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攤丁入畝
「嗯,也是個不錯的人選,徐先生和元輔呢?」朱由校並沒有急於答覆,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徐光啟與方從哲。
「啟奏陛下,臣舉薦山西巡撫王在晉,王在晉有著豐富的主政一方與兵部事務,足以升任直隸巡撫的重任!」徐光啟先於方從哲發聲道,本來他想舉薦錢謙益的,但想到錢謙益做做文章還不錯,要他搞改革,可能比較難為他。
迎著皇帝的目光,方從哲開口道:「啟奏陛下,老臣舉薦福建巡撫商周祚,商周祚有著豐富的主政地方經驗,而且在他的治下,福建的海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眾人表態完后,朱由校沉吟著並沒有表態,而是認真權衡著合適的人選,思量兩分鐘后,朱由校抬起頭看向眾人道:「擢尚寶司卿鄒維璉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直隸,擢吏部右侍郎高宏圖為直隸左布政,擢天津知府兼兵備道熊文燦為右布政,並繼續兼任天津知府,擢駐朝大使楊維垣為直隸按察使,擢永平府知府謝璉為直隸左參政兼永平知府,即日生效!」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這個吏部尚書立馬站出來響應道,只要他這個吏部尚書同意了,基本也就表明這個人事任命就定了。
雖然他舉薦的高宏圖沒能擔任巡撫,但也是從二品的左布政使,雖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提升,但品級越高,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再往上升半級會變得十分困難,而且也能讓高宏圖在地方上有個歷練的機會。
有了王永光的響應,其他人只得跟著附和:「臣等遵旨!」
朱由校任命的五人,兩個山東,一個江西,一個四川,一個湖廣,其中一頭一尾的兩人皆與李長庚關係密切,而這也正是朱由校刻意安排的。
朱由校選的五人,都算是一群新兵蛋子,年齡都在四十上下,而且曾經都沒有主政過布政司,其中楊維垣甚至還只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年齡也只有三十七歲。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選擇,正是看重了他們的年輕與衝勁,吏治變革正需要這些根基不深的官員,而且朱由校在任命六部尚書與侍郎的時候,發現儲備官員十分的匱乏,他所記得的官員大多是來自東南一帶,而這卻是朱由校不願看到的。
而為何選擇從政只有七年的楊維垣擔任正三品的直隸按察使,這是為了給其他官員樹立一個榜樣,要想在官場快速升遷,必須要去邊關立功,甚至是去海外,從而鼓勵他們去邊疆鞏固邊防,而不是在中原地區一味的內卷。
至於選鄒維璉擔任直隸巡撫,除了為官清廉正直外,更主要的是李長庚的推薦,朱由校既然將清丈田畝之事交給了李長庚,必然要重用李長庚推薦的人選。
至於直隸左布政使人選,亦是同理,朱由校需要吏部去推動吏員的變革。
待眾人起身後,朱由校繼續說道:「既然直隸將作為變革試驗地,那就乾脆將廢除人丁稅一起納入試驗的項目裡面,等田畝清丈完畢后,田稅的徵收將以田畝數為準,同時重新編訂黃冊,以後每十年做一次更新。
原先規劃的山東、河南與湖廣的清丈田畝,推移到隆武四年,其它的也是向後推遲一年。
另外,以後直隸每個府的秀才與舉人錄取名額數,將根據新的黃冊進行調整,黃冊在籍人口越多,秀才與舉人錄取名額也就越多!」
本來朱由校還不想這麼早進行攤丁入畝與科舉名額變革的,但想著既然要清查士紳與勛貴外戚的田地,乾脆將攤丁入畝與科舉名額的事情一起辦了,能很好地將幾件相關聯的事情捆綁在一起,免得後面來回折騰。
趁著現在幾次大勝的威勢,推動起來應該沒那麼困難,而且只是先在眼皮子底下試運行,想必阻力會比雍正小不少,雖然雍正有滿八旗這個基本盤,但朱由校也有實力遠遠強於他們的禁軍,而且雍正在幾次戰事不利的情形下依然推行了三大政策。
至於文武百官會不會在大寧之戰後使絆子,小動作或許會有,但去年背後支持聞香教作亂被夷三族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想必他們也不敢有太大的動作。
更何況,現在的蒙古左右翼早就變得虛弱不堪,而且不久前對他們發動的幾次戰事,早就將他們打得四處逃散,不出意外的話,此次大寧之戰,將會十分的順利,預估六月前就能解決主要戰事。
對於皇帝的說法,幾人皆是十分的震撼,尤其是其中的攤丁入畝與科舉名額變更,將會從根本上動搖士紳與勛貴外戚的隱匿、投獻,以後再想靠免稅的名義兼并土地,將會十分的困難,這可是等於動搖他們的根基,由不得他們不震撼與惱怒。
對他們下面幾人神情凝重極力壓制的表情,朱由校只是眼神淡漠地看著他們,也不催促他們,畢竟這是動搖他們根基的事情,換誰都會十分不滿。
廢除人頭稅,施行攤丁入畝,將能有效解決田賦徵收困難問題,人丁可以藏匿,但土地在一段時間內是恆定不變的。
按田畝徵稅,既能簡化徵稅難度,提升國家稅收,從而解決大明財政一直緊張的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土地過於集中在極少數人群手上,從而出現尖銳的人地矛盾。
另外,還有個最直接的好處,那就是編製黃冊與統計實際人口,將會變得更接近真實,大明已經運行了兩百五十多年與經歷了十五任皇帝,恐怕只有老朱同志才知道當時大明的實際人口與田畝數,後面的皇帝很可能都是連蒙帶猜。
朱由校必須先解決土地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即將到來幾乎裹挾全大明的陝北暴亂,有了土地,農民就有口吃的,有口吃的,農民自然不會呼應個別野心家的響應。
至於科舉名額根據實際人口做調整,除了能減少清丈田畝與攤丁入畝的阻力,還能有效解決官員過於集中某地的問題,尤其是東南幾個布政司,在籍人口不到大明的五分之一,但官員數量卻遠遠超過半數,尤其是高居朝堂的高品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