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布局
「潘相公所言極是,請繼續往下講。」
「是。」潘美繼續道:「此戰的主要對手依舊在遼國,遼國勢大,兵員素質較之以往有所下降不錯,但這並不是可以讓我軍輕敵的理由。
易州方面,遼軍發兵五萬,不能算多,但其背靠幽雲,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前線運送所需物資,堅守不戰恐怕難行,所以臣建議此路應當主動出戰,避免被鎖城。」
鎖城戰法,即是古代戰爭中的一種攻城策略,主要用於圍攻堅城。
這種戰術的核心思想是完全佔領目標城市周邊的所有州縣,切斷城市與外界的聯繫,使其成為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
這樣,即使城市本身防禦堅固,也難以持久抵抗,因為城內的物資供應會逐漸枯竭,士兵士氣也會受到嚴重打擊。
聽到鎖城二字,趙景思緒開始飄忽,記憶猶新的一次鎖城戰乃是1126年的金攻太原之戰。
金將完顏宗翰在圍攻太原兩個月未能攻克的情況下,採取了鎖城戰術,完全佔領太原周圍的各個州縣,使太原成為一座孤城。
經過九個月的圍困,太原城內彈盡糧絕,最終被金軍攻破,守將王稟身死殉國。
有此例在,趙景自然不會讓易州軍民坐以待斃,因而贊成了潘美的提議。
「東邊的滄州為遼國重點攻擊對象,發兵十萬,統兵將軍為悍將耶律休哥,副手是耶律斜軫,來勢洶洶,此路必定是最殘酷的戰場,臣估計至少要調集敵人一半的軍士才能抵擋。」
言至於此,潘美抬眼看向趙景,明顯是等著他做最後的敲定。
「拿地圖來。」
一聲令下,在旁候事的王繼恩及時動作,不一會兒便讓在外面守護大殿的御前班直搬來了一張大平面地圖。
盯著滄州的位置,趙煚的手來回遊弋,最終試探性的詢問:「他們這是想借滄州去往古徐州地界,還是準備配合瀛、莫二州進逼中原腹地?」
「進逼腹地?遼人的膽子也太大了!覺得我大宋是軟柿子嗎?想捏就捏!」
憤憤不平的聲音在人群中響起,趙景所見一位老年人正在吹鬍子瞪眼。
尋著記憶,趙景識得此人為虎捷左廂都指揮使李漢瓊,身材魁梧高大,如今近五十高齡依舊血氣方剛不減當年。
「李相公莫要動氣,留著這股熱血跟遼軍拚鬥才是。」
趙景示意其稍安勿躁,李漢瓊表示知錯,不過看著他那上下浮動的胸口,明顯火氣未散。
下一刻,薛居正出列表示:「殿下,臣有話想說。」
「薛相不必拘束,有話儘管開口。」
薛居正頷首致意,再說道:「殿下想法深遠,讓人欽佩,不過臣覺得殿下是否把滄州本身給遺漏了?」
趙景神色一振,再細看地圖,可就是轉不過來彎,最後只能請薛居正明示。
「殿下,滄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且處於九河下梢,瀕臨大海,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水資源甚為豐富,致使此地極為適合發展農業,這是其一。
其二,鹽山有四鎮:海豐鎮、海潤鎮、利豐鎮、頭鎮,自盛唐時就是東部物流重鎮;海港、河港發達,運輸資源事半功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滄州沿海鹽業生產處於鼎盛時期,單鹽山境內就擁有十二大鹽場。
鹽場共佔地面積約1628頃33畝,每場年產可達五六千包,每包凈重578斤,粗算下來十二場每年可產鹽三千萬餘斤,一個滄州的產鹽量足以養活河南道、河北道全境百姓。
因此臣認為遼軍選擇攻擊滄州並非是要繼續深入,而是為了爭搶滄州的自然資源,配合漢國攻伐易州大概率只是裝裝樣子。」
薛居正的猜測好似天籟之音,令趙景糊塗的大腦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是了,遼國已經是半游牧半農耕國體了,他們種田的本事比起漢人也不遑多讓。
不過草原上可以耕作的土地不多,能製鹽的場地更少之又少,如果能打下滄州足以彌補一部分的劣勢,這樣每年在對外貿易上又能節約一大筆開支,把這筆錢轉做軍費,豈不美哉?
「若薛相所言不錯,東面戰場就不能把戰線放到太靠後了。」
趙景的目光在滄州地方來回徘徊,大腦迅速轉動,小聲嘀咕:「釣台寨、港姑寨…堡寨雖多但守軍分散,難以抵抗十萬大軍侵入,北部也沒幾座可以堅守的城池。西邊與瀛、莫二州接壤,恐怕會有奇兵從側翼殺入戰場。最好的辦法估計還是要將軍民都收攏到滄州附近,依仗護城河作戰…」
沉思良久,趙景將剛才所思與群臣說了一遍。
對於他想要暫時放棄滄州北部的意思,群臣有贊同也有反對,如三司使王仁贍表示反對,因為臨戰時未戰而先退會降低士氣,並且會把壓力全都集中於滄州、鹽山等南部城池,一著不慎便可能戰敗,屆時遼軍定然會在瀛、滄二州之間建立聯繫,之後想反攻可就難了。
相對的,殿前都虞侯崔翰則贊成,依他而言,打仗最忌諱的就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最後能贏,前頭吃點虧也可以接受。
再者,我方提前把人口都遷走,堅壁清野不給遼軍留下一點東西,等他們跑到滄州時軍糧消耗甚大,只要在西邊派遣一軍攔截瀛州的補給隊伍,用不了多久遼軍定會斷糧,那時就是我軍反攻的時刻。
以他二人為首,群臣分成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趙景聽的頭疼,責令全員息聲,將最後的決定權交給曹彬。
眾目注視中,先前一直閉口不言隱藏存在感的曹彬緩緩開口道:「殿下,臣贊同您的提議,暫時放棄滄州北部,只是臣有些許需要補充的地方。」
「曹樞密無需顧慮,直言即可。」
「滄州地方水網縱橫,漕運發達,不善加利用多有浪費,臣覺得可以調水師入境,一部走無棣河入黃河流域,潛藏在南皮附近防備瀛州方向;另一部先直入渤海,再轉道水寨,該水寨周圍長滿蘆葦,且前面有座高山遮擋,遼軍應該發現不了。之後前後夾擊遼軍主力,如此勝算方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