王槍卻如同蛟龍出海,威猛無比。他憑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深厚的武藝功底,將曹爽和夏侯玄殺得只有招架之力,毫無還手之功。
夏侯衡見狀,心中大急,他拍馬上前,加入了戰團。昔日三英戰呂布的傳奇彷彿再次上演,只不過這一次是曹爽、夏侯玄與夏侯衡三將圍攻丁奉。
夏侯衡作為名將夏侯淵的長子,盡得其父真傳,一柄大刀在他手中如同猛虎下山,威力無窮。他的加入,使得戰局瞬間發生了轉變,丁奉開始感到壓力倍增。
丁奉心中明白,自己不能繼續與這三將纏鬥下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當機立斷,從背後抽出那把威力無窮的飛龍斬將刀,橫掃過去。
三將見狀,不得不後退閃避。丁奉趁機撥轉馬頭,向後退去。然而,那三將豈肯輕易放過他,拍馬而上,緊追不捨。
與此同時,在西南方向,司馬昭和陳泰二將率領的兩萬騎軍也在文欽的一萬餘弓箭手的掩護下向周邵的五萬兵馬發起了衝鋒。
兩軍瞬間廝殺在一起,血染長空。司馬昭和陳泰左右夾攻周邵,企圖一舉將其拿下。
然而,周邵作為東吳名將周泰的長子,盡得其父真傳,手中那把長槊如同蛟龍出海,威力無窮。他憑藉著長槊的攻擊距離遠、威力大等特點,很快便讓司馬昭和陳泰落入了下風。
這時,文欽將軍見勢不妙,急忙揮舞著手中的長槍拍馬而上,加入了戰團。三對一的局面讓周邵漸漸感到壓力,但他依然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精湛的武藝與三將周旋。
五十個回合后,雙方仍然不分勝負。
這時,陸遜率領的十萬中軍沖了上來,黃蓋之子黃柄擔心周邵有個閃失,於是揮舞著手中的鐵鞭拍馬上前加入了戰團。
黃柄的鐵鞭如同狂風暴雨般砸向文欽三人,他們頓時感到壓力倍增。
三人對視一眼,心中都明白再這樣下去必敗無疑。於是他們拍馬後撤,想要暫避鋒芒。
陸遜見狀大喜,立即下令十五萬兵馬揮軍掩殺過去,而周邵和黃柄更是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他們的勇猛無畏,彷彿要將魏軍徹底吞噬。
魏軍在他們的猛攻下節節敗退,一直退至青州城下。
在西北方向,丁奉全速後撤時,夏侯衡、曹爽和夏侯玄窮追不捨,這時朱桓率領的十萬中軍沖了上來,周瑜之子周胤和凌統之子凌烈相視一眼,拍馬而上,攔住夏侯衡三人廝殺在一起。
丁奉大喜,拍馬返回戰場,加入了與夏侯衡的廝殺。兩人勢均力敵,打得難解難分。
而另一邊,曹爽與周胤、夏侯玄與凌烈也殺得難分高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曹爽和夏侯玄逐漸感到體力不支,敗象已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是,曹爽與夏侯玄均虛晃一槍后拍馬而逃,而周胤和凌烈則緊追不捨。這時,朱桓率領的十五萬人馬也沖了上來,與周胤和凌烈一同追擊。
丁奉見狀心中大喜,他知道,勝利的天平已經向他們傾斜。
夏侯衡見曹爽和夏侯玄落敗而逃,自己獨木難支,也只好虛晃一刀,趁機後撤。
朱桓的大軍趁機窮追不捨,一直追到青州城下。
城頭的大司馬朱然見狀,立即令偏將軍徐楷,徐盛之子,親率五萬兵馬從西城門衝出,配合朱桓的十五萬人馬和陸遜的十五萬大軍前後夾擊魏軍。
那徐楷,英勇無比,他率領的兵馬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吳軍人數遠超魏軍,他們奮勇殺敵,彷彿要將所有的仇恨與怒火都傾瀉在魏軍身上。
大都督司馬懿和燕王曹宇雖然竭盡全力抵抗,但無奈形勢比人強,終因寡不敵眾而兵敗如山倒。很快,魏軍就出現了全面潰敗的趨勢,士卒四散奔逃。
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馬懿見大勢已去,只好分頭向北方和南方撤軍而去。
燕王曹宇率領殘兵敗將逃向樂陵郡的治所厭次城。他令龐會統領本部兩萬兵馬斷後,龐會率軍死戰,邊戰邊撤,終於保護燕王撤回到厭次城內。
朱桓見厭次城城牆厚實,城頭亂箭如雨,如果強攻,必定會死傷慘重,迫不得已,只好率軍撤回青州城內。
此戰,燕王的十萬大軍損失過半,只剩五萬人左右逃回厭次城內。他們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心中卻充滿了絕望與恐懼。
而另一邊,司馬懿的殘兵敗將在文欽將軍和陳泰將軍的聯合斷後之下,由司馬懿和司馬昭統領,全速向徐州城方向逃去。
他們知道,徐州城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陸遜見狀大喜,他心裡很清楚,在青州城至徐州城的路上,大將軍諸葛瑾早已埋伏了重兵,司馬懿這是自尋死路。
但他也不會放任不管,他親率剩餘的兵馬在後面窮追不捨,欲與諸葛瑾前後夾擊,全部消滅司馬懿的人馬,以免留下後患。
那一路上,司馬懿等人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他們不僅要面對吳軍的追擊,還要應對沿途盜賊的騷擾。然而,他們卻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一路向南逃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