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崇禎帝要讓太子南下
一眾大明陣營玩家和明軍士兵都退回到了北京城中,這個時候京營士兵速度倒是快得很,這令李邦華非常無語。
大明陣營玩家也不指望這些明軍士兵能發揮什麼作用,陳秋和玩家們隨即分散到北京各個城門,準備接下來的戰鬥。
而李邦華則急匆匆地找到了楊嗣昌,楊嗣昌看到明軍主動撤回便知道戰況不妙,他皺著眉頭問道,
「怎麼說?損失怎麼樣?」
李邦華愣了一下,隨即把戰況告知了楊嗣昌:
「督師,情況不對,京營在戰鬥中完全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陳秋部官軍,官軍損失倒是不大,但以下官之見,北京很難守住,不如趕緊讓陳秋護送陛下離開。」
楊嗣昌聞言頓時頭疼不已,他已經猜到了京營是廢物,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能完全拋棄京營,冷靜下來之後,楊嗣昌對李邦華說道,
「讓京營士兵上城牆站著,躲在城頭后打槍總能做到吧?」
李邦華心道,以京營那群廢物的水平,還真很難說……
不過京營這麼多士兵目前也就這點用了,李邦華點點頭,隨即他猶豫了一下,再一次對楊嗣昌說道,「楊督師,趁現在北京還沒被漢軍完全包圍,先讓陛下離開北京吧,至少讓太子離開北京。」
楊嗣昌其實也有這個意思,他本來還想著如果京營還有那麼一點作用,就憑藉堅城消耗漢軍,但現在殘酷的事實讓他的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
於是楊嗣昌點點頭,他說道,「這事我去勸一勸陛下,不過你和陳秋說一下,現在還不是放棄的時候,能撐多久就撐多久。」
不久之後,楊嗣昌再次覲見崇禎帝,此時的崇禎帝看上去相當憔悴,額頭上綁著一道黃布,顯然皇帝此時已經知道了盧溝橋的戰況。
楊嗣昌斟酌了一下,當他準備說的時候,出乎他意料之外,崇禎帝率先說道,
「楊先生,盧溝橋一戰失利了吧?你覺得北京還能撐多久?這個時候請一定要說實話,你是朕為數不多能信任的人了,朕不希望連你都不對朕說實話。」
楊嗣昌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說實話,臣確實不知道北京還能撐多久。不過現在情勢危急,臣斗膽請求……」
崇禎帝打斷了楊嗣昌的話,「楊先生,朕很高興你願意和朕說實話,既然你願意和朕說實話了,那朕也和你說實話。」
頓了頓,崇禎帝起身看向桌子上自己這寫下的【九思】二字,說道,「這段時間,朕想了很久,如果要走的話,走的人不能是朕,只能是太子。」
楊嗣昌愣住了,崇禎帝接著抬起手,示意他不要說,「你不要急,先聽朕說完。」
接著崇禎帝又走了幾步,說道,「大明現在是積重難返,這些年朕也犯了一些錯,如果朕走的話,這些錯誤就會一直帶著,而如果是太子則不會,而且,最重要的是,」
說到這崇禎帝面色變得異常嚴肅,他地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這是我大明天子對天下人的承諾,天子一諾千金,決不可改。」
楊嗣昌一時啞然,過了一會,他跪下向崇禎帝行了個大禮:
「陛下,大明絕不會滅亡!若是陛下不願離開北京,臣將誓死追隨!」
崇禎帝看向楊嗣昌,「朕現在沒有時間說多餘的廢話,楊嗣昌,你即刻帶上玉璽印信,去找陳秋,把玉璽印信交給他,接著讓他們護送太子殿下南下。」
隨後不久,陳秋和吳三桂就從楊嗣昌那裡得到了一個令他們震驚的消息:
「什麼?陛下要我們護送太子殿下去南京?!」
陳秋非常驚訝,歷史上崇禎帝到最後都沒有下定決心遷都或是將太子送往南京,這也是後來南明內訌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遊戲世界的崇禎帝想通了,要送太子前往南京這事,陳秋也沒多想,他只是把這當成了一個遊戲任務,於是他說道,「既然陛下把這種要事託付給我,我將和一眾弟兄們誓死完成陛下交代之事。」
楊嗣昌將玉璽和印信交給陳秋,「陳總督,實話實說,這兩年彈劾你的人不少,但是陛下始終相信陳總督是忠於大明的,還望陳總督不要辜負陛下的期望。」
陳秋一臉古怪,心道原來NPC是會彈劾的嗎?那還真是還原歷史…
不過這些東西陳秋不感興趣,他轉而看向楊嗣昌,
「楊督師,你要一起走嗎?」
楊嗣昌搖搖頭,說道,「我的一切都是陛下賜予的,陛下在哪,我就在哪。」
陳秋看了一眼楊嗣昌,歷史上楊嗣昌這傢伙就極得崇禎帝信任,甚至可以說是CP感極重,比如農民軍各路領袖每次罵崇禎帝都會帶上楊嗣昌……
當然,楊嗣昌的決定陳秋也不會去阻攔,於是他說道,「那我留下一些人守北京,楊督師放心好了,只要北京不從內部爆炸,守上幾個月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說完之後陳秋忽然覺得自己莫名其妙像是在立flag……
很快,陳秋又找到了吳三桂,他要求吳三桂帶領關寧軍撤回山海關。
嗯,這既是為了防止義軍陣營玩家殺出關外,同時也是陳秋的一個小小惡趣味:
吳三桂就應該去守山海關…
吳三桂聽從了陳秋的安排,他不是傻子,北京看上去搖搖欲墜,繼續待在北京大概率沒啥好結果。
不過臨走之前,吳三桂猶豫了一下,問道,
「總督,陛下那邊?」
陳秋隨口說道,「陛下讓我護送太子殿下南下,我們當臣子的不要多想,執行任務就是了。」
吳三桂覺得陳秋不想多說,於是他識趣地帶領關寧軍撤向山海關。
與此同時,崇禎帝叫來了皇后和自己的幾個子女,對他們說道,
「現在大明局勢非常危急,接下來我說的話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這關係到你們的生死存亡,同時也關係到大明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