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祠堂
楊立踏上回爺爺奶奶家之路,心情格外愉悅。當他踏入爺爺奶奶家那熟悉的門檻時,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奶奶熱情地迎上來,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乖孫啊,快過來洗手,準備吃午飯啦!」楊立順從地點點頭,走進洗手間洗凈雙手。
午餐時間,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享受著豐盛的美食。飯後,楊立意猶未盡地想要幫忙收拾碗筷。然而,奶奶心疼孫子,連忙擺手道:「你去歇會兒吧,這些活兒奶奶來做。」楊立感激地看著奶奶,但內心深處那份倔強讓他無法聽從安排。他堅定地站起身來,迅速將餐具收攏到廚房,開始認真洗刷每一隻碗碟。
沒過多久,原本油膩不堪的碗盤在楊立的巧手下變得光潔如新。他滿意地將它們擺放整齊,收入櫥櫃之中。完成任務后的楊立感到一陣輕鬆和滿足。
因為在學校養成了午睡的好習慣,所以午飯後稍作休息便成了楊立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個小時轉瞬即逝,當他悠悠轉醒時,卻驚訝地發現爺爺奶奶並不在家。望著空蕩蕩的屋子,楊立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孤獨感。他不願獨自待在家中,於是決定出門走走。
踏出家門,清新的空氣令他精神一振。他沿著門前那條蜿蜒曲折的小溪漫步而行,一路向西。楊家坪地勢東稍低西高,地形較為平坦,溪水緩緩流淌,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偶爾有小魚兒躍出水面,濺起晶瑩剔透的水花,給寧靜的畫面增添幾分生機與活力。
小溪兩岸,一些土地上仍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莊稼,但更多的地方已被茂密的雜草所佔據。野草肆意生長,甚至遮蓋住了部分道路。楊立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被絆倒。走著走著,他漸漸感到疲憊不堪,正思量著是否要原路返回時,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座古老的石屋。
楊立定睛一看,驚喜萬分:「這不是楊家祠堂嗎?」記憶中的楊家祠堂莊嚴而神秘,如今再次見到它,楊立心中滿是感慨。他加快步伐,朝著石屋走去,想要一探究竟……祠堂,習慣上多被稱為家廟、宗祠,是供奉祖先神主(即俗稱的牌位)、宗族祭祀祖先的場所,一向被視為宗族的象徵。自從人類有了姓氏以來,人們就有了家族認同感,同樣就產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為了人們認同自己集體的標準。隨著宗族的發展,其族人越來越多,並且伴隨著戰亂、疾病或災荒等原因。同一宗族的人四處走散,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的群體記憶逐漸磨滅,這樣就就給後來的人們認祖歸宗帶來了幾、極大的不便,正是這些社會問題的產生,人們為了加強社會群體記憶,就產生了以族譜和祠堂等物化形式的記憶載體。
崇拜祖先並立廟祭祀的現象,在原始社會後期即已存在。明世宗採納大學士夏言的建議,正式允許漢族民間皆得聯宗立廟,從此宗祠遍立,祠宇建築到處可見。宗祠原為「追遠、報本」的目的而興建,所以在建築規制上要體現出禮尊而貌嚴。自南宋到明初,一般的祠堂都是家祠。特別是自明清以來,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舉辦宗族事務、修編宗譜、議決重大事務的重要場所。楊立從未踏入過這座神秘的祠堂,此刻他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慾望。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前行,終於來到一座被雜草環繞、牆壁布滿藤蔓的古老祠堂前。那扇陳舊的木質大門緊閉著,上面掛著一把銹跡斑斑的大鎖,彷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門前左右兩側各蹲著一隻栩栩如生的石獅子,但它們身上也同樣覆蓋著茂密的藤蔓,宛如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著這片寧靜之地。
楊立繞到側面,驚訝地發現石頭牆竟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孔,周圍還懸挂著一些翠綠的藤蔓。"這裡的石牆怎麼會突然塌陷呢?難道是有人故意搞破壞嗎?"他不禁心生疑惑,並開始在腦海里仔細分析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奇怪的念頭湧上心頭:"進去看看吧!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召喚著他。"雖然內心有些許恐懼,但楊立還是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撥開糾纏的藤蔓,鑽進了那個洞穴之中。進入祠堂內部后,他發現屋頂的瓦片掉落了不少,但室內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昏暗。正對著大門的牆壁下方擺放著一張長長的供桌,上面豎立著許多神情莊重的神位木牌,讓整個空間瀰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
「揭開它!」一個幽幽聲音傳來,楊立害怕了,想轉身逃走,可身體被什東西吸著不自覺的向前走去,手不受自己的控制把最上面最大的一個牌子端了下來,把牌子向上一揭,牌位的牌子和底座分離開來,底座上出現個格子,有一個黑灰色的戒指露了出來,右手不受控制地取出戒指戴到左手的大拇指上,往大拇指根部一拉,一陣疼痛傳來,鮮血一下冒了出來又立即被戒指吸收,此時戒指散發出朦朦紫色光輝慢慢隨戒指消失在左手的大拇指上。「這是什麼情況,怎麼會鑽進大拇指里?」楊立驚慌失措:「身體里有了異物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