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頗為驚世駭俗的內家丹方
以這個真氣消耗量來看。
自己即便是一天啥事兒不幹,那也就是一手之數的產量。
完全無法做到全面鋪開……
不過老伍頭這話,卻是提起了徐行對安宮牛黃丸的極大興趣。
畢竟自己要是能夠通過改良炮製手法。
以現在的丹方達到或者接近原版安宮牛黃丸的藥效的話。
是不是就可以復刻這款神葯的傳說啦?
不說把價格打下來吧,至少不會再出現吃一顆少一顆的窘境。
「哎,老伍頭,你知不知道哪裡能弄到原版的安宮牛黃丸?」
「嗯?掌門您想……研究安宮牛黃丸?!」
老伍頭何許人也?
立馬猜到了徐行的想法,於是滿臉笑容化作積極:
「我就有啊!您忘記我幹什麼的了?雖然數量不多,但也收藏了幾丸,我現在就去把葯取來!!!」
我擦?
十來萬塊一丸的東西你丫收藏了好幾丸?!
不過想想對方的年紀,估摸著也是在全面禁止犀牛角之前囤下的。
這就好比八幾年就開始囤茅台一般。
一想到這個。
徐行就回想起來當年文玩菩提串炒的爆火的時候,老不死的花大價錢買的各種手串整天拎手上盤。
說是那玩意兒越盤越值錢,等他百年後留給自己也是份家當。
簡直孝死!
……
「咳咳,倒也不用那麼急。」
徐行搖了搖頭道:
「現在暫時沒功夫管那個,我得先改良另一味丸劑。」
既然十全大補丸弄出來了。
他接下來的目標當然是繼續改良破開丹啦!
既然十全大補丸都能升格為一紋丹藥,破開丹憑啥不行?!
說不定突破的契機就是這玩意兒呢!
再者說了。
安宮牛黃丸的配伍可絲毫不比十全大補丸簡單。
裡面的成分包括牛黃、水牛角、麝香、珍珠、硃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鬱金、冰片……
攏共11味藥材,比十全大補丸還多一味。
一想到這徐行就頭皮發麻。
現在哪有時間去研究這個?!
「噢,另一味丹藥?」
老伍頭倒是沒有氣餒,畢竟在他看來研究啥不是研究?
「是什麼丹藥?!」
呃……
這讓徐行如何回答?!
畢竟原版的附子理中丸已經是極其剛猛的一味丸劑。
而自己整出來的的鎮元破開丹則更上一層樓。
至於構思中的終極版。
徐行那可是想著往裡加砒霜、苦參、硫黃的……
要知道單單鎮元破開丹的綠芒中就裹挾著濃濃黑氣,所以自己煉製的那些全都單獨鎖在自己屋裡,生怕老伍頭拿錯了給人誤服。
這要是終極版的破開丹往書上記了。
一般人吃了不得當場七竅流血、暴斃而亡啊?!
徐行想了想,還是搖頭說道:
「我要煉製的這款丹藥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服用的,要不這樣吧,你不是想研究安宮牛黃丸么,那就先從簡單的清心丸開始嘗試炮製,等研究等差不多了再研究牛黃清心丸,畢竟安宮牛黃丸是脫胎於牛黃清心丸。」
老伍頭愣了愣,沒有詢問緣由還是緩緩點頭表示答應。
……
嗯。清心丸。
由水牛角、冰片、人蔘、茯苓、白朮、甘草等組成。
具有清心,化痰,祛風的功效。
用於心宮內熱,痰火壅盛,神志昏亂,語言不清,煩燥不安。
……
6味藥材比起安宮牛黃丸的11味藥材來說,那肯定是簡單的多。
作為前置研究來說,完全夠老伍頭這段時間啃的了。
而且徐行隱隱有種感覺。
由清心丸的安神養心,再到安宮牛黃丸鎮驚開竅。
貌似和後期的修鍊有關!
畢竟開下中上丹田分別對應: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煉精化氣自己已經摸索出來了,對應的丹藥就是十全大補丸。
而煉神還虛到底是啥,暫時還未搞清楚。
但練氣化神必然是和精神力脫不開干係的!
那安神養心、鎮驚開竅……不就是其中關鍵嘛!
當然。
飯要一口一口吃。
現在自己連任督二脈都沒打通呢,安宮牛黃丸什麼也只是未雨綢繆而已……
……
———————————————
於是乎,確定思路后。
兩人分別架鍋擱那兒熬藥。
對於清心丸來說,6種藥材720種組合,夠老伍頭忙碌一陣的了。
不過他炮製丹藥又不需要真氣。
而且有徐行在,又省去了試藥的麻煩。
只需要按排列組合把丸子搓出來給徐行看。
藥性高低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所以單獨從效率來說,還是非常快的。
……
只是老伍頭每每拿著新鮮出爐的丹藥給徐行檢查時,看著徐行鍋里熬煮的藥液還有桌上的原材料時,越看越心驚。
附子、川烏、桂枝、砒霜、苦參、硫黃……
一味比一味誇張。
妥妥的虎狼之葯!
這要不是知道對方的水平在這兒,他都以為徐行擱這兒煉耗子葯呢!
不對。
這都不能叫耗子葯了。
這葯吃了,連大象都能撂倒……
換成一般藥師,這種狗屁不通的配伍他早就特么的開噴了!
可面對徐行那就不能夠了:
「掌門您這葯……夠剛猛的哈……哪個冤種能抗得下這種藥性啊?」
徐行斜了斜眼睛,淡淡的說道:
「給我自己吃的。」
「……」
老伍頭訕訕而歸,風中凌亂。
一邊搗鼓著自己的丹藥一邊小聲嘀咕著:
「難怪《鎮元丹方集注》要分內冊外冊,太特么的驚世駭俗了……」
徐行什麼聽覺?!
老伍頭的嘟囔全都傳入耳中,不過他卻並未作聲。
只是不由的想到。
難怪眾多內家丹方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開玩笑!
修士的境界本就越來越低,唐宋時期還有呂祖、陳摶這種至少是金丹修為的大能。
到元明之時,就只剩個修為最多是築基境界的三豐祖師了。
而這些內家丹方。
普遍都是吃下去動輒要人命的玩意兒。
一開始或許還有人願意嘗試,可死的人多了自然會引起質疑。
再者說了。
古時候信息不夠發達,大多古籍文獻的保存依靠手抄。
你加一筆我減一筆的,鬼知道到最後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畢竟現在通行版的《道德經》也與最初的版本大相徑庭不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