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楚黨的快速壯大
「啟奏陛下,不知這稅收是按人丁收還是戶為單位徵收?」戶部尚書在皇帝的話音剛落,馬上發出了諮詢,對於坎級稅收,畢自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但身為戶部尚書,自然也希望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充盈。
「以戶為單位,若以丁口為單位,豈不是又是徵收人丁稅?」朱由校耐心地解答道。
「是,陛下,臣明白了!」畢自嚴的回答,等於同意了皇帝的決斷,畢家將來可能會逐漸拆分家族,但作為族長的他,也不想將整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都扛在自己肩上,畢竟很多人的血緣關係已經十分疏遠,正好趁此國策之際,著手分家之事,反正自己家有不少的免稅田地,還有布匹、食鹽、糧食等生意。
「啟奏陛下,可否將二十稅一的標準往上提到一千畝?」方從哲見皇帝不再抓著科舉名額之事不放,便也投桃報李默認了攤丁入畝與坎級稅收之事,但作為大族出身的他,覺得一百畝的基數實在太低了,一個大一點的家庭一百畝土地只能勉強解決溫飽,但想過上富裕生活就有點難。
「隨著新作物的逐步推廣,一百畝足以解決一大家子的溫飽問題,甚至還能略有富餘,並且還能夠支撐得起一兩個讀書人,若既想少交稅,又想多擁有土地,那就認真考取功名!」
對於方從哲的請求,朱由校自然不會同意,已經在科舉名額上做出讓步了,朱由校不想再在土地上做出讓步,一千畝可不是個小數目,來自後世的他,可知道大部分一戶農民所擁有的土地都不足十畝,但卻仍能養活一家人。
儘管現在的小麥、稻穀等主糧的產量無法與後世相比,但也能有個四五百斤的水平,更何況還有高產的土豆、番薯與玉米等物,一百畝已經足夠富餘,而且還能拿出其中至少八成來種植油料、棉花等經濟作物。
雖然朱由校前世也是農民出身,但他可不會像老朱同志一樣,一刀切地執行三十稅一,而且制定每年的定額稅收,這是一種極其短視的稅收政策。
明初經過連續多年的戰亂,導致地廣人稀,而且物價便宜,的確能夠靠每年三千萬石的糧食維持政局的穩定,但隨著人口的增長與武備鬆弛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小冰期氣候,三千萬石根本無法滿足一個龐大帝國的正常開支。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官僚士紳集團的逐步壯大,他們利用手上的特權逐步兼并越來越多的土地與自耕農,導致朝廷繳納稅賦的土地及人口越來越少,久而久之,最終導致王朝因錢糧短缺,進入到又一輪的覆滅輪迴。
「是,陛下,老臣遵旨!」見皇帝態度堅決,方從哲也只好作罷,反正自己家靠墨香閣的分潤,已經足夠過上富貴的生活,只要後輩爭氣,考取功名,甚至再次入朝輔政,也並非難事。
更有甚者,自己剛才已經多次反對了皇帝的變革,若再繼續反對下去,恐怕墨香閣的股份不保,而且自己家族還會遭受皇帝的報復,這幾年的大案,落馬的閣臣與六部尚書侍郎可不少,一直想起複取代自己的葉向高近兩年也老實了不少。
直隸吏員與土地變革會議結束后的五天內,鄒維璉、高宏圖等人皆紛紛與替代他們的官員交接完畢后,開始履職直隸巡撫與左布政使,至於按察使楊維垣,則因為尚遠在朝鮮永宗島,所以暫時無法加入到變革方案的擬定中。
之後的十天內,他們和吏部及戶部趕在二月還有三天前,完成了官員致仕與榮養、秏羨歸公、吏員升遷與考成、清丈田畝、人丁稅廢除與田稅徵收等方案的草擬與修正,朱由校與他們經過兩輪的討論后,趕在三月結束前基本完成了所有方案的制定。
官員致仕與榮養、吏員升遷與考成之事交由吏部尚書王永光主責,而清丈田畝與黃冊更新等事則交給了李長庚親自主抓。
至於直隸吏員與土地變革會議中李長庚與方從哲激烈爭吵的事情,也很快在官員中傳播開來,再加上朝廷剛制定的正三品以上官員滿六十五周歲便要致仕的規定,很多人將李長庚視為未來的內閣首輔不二人選。
至於徐光啟,很多人自動選擇了忽視,一個是徐光啟雖是帝師,但在每次國策討論時,皆是猶如透明人的存在,發揮的作用實在太小,而且他的年齡也只比方從哲小兩歲,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待在內閣的時間將不足四年。
反觀李長庚,今年才五十一周歲,正是一個官員為官的盛年,而且李長庚身體十分康健。
此外,自從李長庚入閣后,先後替朝廷辦成了幾件大事,而且此次直隸的土地變革之事由他領銜,外加即將開始的大寧之戰,他也能分潤一部分戰功,前景將會十分的明朗,呈現出一副勢不可擋的局面。
所以,原先並不突出的楚黨,經過這次會議,一下子壯大了許多,成為可與浙黨及齊黨抗衡的又一股勢力。
而這些新加入的官員,除了原先的湖廣籍官員,還有不受待見的四川、兩廣、河南、雲貴與陝西等地官員紛紛主動向李長庚等楚黨靠攏,而日漸沒落的江西籍官員也有意親近楚黨,畢竟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此時加入尚不強大的楚黨,還能分點肉食,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分一些江浙的湯湯水水。
對於這些不斷向自己靠攏的官員,李長庚自然是給予了積極的回應,畢竟他十分明白,要想在內閣徹底站穩腳跟,甚至有一番作為與取代方從哲成為首輔,必然需要得到不少官員的支持。
至於東南籍官員,他也不指望了,畢竟自從他在會上公開支持根據實際黃冊人口數量來調整科舉名額后,就已經徹底得罪了這些來自東南籍的官員。
與此同時,與浙黨勢力不相上下的齊黨,李長庚選擇了與他們結盟,從而共同對付來自東南的浙黨與江東黨。